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3(1 / 2)

转身看迎接他这位大少爷的老师们。

“于老师,快些请工匠来修修门窗”

这或许是李慕扬出任这所学校“校长”后,所下的第一个命令,未了不忘补充一句。

“船不用等老头子拿,这钱我来出”

第二天学校开欢迎大会,李慕扬当堂向全校师生布置作业:对全校进行大扫除然后,他便脱去身上的“中式西装”持起袖子,与师生们一起打扫里了这破破烂烂的校园,铲除杂草,植树种花。一个星期之后,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德正学校的新貌,甚至上了报纸,学生也从最初的一百零二人,增加到一百三十六人。这结果倒是让李慕扬好不得意。

初夏的上午,李慕扬、邱少白、廖志远一行三人,带着一百六十八名德正学生从大佛寺归来的路上,原本欢天喜地踏着青的学生这会却大都是面带悲愤,双目通红的模样。

“七十万”

是真的吗心情极为沉重的学生在心间自问着,但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我佛慈悲,出家人果真不打妄语。顺治七年,清兵陷广州屠城七十万的数字,是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

李慕扬、邱少白、廖志远三人心情同样沉重,借着和尚的口道出当年广州城陷大屠杀,七十万先祖惨遭建虏残杀,虽有些残忍,但这会看着这些学生,三人知道,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比直接拿出那建虏暴行录效果更为明显。

走着,走着,一行一百七十一人却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土山前。

“同学们,就是这了这就是当年真修和尚合葬广州被屠先祖之处”

手着着那满是杂草树木的土山,李慕扬声显沉重的说了句。话毕了,便随着学生们一起鞠躬行礼,燃纸焚香,这是回来的路上,一些学生临时起义,说是要祭祀死难先祖,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这七十万被建虏残杀的人中,必有他们的先祖。

初夏的这天上千,在这合葬之坟茔前,弥漫着异样的气氛,学生们心情沉重,看着那荒弃的坟茔时,泪总是不自主的从他们的脸颊滑落,这是书本上未授之史。

“李先生为何建虏屠我”

“只因我等汉人先祖不愿意为亡国之奴”

“亡国之奴”

而带悲色的李慕扬点着头继续说了下去。

“中国立国以来,皆吾汉人之本土。吾汉族生于斯,长于斯,聚国于斯,自有历史以来,数千年于兹。中国之上地,即吾汉族之家产物,而断不容他族盗袭之,以高距吾之主权也,中国自建国以来,蒙古时中国全亡,五胡辽金时中国亡一半,燕云十六州之割,中国之亡非亡,定于汉人之主与否。故夫中国之亡非亡,定于汉人之为主与否。历朝易姓而汉人不易,故中国不亡,若中国之君为异族,则中国决定为亡国,次直截了当之言,一见而解,无须援拒法理。”

一百六十八名不过少者十五六岁长者十七八岁的学生,听着老师的话脸上露出了若有所的

“去岁,满清与八国议和,言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只满清从不视已为中华之人,视我中华之民为奴,自可量中华之物力,谋他一家一姓一族之统治,为维一族之统治,以岂在乎沦洋人之朝廷”

在李幕扬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学生大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样。

“老师,若是如此故若想谋国家之富强,必先对内行驱除鞑虏之举,光复汉族,方能实现国家之富强,不至再沦他族之奴隶了”

一个学生的回答,只让李幕扬多看了他几眼,但他并没说什么,而是轻轻的唱起了歌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哀鸿。衣裾渺渺,终成绝响。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起汉邦威扬,何惧道阻险长,看我华夏儿郎”

在这合葬七十万被清兵残杀的汉人先祖的坟茔前,生硬的官话唱着这首歌,歌中的期待与历史的悲惨在他们的声音中交汇着,泪水从在这些少年的脸颊滑落,他们唱着这首歌,看着那坟茔眼神却是在变化着。

“再起汉邦威扬,何惧道阻险长,看我华夏儿郎”

第120章 王国与国王

工厂的大铁门半开半闭着,从里面不时传出阵阵引擎怒吼,时不时有急促刹车发出的尖锐声响。

此时产业公司铁工厂工人都好奇的站在厂房外,看着那辆不要马车便能跑的玩意。

这只是一辆黑色、大车轮、底盘离地两尺多高、甚至连挡风玻璃都没有的家伙,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不如厂里停着的那辆黑色马车。

但这就是一辆汽车

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中国人造出的第一辆汽车。

驾驶着汽车来回在工厂大院里开着,时而加速,时而刹车,陈默然一遍又一遍的检验着这辆自己亲手设计甚至于亲手制造的汽车。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辆汽车甚至不如拖拉机,嗯顶多和后世农村里那种小型拖拉机差不多,不过小型拖拉机的轮胎也比他先进些,这辆车的轮胎不过只是小型钢质马车轮罢了,但若是以这个时代的眼光看来,这辆汽车却是名副其实的一辆汽车。

“这种车就像一具装在四个轮子上棺材,会有人买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