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通过桦树洒落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
他们这些司机等了许久不见人出来,就到扎花厂外面的小树林开始抽烟。
本来还有人想在里面抽烟的,被门卫赶了出来。
说是只要扎花厂开门的那一天,厂里严禁任何烟火,哪怕棉花还没进场。
大家也知道规矩,虽然觉得这门卫有点拿着鸡毛当令箭,但还是出来了。
“大河,厂里这么干能赚钱吗?”二虎有点担心,刚刚老爸脸色潮红的出来让他拿钱,差点以为遇到骗子了。
“哈哈,厂里肯定是赚钱的,我们贩棉花也会赚钱。”他轻笑一声。
一天五万斤甚至更高,这十二个收棉花的司机不一定够哦,他家的大船能多收点呢。
正聊着呢,李厂长找了出来。
看到大家都在门外抽烟,他也没进去了,点上香烟,直接拉着大家在门外说话。
作为厂长,他已经有了不在厂里抽烟的习惯了。
“已经商议好了,从明天开始收棉。”
“你们一家每个礼拜最少收两万斤棉,看你们自己的安排。”还有一些多余的份额是给农民自己的。
比如新坝附近种棉花的村民,以及自己家有车子送来的人。
他们送棉花过来会按照每天的时价收,没有运费溢价,但是也不用降价给收棉的人。
大家闻言顿时高兴起来,一斤棉花差价少的有七八分,多的一毛几,这两万斤棉可是能赚大钱的。
“这么多啊?”
“就是,凤凰桥那边还限制着不让多收,说什么账上钱不够。”有人抱怨了一句。
有些人专门干收棉的,家里几辆车子,拿到的收棉资格也有好几家厂子,他们对行情了解的更多。
因为棉花密度低、重心高,正常的大三轮只能收个一千几百斤到两千斤棉花,一家厂子每天一趟差不多就不收了。
“哈哈,你们多费些功夫,也能多赚点钱。”
“还有,棉区也不划分了,就你们十二个,不添人。”
“接下来每天早上厂里会通知你们棉价,现在这边是高四分钱。”李厂长满脸笑容的说道。
场上的热闹气氛一滞,大家顿时嚷嚷起来。
“不是五分钱嘛。”
“就是,仓头那边的自家收棉车子都给六分呢。”
一般的棉花厂是五分钱,一车棉花按照最多2000斤算,两头吃能赚两百块。
“你们跑两趟就是。”李厂长淡淡的说道,“或者说你们不乐意送,我去找别人,应该有人干的。”
他要为厂里的利润负责,全力运转,这些收棉队每个人的份额都给的足足的,怎么可能不压价。
一斤棉压一分钱,按照两条生产线火力全开,这些人每个月最少要收一百多万斤棉,起码省一万多了。
那六千块的利息算个屁,这些东西他早就考虑过了。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点不满,互相讨论了之后,还是同意了。
一个礼拜两万斤棉,抛去运费,起码能赚一千五六了。
没有特殊关照的情况下,一般扎花厂的收棉司机根本赚不到这么多。
秦大河跟着李厂长去办公室说话了,留下大家还在议论呢。
“大河,这次真是谢谢你了。”办公室里,李厂长真诚的感谢道。
这五万块钱不算多,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呢,他说话都有底气。
“你做事我放心嘛。”
两人都有意结交,聊得就更热络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扎花厂越开越多怎么办?”秦大河突然问道。
李厂长轻轻点头,“考虑过。”
“按照我知道的风声,双生产线的小厂明年又要开几家。”顿了一下,他继续开口,“包括你们村子。”
“但是去年全县的棉花产量在十三万吨,咱们东乡、南乡一直延续到江边,算是产棉大区,占了一半以上。”无为县本身就是棉花大县,棉花算是支柱型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