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八百三十章中医药调理百日咳(顿咳)(1 / 2)

百日咳(顿咳)

[病案]田某,女,14天,于1977年3月5日因发热、阵发性痉咳及憋气等症状前来就诊。患儿自发病以来,已持续五天,每日发作痉咳20余次,每次持续数分钟,症状严重时伴有吐奶和口唇青紫等表现。患儿居住在百日咳流行区域,且有与百日咳患儿密切接触史,这增加了其感染百日咳的风险。

体格检查显示,患儿体温为38c,神志清醒,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部柔软,心率稍快但节律整齐,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为18x109\/L(\/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占40%,淋巴细胞占60%,胸透检查未见异常。

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新生儿百日咳(痉咳期)。

[取穴]刺四缝穴一次。次日复诊,咳已减,憋气未作。以后连针三次,痉咳消失,热退,呼吸平稳。复查体温37.5c,白细胞总数12x109\/L(\/方毫米),淋巴36%,中性64%,停止治疗。三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评析]百日咳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为鹭鸶咳、疫咳、顿咳等。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小儿,尤其是脏腑娇嫩、抵抗力较弱的孩子。百日咳的主要原因是外邪侵袭,导致肺部失去清肃能力,气上逆而引发痉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