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是科学,必须要有合理的推断,再加上科学的分析,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才会有正确的结论。如果一开始就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感觉上,最终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能不能让我们的人,去查一下他们的底细”朱慕云说。
他也知道,这种事情调查起来很难,如今是战乱时期,一切都必须为了抗战。自己凭着感觉,就要调动人手,确实有些过分。
“我们的人原本就不多,哪能任你瞎胡闹这样吧,既然你觉得有问题,你负责把他们的档案建起来,将真实身份调查清楚,就当是你的作业。”邓湘涛说。
“好吧。”朱慕云说。
朱慕云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他们的照片。日语专修学校的学生,不像息烽班,只是准专业培训。同学之间相互走动,是很平常的事情。既然那两位同学,愿意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朱慕云就顺势而为,带他们到照相馆,想拍张同学照。
这两位同学,都是男性。一位叫张百朋,二十五岁。另外一位叫李邦藩,二十岁左右。他们身材不算高,但很健硕。
当然,朱慕云不仅约了他们,还约了其他一些平常玩得好的同学,比如罗双燕。而且,他选的照相馆,也不是晓阳照相馆。他们每人都照了单身照,还合了影,准备以后留作毕业纪念。
然后,朱慕云在古星饭店请他们吃饭。十来位同学,吃了朱慕云近两块钱。换在以前,他非肉痛死不可。最近手头宽裕,这样的开销,还能承受得了。
朱慕云虽然没有与张百朋和李邦藩过多的交流,但他的目光,却有意无意的放在他们身上。他认为,这两位同学,背景肯定不简单,不是官宦子弟,必定就是富家公子。
考入日语专修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情况一般。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会冒着千夫所指的风险,来这样的学校学习呢。身份特殊的学生,瞧不起普通学生,也在情理之中。
“李邦藩,你以前跟张百朋在哪读书”朱慕云给所有人倒满了酒,走到李邦藩面前的时候,随口问。而且,他说的还是日语。
在学校,所有学生都被要求,从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必须说日语。同学之间的交流,最好也能用日语。这样的规定,能迅速提高所有人的日语水平。
“名古屋。”李邦藩随口说道,但话刚说出来,他脸色顿时一变。他的目光看了张百朋一眼,连忙解释:“我跟张百朋回来后,想在政府部门谋个职位,所以就选修了小野老师的课程。”
正文 第三十九章 鞠躬
对李邦藩的解释,朱慕云不置可否。如果李邦藩神色不慌,朱慕云或许会相信他的解释。但李邦藩说出名古屋这三个字时,目光望向张百朋的那一刻,让朱慕云捕捉到了一丝异常。
朱慕云的好奇心,让他再次寻根究底。他认为李邦藩和张百朋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他现在有三重身份,日伪情报人员、地下党员、军统。想要发挥作用,必须广结良缘,拓展人脉。
胡梦北和邓湘涛都跟他强调过,在敌我双方的军政部门,凡能长期潜伏的间谍,都是上讨领导欢心、下有良好人缘的人物。否则的话,难以广泛收集到情报,更不可能得到重用和提升,从而渗透到敌方重要部门获取机密情报。
李邦藩和张百朋背景深厚,正是朱慕云需要结交的对象。在学校,朱慕云主动与他们交流,不但可以打探他们的身世,也能建立友谊。私下,经常请他们吃饭、唱戏。
只是有两件事,李邦藩和张百朋似乎都不感兴趣,第一是搓背。去澡堂泡个澡,再请搓背师傅好好搓搓,这绝对是件享受的事。但朱慕云一说,他们二人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二是打牌,朱慕云对麻将已有心得。无论军政平民,都很喜欢麻将。朱慕云的同学,只要一听说搓麻将,甚至连饭都可以不吃。但张百朋和李邦藩,并不是很感兴趣。
至于听戏,他们倒是答应去。但朱慕云观察,他们二人似乎都只是应付。杵在那里,像跟木头一般,根本就听不进去。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
“李兄,张兄,你们平时有何爱好”朱慕云问,一般人喜欢干的事情,他们二人,似乎都不感兴趣。
“朱同学,听说你以前当过巡警”李邦藩问。
朱慕云在暗中观察他们,而他们对所有同学似乎也很了解。
“没错,我的辖区以太古街和长塘街。”朱慕云说
虽然调到情报科后,他的工作轻闲得多。但反而没有充实感,他喜欢将事情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感觉。辖区内的商铺和民居,他们的相貌、名字、性格,甚至是出生年月,他都记得。
将所有情况都摸清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从容应对。而在情报科,他暂时还无法融入进去。他在日语专修学校学习,现在又是小野次郎的学生,同事在表面上,对他很热情。可实际上,已经将他拒在千里之外。
其实在警察局,朱慕云的处境有些尴尬。在保安处的时候,因为他天天在日语专修学校学习,一般的警察,对他都很冷淡。其他警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朱慕云特意去学日语,简直就是要抱日本人的大腿。
“能不能带我们去你以前的辖区转转”张百朋突然说。
“那里有什么好转的”朱慕云诧异的说,他负责的辖区并不繁华,只能算是普通的城区,真正要逛街,就得去古沙街。
“你知道,我们并不是古星人,以后可能会在这里工作,当然得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张百朋说。
“两位有兴趣的话,随时可以带你们去。”朱慕云说。
“这戏也没什么好听的,现在就走。”张百朋早就不想听这劳么子戏了,站起来就要走。
“他就是个急性子。”张百朋笑着说,但他同时也站了起来。
他们要走,朱慕云自然不能独自留下来。领着两人去了长塘街,朱慕云对自己辖区的情况,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一路上,他给两人介绍着各家店铺的情况。遇到居民区,里面有多少楼房,住了多少户,总共有多少人,他随口就能说出来。
“朱同学,前面那栋房子住了多少人”张百朋一直认为,朱慕云是个游手好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