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伸出的三支红色箭头,左翼沿着半岛海岸朝南进攻,右翼沿着狼林山脉向南进军,中翼则于两之中沿忠满江、九龙江再进沸流江进军,三支部队的最终目标直指平壤。
三支部队如同出现在朝鲜北部的三把铁钳,成猛虎下山之势直指平壤。而现在平壤已经出现了日军一个师团的部队,那是紧急从大连方向调来的第六师团,他们直接利用黄海海潮沿大同江的乘海轮抵达平壤。
“另外,在第六师团沿大同江南岸布防后,为阻挡我军渡过又向平壤方向增派六艘炮艇,按照现在的速度,每拖延一天,平壤都可以得到少则一个大队,多则一个联队的增援,预计到明天,第六师团全部皆能运抵平壤如果,我军绕过平壤,留一部牵制平壤之敌,那么拥有水上优势的日军势必将以平壤为楔,深入到我军主力后方”
在参谋长讲解的时候,蓝天蔚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平壤是个必争之地,可眼看着地图,他的眉头却是紧锁着,日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海上优势,直接用小吨位商船将部队运往平壤,而不是运力有限的庆义军用铁路,这一路上日军甚至主动撤出部队,目的就是为了在平壤利用大同江构建防线。
南岸布防、江中炮艇,这是儿玉源太郎在逼自己的去打一场渡江战役。
“三十八师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蓝天蔚看着地图,头也不回地问。
“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德川,师主力刚抵达的下杏洞,预计两日后可以越过妙香山。”
方泽平参谋长答道。
“怎么三十八师的兵走起路来,就像裹了小脚女人,一群大老爷们走不动路是不是”
一听三十八师才到德川,蓝天蔚立即气恼地骂了一句,在骂出这句话时,蓝天蔚又从桌上的烟盒里取出一根烟,平素他很少抽烟,一见他要烟抽,任何人都知道这位司令官,这会怕是真的急了。
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根香烟递给方泽平,然后自己深吸一口烟,双眼盯视着地图说道。
“三十二师到了什么地方”
“龙三里”
“命令三十二师必须在两天内前抵达孟山”
“长官,您的意思”
方泽平看了眼地图,发现德川和孟山不过只是一江之隔。”
“儿玉源太郎依着大同江给我布了条防,咱们没有舰队,也没有船只想渡江,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那只有从其它地区迂回到平壤南部了”
赵树朴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长官,如果我们把两个师调到平壤以南,虽说可以对平壤形成合围,但日军还是可以从海州湾北方,他们有海运优势,这一点不能不考虑,到时很有可能导致两个师陷入”
不待他说完,蓝天蔚就打断他的话说道。
“时间”
蓝天蔚的眉头一皱,然后开口说道。
“部队,只要满洲军的主力还被咱们围着,我有一个师围敌,一个师阻敌,就能确保万无一失,只要形成了合围,我就要在平壤吃掉儿玉源太郎”
“嗯,我看可以试一试,”
方泽平望着地图考虑了一下说。
“围住平壤的话,可以不立即歼灭,日军可以利用大同江,那么他们势必会大呼大叫求援,如果陆路断绝的话,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大同江增援,到时可以沿岸用野炮轰击江船,或者布置水雷,到时”
“我非要看看,是儿玉给我下了套,还是我给他备了坑”
一阵有力的话语从蓝天蔚的口中吐了出来,他的声音在房间内激荡着,似乎预示着不久之后,在朝鲜将发生的一场激战。
第70章 非国所能受
第70章 非国所能受求月票求定阅
战争会继续,谈判也会进行,就像日本与俄国之间,早在两国间的战争刚一爆发,秘使、代表们就在两国交错,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无非是希望这两个国家结束战争,这其中不乏那些热心之士,但最后还是要靠美国总统出面斡旋。
相比于日俄两国间的战争斡旋,两国都不愿在胜局未定前直接出面和谈不同,中日两国间的冲突爆发后,无论是日本或是中国却都希望在战争决出胜局前结束冲突,一方面,日本明白胜局意味着日本的失败,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中国不愿在这个时候过分削弱日本的实力,自然“心有灵犀”的两国立即展开了谈判。
这种边打边谈的直接谈判,或许是近代外交史上的第一次,任何一方参与谈判的代表,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来自民间的压力。
在日本,伊藤博文是“天诛国贼”。
在中国,梁敦彦是“无骨卖国贼”。
日本的民众叫喊着“伊藤若是接受丧权辱国的条件,一下船就杀死他”,在中国,民众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若是梁敦彦无骨,敢牺牲军人以命换得之优势,诛其九族,亦不解其恨”,在两国民间为南京谈判在那里用自己的方式“为外交官鼓气”的时候,谈判桌上的谈判,却是再一次陷入破裂的边缘。
“或者朝鲜,或者台湾”
梁敦彦静静的吐出一句话来,双眼直视着伊藤博文,没有一丝的退缩。
“当年台湾是战胜国之战利品,有国际公法相保断无归还之理”
伊藤博文再一次拒绝了梁敦彦的要求,中国人索要台湾,这是绝不可能,台湾是日本的第一块殖民地,岂有归还之理。
“在贵国有一位大思想家福沢谕吉”
梁敦彦倒是没有直接加以反驳,而是和伊藤博文聊起了日本的思想,从而控制谈判的进度,同样也是为自己的下一步作铺垫。
“可以说,正是福沢谕吉,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他是日本“文明开化”最早的鼓吹者之一,开启了日本通往欧洲的大门的先行者,他是如何对自己的国民介绍所向往的文明国度呢”
一声反问,梁敦彦直视着伊藤博文,
“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几纸条约不如一筐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