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等刘东拥有这个实力的时候,宝瞳基本上就已经接近结尾了。
再加上,圆明园各个景点已经是固定的,无法加以改编和描写。因此,没有把这个注定应该华丽、宏伟、丰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的超级博物馆,仔细、详细、一点一滴的描写出来,一直是我在宝瞳结尾后,无法释怀的事情。
因此也就就萌生了写作一本,从零开始创建一家超级私人博物馆为主体的小说的念头。
但,我写书很讨厌重复。
所以,在有宝瞳在前的时候,还写古玩收藏的内容,根本提不起激情。
具体在想着怎么改编这个主题的时候,脑海里偶尔记起了,大概是十年前看到的一部网络小说。
具体名字因为时间太长忘记了。但故事的内容是:主角偶尔在长白山发现了一窝人参,通过卖人参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在老家开办山庄,发展旅游业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了日军军事仓库,以及类似于长白山天池怪物的情节。
也许是当时很少有这种题材吧,所以我对这本小说印象深刻。不过遗憾的是它最后烂尾了。
宝瞳的遗憾,十年无法忘却的记忆,再加上看过的几本还不错的乡土小说,让我萌生了创作一本以乡土为主线,但内容涵盖山庄、农场、收藏、探险、旅游和商业为一体,内容多元化小说的念头。
至于名字,一说乡土、土地,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地皇神农氏这个中国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所以,这本小说最初的名字就叫神农山庄,可惜这个名字在起点被注册了。遗憾之余,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顺势起了个桃源山庄的名字。至于最初的书名,就安到了系统上,算是给自己留下一点念想。
当然,神农系统这个名字也着实遭到了不少人的吐槽。
既然小说的内容多元化,自然就不可能老是窝在山沟沟里埋头发展。而且,很多书友也在评论区里留下了诸如:社会黑暗,山庄发展好了被摘桃子之类的评论。
确实,这个社会有它黑暗的地方。虽然不尽然像很多人说的那么严重,但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为了避免主角辛苦种田,经营起来的山庄最后被人摘了桃子。自身实力的增长就很重要了。因此,就有了百香居的出现,这是主角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当然,后面还有其他的方式,只是现在暂时还没写到。
至于说到故事缺乏主线的问题,其实桃源山庄从开始到现在快八十章内容,二十多万字了,主线一直就很清晰。
一个是建设山庄,不论是发展旅游,还是后期会涉及到的展览馆,都是提升山庄影响力。
另外一个,是百香居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提升主角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这两条线就像dna螺旋,它们是交织在一起,呈螺旋上升状态。
只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提升了,主角才能够应付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对山庄的觊觎者。
所以,第二条主线必不可少。
桃源山庄到现在二十多万字,到现在一直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两条主线来写的。以后更多的文字也会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继续写下去。
所以,不要拿以往看过的那些把主线局限在一个农场,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岛上的乡土小说,来推测桃源山庄的故事主线。
因为它不仅仅涉及到农业一个元素,而且还大幅度的涉及到了农业、旅游业、商业、古玩收藏、探险在内的很多元素。而且它不只有一条建设山庄这条永恒的首要主线,还有增强自身实力和提升社会地位这条次重要的主线。
呼
解释到这里,也算是把我写这个单章的目的说清楚了
以后不会在评论区里回答,类似于小说主线不清晰,根本不是乡土小说之类的问题。
还有,桃源山庄写到现在也快上架了,不会再有上架感言之类的单章。
关于上架爆更的问题,我只能说我尽量。当然就算爆更,可能也无法像其他作者一样,一下子十几章二十几章的。一天三更,或者四更就是我的极限。毕竟,一天的时间并不长,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声明一下,不论是桃源山庄的,还是以后我的其他小说,每天的都会是两到三章的常态。
我努力、认真的勾画着每一个情节,把它编织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不多,但求你看的高兴。
我平平淡淡,持之以恒的写;你每天打开手机或电脑按部就班的看;虽然我们远隔千里,却也彼此快乐。如能做到如此,至于最后我能不能成神,能不能因此而富贵都变得不重要了。
而立之年的我已经没有了年少轻狂时的乖张和追梦的动力,在人生剩下的半甲子多一些的时间里,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平平静静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全部。
写到这里,啰嗦了这么多,也该到了结尾的时候了。
虽然不知道责编维尼能不能看得到,但我还想说:桃源山庄有现在的成绩,多谢了
另外,很感谢一直支持桃源山庄的朋友们,虽然一直没在留言区里表示过感谢,但等到月底的时候,会发打赏名单。
最后,桃源山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着还可以的朋友们,我们可以共同走下去。同时,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尤其是数字上的错误,看到一定要指出来。
汗颜,东人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第八十四章 开挖鱼塘
第八十四章开挖鱼塘
随着王峥他们的忙碌,原本空旷一片没什么标识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并排罗列,长50米,宽12米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东西之间间隔1米。从从东到西,共计349米的距离上共计出现了26个长方体。
这26个长方体就是王峥规划出来,准备用来架设大棚的地方
当然,大棚不止这些。汉中虽然属于秦岭以南,冬天的气温相比北方高一些,但想要一块地全年都可以种蔬菜,在冬春季节就必须把大棚架起来。
正好,每个大棚的长宽,跟一亩地差不了多少,也约合了王峥当初的蔬菜种植规划。
量完了最靠近南墙的一排,王峥又继续带着王乾他们向北量。
不过横向上,两排大棚之间,还要留出3米宽的过道,方便小型车辆进出,拉肥料,或者果实成熟后的采摘。
不过,第二排大棚在规划的时候,就跟第一排有些不一样了。因为中间同样要留出一条过道进出的关系,大棚的数量减少了1个,而且剩下的25个大棚宽窄也有了区别。
5012的大棚占了16个,5013的大棚占了9个,宽3米的过道位于棚区中央。
向北过去3米,又是第三排大棚区。第三排大棚和第二排在数量和规模上没什么变化,也是25个
但等到第四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