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宫随行的肃顺如何处理还请太后示下。”恭亲王说道。
“本宫已经让武云迪待命,恭亲王你去安排一番,”皇太后帮着皇帝擦拭了眼泪,见到殿内众臣似乎有惶恐之意,又多说了几句,“肃顺等一干人藐视君上,欺凌皇帝,在密云居然敢索要大行皇帝赐给皇帝玉印又派人行刺本宫,罪大恶极,人神共愤,故本宫和皇上,”小皇帝连忙点头,“两宫同心,要灭此獠,除此八人之外,其余人等既往不咎,皇上新登基,元始更新,政事要托付你们了。”
“臣等遵旨。”
“你们跪安吧,恭亲王,肃顺不可逃脱,梓宫更不能出差错,别的事,你再递牌子进来商量吧”
恭王现任要处置的是如何传旨捉拿肃顺依照他们商定的计划,这应该由文祥去办,为了郑重起见,明知文祥是个极妥当的人,他仍旧把他拉到一边,在把那道派睿亲王仁寿和醇郡王奕澴拿问肃顺的谕旨递过去时,特别告诫:“肃六扈从梓宫,别激出事来咱们可就不好交代了。我怕老七办不了这件大事。”
“七爷不至于连这一个都办不了,还有武云迪已经候着了,必然无事”文祥很沉着地答道:“等我来筹划一下。”
“对。不过,可也要快。”恭王又说,“我先陪他们到内阁去谈谈,回头就回翔凤胡同。你这里的事儿一完,马上就来。”
于是恭王陪着桂良他们到太和门侧的大学士直庐,文祥仍回军机处。解任的军机大臣都已回家,闭门待罪,整个枢廷,只剩下文祥一个人维系政统,由于这一份体认,使他顿感双肩沉重,似觉不胜负荷。同时想到声势煊赫的王公大臣,片刻之间,荣辱之判何止霄壤宦海中的惊涛骇浪,也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正这样感慨不绝时,朱学勤已迎了上来,他是以值班军机章京的资格留在这里的。此刻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但一见文祥的脸色沉毅,不知出了什么意外,笑容顿敛,只悄悄跟着他进了里屋。未完待续。
、二十、黄昏惊变三
“唉”文祥叹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学勤不知他是为谁感叹不便答话,只问:“到密云传旨派谁去”
文祥说:“自然武云迪。”
“修伯,你用恭王的名义,写封信给醇王,把今天的事,扼要叙一叙。连同这道上谕,一起加封寄了去。”
朱学勤照他的嘱咐办妥,另外又取了一个军机处的印封,套任外面,一起送了进来,文祥过了目,随即交了给武云迪。
“武大人,这里到密云,最快什么时候可到”
“马好的话,三更天可到。”
“你骑了我的那匹菊花青去。三更天一定得到。”文祥又问,“密云地方你熟不熟”
“去过几回,不算陌生。”
“好七王爷住在东大街仁义老店。一到密云,就去叫七王爷的房门,当面把这封信送了,等了七王爷的消息,即刻发动。”
“喳”武云迪响亮地答应着。
“我再告诉你,”一向一团蔼然之气的文祥,此时脸上浮现了肃杀的秋霜:“这一趟差使不难,你要办砸了,提脑袋去见皇太后记住,谨慎保密”
武云迪神色懔然地称是,当着文祥的面,把那个厚厚的大印封,贴胸藏好,请安辞去。匆匆回到东城步兵统领衙门,从槽头上把文祥那匹蒙古亲王所赠的“菊花青”牵了出来,又从八旗护军营挑了几十名自己的老属下到文案上领了兵部所发,留存备用的火牌,上马往北,一直出了德胜门。
这时天还未黑,几十余骑怒马,奔驰如飞,正好是三更时分,到了离京城一百里的密云县南门。大行皇帝的梓宫正行到这里,城乡内外,警卫森严,武云迪叫开了城门,验过火牌,驱马直入,到了十字路口,一折往右,便是东大街,找着了醇王所住的客店。
客店的大门是整夜不关的,现在有亲贵大臣在打公馆,更有轮班的守卫,武云迪赫赫前来,早就已然惊动了店家,等刚下了马,要进店时,便有人喝道:“站住”
于是武云迪便站住,等那名蓝翎侍卫,带着两名掮着白蜡杆子的护军到了面前,他才喘着气说:“兵部驿递,有六百里加紧的廷寄,旨意面递七王爷”
“七王爷还得有会儿才能起身,你等着吧”那侍卫往里面努一努嘴,“屋里有酸菜白肉、火烧、滚烫的小米粥,也还有烧刀子,先弄一顿儿”
武云迪摇头,“等不得,速速叫醒七王爷,迟者有变”
蓝翎侍卫有些狐疑,却也马上转身进店,过了班会,匆匆奔了出来,招一招手把武云迪带到西跨院,只见醇王披着一件黑布棉袍,未扣纽扣,只拿根带子在腰里一束,站在西风凛冽的阶沿上等。
武云迪抢上两步,到灯光亮处行礼:“武云迪给七王爷请安。”
醇王心里有数,武云迪必然是京师派来的专差,这时候来不及叙亲戚之情,只是公事公办,便说:“进屋来”又对蓝翎侍卫说,“你把瑞大人去请来。”
武云迪跟着醇王进了屋子,从怀里掏出那个已有汗水渗润的印封,双手递了上去,同时轻声说道:“这是旨意”
醇王不暇答话,拆开印封,先看恭王具名的信,再看谕旨,心里一阵阵兴奋,这一天终于到了曹毓瑛给他安排的好差使毕竟来了非得漂漂亮亮的露一手不可。
按捺住心头的激动,他平静地问武云迪:“你刚才到了这里,是怎么跟外面说的”
“卑职只说,有六百里加紧的廷寄,要即刻面递七王爷。”
醇王放心了,京里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丝毫不曾泄漏,不由得夸一声:“好小子会当差,将来前途无量”
“没想到皇太后原来没死”原本在密云为了肃顺的行为大为光火的醇王一扫心中阴霾,“如此一来,肃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