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4(2 / 2)

“源儿,这是此次的乱党名单,你要不要看看”太子,哦,不,是皇帝,递给赵源一份折子,笑道。

“都是该死的,还看了做什么”赵源摇摇头,拒绝了去看,淡然道。父王母妃都劝着自己给云萱办葬礼,可是云萱怎么可能就这么死了这不可能

“那这份折子想必你很感兴趣。”赵济又拿了份折子,递给赵源说道。皇叔如今竟已想归隐,传位给赵源,自己做老太爷去了。

“父王素来爱逍遥,不爱受拘束,皇上便允了吧。”赵源想了想,说道,皇帝如此,父王早已失望透顶,新皇登基之后,便再不愿回京城。他,也该担起这些责任了。

“朕还是喜欢你叫朕济哥。”赵济沉思道,他实在不愿为了这个位子和赵源疏远,“朕可下密旨,日后若是朕猜疑与你,凭着这份旨意,可令你全府无忧。”他也不敢保证在这个位子上坐久了,是否会变成父皇那样,也只能尽力和赵源保证了。

“济哥。”赵源终究还是叫了出来,害死云萱,害的景王府如此的,是赵济的爹和兄弟,和他实在是没有关系啊。

“既然还叫朕一声哥哥,那你便该为朕排忧解难,朕知你身子不好,朕已派人广搜天下名医,定能医好你的。有些事,朕还是得靠你这个兄弟。”赵济劝慰道,有的事他只能交给赵源去做,他不想赵源就此颓废下去,也是一方面。

赵源推脱了几句,实在推脱不过,罢了,待怿儿及笄,他也不在了,也没什么。

“那你便看看这份折子。”赵济将那份叛党的折子递给赵源,说道。

赵源看完皱了皱眉,贾正威,好你个贾正威,一面和我交好,一面又向赵汉示好,脚踏两条船,装的真好

赵济见赵源脸上神色变化,知道他是看到那一块儿了,当初他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便说了,源儿偏偏不信。

“猪狗不如”赵源怒道,若不是看在汀儿的面子上,贾正威你就给爷等着

“罢了,别气,看在德苓郡主的面子上,朕放他一马。此事可不要外传。”赵济看着赵源笑道,贾正威不足为惧,赵源面上恼怒,心中仍念着赵汀,他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过了几日,封赏的圣旨下来,赵恪被立为了太子,赵恭赵济的二儿子虽成了皇子,封王的事还是得日后再说。

赵源袭了景亲王爵,加封食邑三千户,又加封了太子太傅,景王曾经的权力全移交到赵源手中,拂逸整修一新,带着赵源被没收的产业,一同还给了赵源。

肖婉也成了景王妃,从前的老王爷终于又恢复了他从前的作风,潇洒恣意,好不快活。从前的景王妃成了王太妃,仍旧在她的后宅呆着,不必勾心斗角,不必担忧焦虑,享受儿孙孝顺,偶尔哄哄赵怿,去去宴会,日子也算遂了她的心愿。

景王府从赵源袭爵开始,又成了第一权臣,门前又恢复了从前车来车往的时候。只是景王府的门子也不敢再和如今那般眼高于顶,始终是如一的态度。

赵源当初太和殿的一跪,初始还有人嘲笑,后来在赵济刻意让人渲染下,加上赵源如今的权位,也没人再敢公开嘲讽。只百姓常常拿来作谈资,至于是站在对立面还是同一边,就不得而知了。

吏部尚书请告老还乡,赵源自然而然的顶了上来。赵济原本想让赵源协理六部,只是念及他的身子,方罢了。

皇上寻了一位名医叫孙明,给赵源调理身子也初见成效,如今的赵源比起当初的景王,竟是还要权重的。在赵济心里,赵源对他,便如手足。

如今的景王爷,也就是赵源,他虽只有个庶女,不知为何,一直未将她记到嫡母名下,皇上仍旧是封了福安郡主,期待景王府能福乐安康。

即使这样的荣耀砸下来,赵源也再感受不到开心,云萱,她是真的离开自己了。众人也只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景王爷,性子越来越阴鹜了。

鹊儿锦祈为了报答云萱恩德,自愿去服侍赵怿,赵源想着她们去他也放心,便由着去了。

众多曾经的也已恢复原职,只是大将军贾代飞家,却是不褒不贬,说起来,他家的大公子还是如今的景王爷的妹婿呢。

贾代飞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他一向效忠皇帝,自然不敢有丝毫怨言。贾正威却是知道为什么的,暗恨自己当时昏了头脑,也只好多讨好赵汀,希望她能帮自己在赵源面前多多美言。他当初那样子,赵源至今没有翻脸,不过也是看在赵汀喜欢他的份上罢了。

封赏易封,惩恶难惩,当初的江南科场案,比起此案来,俨然是小巫见大巫。

在初登基之时便大开杀戒,日后在史书上留下不仁之名,可是,让赵济忍下这口气,他又做不到。这件事,朝堂上争争吵吵一两月,竟还没个结论。赵源捉了赵汉二人,他知道,不过只要源儿不把人玩死,到时候交出来让朝廷给百姓一个交代就好,想必源儿很快就会有动作了。

“向大人,你一个劲儿的为叛党推脱,真是让本王心下不解,不知你是否是逆王的同党”赵源是主一个不放,斩草除根的,这些叛党,还要他们活着做什么

“你。”户部尚书向由被赵源噎了一句,跪在玉阶下,“皇上,景王血口喷人,微臣忠君之心,天地可鉴。”

“皇上,叛党若不除根,日后必有祸患。为了社稷安危,为了赵氏正统,为了百姓安居,此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臣是不知为何向大人如此,但是自古便有言:酸儒误国”赵源冷哼一声,说道。既然皇帝不想有不好的名声,想个好由头,他来做不就好了

赵源一拜,身后诸臣跟着跪倒了不少,皆称附议。

“太子,你怎么看”赵济转向台下的赵恪,问道。赵恪虽未及冠,但是太子又怎可以常人论之这些事,自然是要从小培养的。

赵恪一向是少说多听,赵济也知他刚接触,几乎未让他在朝堂上发过言,如今被赵济点到,也不惊慌,早些年赵汉等人的猖狂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儿臣附议王叔。”赵恪回道,“逆王当初之势,朝中无人不晓,也无人能保证哪一天逆王就会卷土重来,如今若是依王叔所做,确实是不得不如此。”赵恪悄悄扫了一眼玉阶之上威严的帝王,恭敬道。

赵济对太子的话也不作评论,“诸卿还有何看法”

“皇上,叛党抄家监斩之事,臣欲自荐,还望皇上恩准。”赵源见赵济这模样,知道他心里是想的,只是赵济从小假学究装惯了,自然是做不出这样的事。这些叛党,他怎么可能放过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张显近两年便准备乞老了,在他走之前,总要给自己的子孙铺好路。

赵济心意已决,自然无从更改,只是赵源自荐之事,他也有所犹豫,若是真让赵源去,对他可是一丝好处也无的,当真只是为个妓子出气,便要搭上这么多人的性命毕竟,很多人虽有罪,这刑罚也太重了。

不过赵源既然自己提出来,后果自然都是想好了的,他也不想再问,扫了一眼站在兵部尚书后有些忐忑的贾正威,朕暂且放你一马,反正也过不多长久了。

“准。”赵济淡淡道,抄家能给国库带来的利益可不是一点点,源儿愿意去,担心他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是放心。那些抄家的,哪个不是抄完交一半,自己留一半

“张相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张。诸卿可还有本奏”赵济看向玉阶下的臣子,这文武百官,他可放心去用的,又有几个

不过能好好对付那起子乱党,他心里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