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59(1 / 2)

方,大约三十米处有一个人和他朝着同一个方向走着。

“十九秒”

路边停着的汽车内,头戴礼帽的年青人从后视镜内看着鞋匠发来信号,随即拿出了秒表,而坐于后坐的两人分别用左右手拉着车门开门。

中年人拐过街角出现在后视镜内的瞬间,拿着秒表的人按下的秒表。

“哒、哒”

秒表的指针走动着,汽车的后车门微开一条缝隙,就在那个中年人从汽车边走过时,前后车门同时打开,副驾驶位上的人挡在他的面前,后座的两人出现在他身后,汽车同时发动。

“是陈致明吗”

“你是啊,你们”

不待他说出话来,他身后的站着人的动作却极为流利,反肩、手铐、口塞,

“你被逮捕了”

一张纸展示在他面前的时候,下一秒钟,他便被塞进了汽车里。

“咔”

在汽车启步的时候,拿着秒表的人按动了秒表,或许是时间并不没达到他心中所期,以至于他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

汽车离开后,又过了三四秒钟,又一个路人拐过了街口,此时的街道上却早已是空无一人,至于之前的那一幕,也许,只存在于小说之中。

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狭窄的房间内,一个人躺在床上,从他被带来后,就一直呆在这里,没有人理会他,也没有人询问他,除去每天定点送饭时,透过那狭窄的小窗口会透进一丝光线他,陈致明再也看不到一丝的光线,在这里人没有时间上的概念,没有了空间的概念,甚至于没有了活着的概念。

“咔”

小门被打开的瞬间,他看到一丝光线,就在他站起来想爬到那个小窗前,看到一丝事物时,小铁门再次被关上了。

“啊”

绝望的咆哮声从他的嗓中迸发出来。

“很成功不是吗”

放下手中的报告,李得富显得有些得意,他从办公桌内取出一份文件。

“特殊目标分类监禁法则”

就厚厚文件放到桌子上,李得富看着面前的 。

“你知道吗那些人的性格分成了五种类型吗而目标丁321属于第四型,他无法忍受独处,永远会说个不停,极度需要友情、朋友,对待这种人绝不能用审问的方式,而对审问他们反而会如鱼得水,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羁押,完全孤立他,不要理会他,禁止他与人接触,连守卫都不行,好好待他,不骚扰、不审问,让他们无法产生任何感想,他不知道何时出狱,最初他的意志会非常坚强,中途却会困惑,再到后来就会绝望,等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直接释放”

轻轻的朝着椅背上一靠,意筹志满的李得富 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他就再也惹不出什么麻烦了不费吹灰之力简单就是从天而降的礼物,”

神色有些得意洋洋的李得富笑呵呵的说道,作为冯特实验心理学的信徒,尽管只是在德国留学时曾自修过心理学,但能够将心理学运用到对特殊犯人的羁押中,并通过羁押实验得到相应的数据,这可以说是他最得意一件事情。

“没有殴打、没有审训、没有任何暴力存在,是不是非常科学我敢向你保证,这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科学”

当然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他就是这门新科学的创始人

“长官,我们并未得到司法部的授权”

他在说出这番话时,曹世仁在心下苦笑一声,授权,连逮捕令都是不存在的,甚至于那些对象被关押后,也不知道逮捕他的究竟是谁。

“授权去看看法庭的审判吧他们是在激化矛盾,法庭有可有沦为那些人宣讲台,而我这里,却能够让那些人变得驯服这不是很好吗”

李得富耸耸肩膀,从烟盒中取出一根香烟,点燃香烟吐出一口淡淡的蓝烟。

“不会有暴力,不会有对政府的指责,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混乱,更不可能谋杀,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做到了这一切,作为帝国的盾牌与利剑,我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暴力,暴力是蛮夫的行为,而我们所需要的是科学”

双肘拄着办公桌,他认真的看着自己的下属,作为调查局政治部的主管,对一些事情他有自己的看法。

“调查局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家安全机构,同样也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

稍沉默一会,他又再一次开口说道。

“要知道,民族虽然光复了,可是260年的异族奴役,使得我们这个国家的内部拥有太多的内部敌人,受限于法律,甚至陛下的干涉,使得我们很多行动都是束手束脚,受到诸多因素的牵拌,所以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充分的研究、试验,从而用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合适的工作以便适应将来的需要。”

说到这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无确凿之证据,禁止前往大学逮捕教授教授,记者,必须要有确凿证据才能予以逮捕。这就是陛下在这次事件中,所给予的,大学成为了叛国者的庇护所,大学教授甚至于记者的身份都成为了护身符,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更需要我们用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式去维持帝国内部安全”

面对长官的解释,曹世仁沉默了下来,他知道这是自己这位“酷爱”科学的长官的说辞,自己的这位长官,希望一切都是科学化的、系统化的、条理的化,但是,他在口口声声说着庇护所的时候,却忽视一点,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一点。那是因为陛下比任何人都更看重教育,所以他宁可容忍那些教授在课堂中讲述各种各样的学术思想。

“中国之未来,第一在教育,第二在教育,第三依然还是教育”

无论是执政府时期或是帝国建始,在政府展开的一系列旨在富国振兴的工作之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了首位,甚至于除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外,国立南京师范大学亦是唯一由陛下出任校长的高等学校院长,尽管只是名誉校长,但却表明一种态度。

执政府时期,执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义务教育令,“任何适龄孩童,必须入校就读,家长拒送者,行拘役、课重罚”,正是根据这一政令,举国上下先于市、县、集三极大建初级小学校,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官学、乡学、私熟,学校的校舍倒也解决了。

不足一年间,全国新建初级小学多达15万所,学生亦多达2416万余人,因为就连书籍和笔纸皆由“皇室教育基金”支付,尽管最初推行仅限城市和市集,但依有农民不远十数里地,将儿子送入初级小学。

“凡市县集皆设初级小学,市间无遗耍之孩童。”,在报纸、民间的赞扬声中,或许这就是帝国政府最大的成就。尽管看似效果显著,但却出现一个问题,教室不够,自有商坤、乡坤尽力帮忙,可最根本的问题却是教师不够。

“教师不足”

尽管在光复期间,各地督政府建成后,第一要事即是兴建“师范速成学堂”,六个月一期,可即便如此,各地依然写信、发电报给省教育专员、教育部,都是一个问题,教师不足,尤其是北方各省,更是如此。

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征召更多的秀才、举人进入师范速成学堂,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府城西安师范速成学校接受六个月学习的夏平九成为了一名教师,回到县上,在县政府教育科办公室,年龄甚至还没有他儿子大的教育科科长先看了一眼他的毕业证,然后又直接用洋钢笔在一张证书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