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5章 鏖战(十五)(1 / 2)

特战营于次日撤到大关镇第397旅(旅长周翰熙)的防地,并在回撤途中向师部通报了此战捷报。杨汉玉师长闻之大喜,接着向杨志通报了日军第6师团增兵的情报。

原来,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见坂井支队被阻击在杭埠河,一周时间未有丝毫进展,便再次派调派了两个大队,计划分别从马家棚口的上游和下游渡河,对陈亲民的797团进行包围。鬼子这次的增兵行动未能逃过敌后潜伏突击队的监视,迅速报告了师部。

杨师长唯恐陈亲民团被围歼,便命其后撤至小关硖石关一带与798团共同阻敌南下。杨志建议将放弃庐江,将兵力集中于桐城以北,全力阻击坂井支队及第6师团。

坂井支队获援后,终于渡过杭埠河,遂分兵从黄柏岭、峡石关沿安(庆)合(肥)公路进攻桐城。此时已到六月下旬,第六师团自六月初从合肥出出兵南下,在舒城地区被133师阻击,整整耽搁了两周时间未得寸进。使得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老鬼大为恼火,再加上波田支队在安庆下游连接两次登陆失败,旋即,调派多艘军舰驶抵南岸大渡口,向安庆城猛烈轰击。

20军134师和23军146师两部在杨帅的调度部署下,从枞阳到安庆的长江北岸一线进行了顽强防守,炮火威力与强度虽不敌日舰,但仍然灵活反击,尤其是德械105轻榴弹炮连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德意志训练的重炮连弟兄采取隐蔽、灵活“打了就走”的战术,对登陆日军进行炮击拦截,105口径炮弹威力惊人,往往几发炮击就能将鬼子登陆艇掀翻一片,吓得鬼子轻易不敢登陆。重炮连的“精英”们在白天侦察日舰方位,夜晚便进行炮火偷袭,多次击伤日舰,搅得日军不得安生。

杨帅指挥27集团军和21军部分部队在安庆沿岸以及无为、舒城至桐城一带顽强阻击防守,不仅重创日寇,还让日军近月时间徘徊不前,为武汉防御之兵力调动及工事构建赢得了充裕时间。因此,最高统帅对杨帅及其所属大加称赞。

冈村宁次老鬼恼羞成怒之下,派遣十余军舰向上游直接进攻九江的马珰要塞。杨帅见日寇兵舰向上游攻击,担心被截断后路,遂向战区司令部及统帅部请示后撤收缩兵力,并向潜山、太湖方向调派部队提前部署防御,以备不测之时能安全撤离,统帅部批准后,杨帅即调21军145师至怀宁、潜山一带防守。

再说北路的坂井支队,得到增援之后,就沿着安合公路气势汹汹的向桐城大举杀来。

民国时的安合公路,大小关是南北分界线之一。小关即北峡,大关即南峡,古之峡石关也。关南、关北人文风景殊异。“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这是桐城地理形胜的阐释,可以媲美钱澄之关于安庆郡城的诗句:“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关于大、小关,《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形胜”有一句话:“北峡南峡阻其北,横山二龙障其前”,一个“阻其北”,一个“障其前”,古桐人前后地理方位很清晰,背靠天柱龙眠,面向东南。山之南,水之北,皆曰阳,“翼我南邦,屹立乎桐山之后”,阳气充沛,风气完密。雄关漫道,从李龙眠、张廷玉到姚石甫,在古岳南坡一字排开,守护着“纯南方气象”的关南文化。

坂井支队先锋部队一个中队刚接近小关,遭到了特战营和797团的伏击围攻,两部同时从山峦两侧一起夹攻,鬼子一个中队基本损失殆尽。坂井支队大部队赶到后,接应剩余的鬼子后退。杨志考虑到此处防御阵地为临时构建,担心鬼子飞机大炮的轰炸伤亡太大,便后撤到峡石关。

坂井支队休整一日后,又继续向峡石关进犯,遭遇397旅的猛烈阻击。周翰熙旅长亲自在前线督战,弟兄们士气高昂,利用关隘周围的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各式火力交织如网。鬼子第一轮冲锋,就被打得死伤惨重,损失了近百号人后才狼狈退却。

但是,坂井很快呼叫了四架飞机前来支援,同时展开四门75山炮进行轰击。炮弹呼啸着落在397旅的阵地上,一时间硝烟弥漫。397团弟兄们凭借有效的防御工事,躲避鬼子的轰炸,虽有不少伤亡,但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奋战,一次次将鬼子的凶狠进攻打退,防御阵地毫无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