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39(1 / 2)

实上,直到中国对德国宣战之前,英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走向。

中国的海军力量或许远逊于英、法,但是当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全数陷入欧洲战场上的时候,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当中国海军,即便是拥有13艘致远级战舰美国,亦无法能够保证可以击败只拥有10艘致远级和超致远级战舰的中国海军。

全世界除去中国,没有任何国家的致远舰曾投入过海战,中国海军或许年青,但是却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尤其是运用致远舰的经验。

“德意志帝国以武力挑战国际秩序,严重影响到各国利益,在这一点是,中国和英国是持人共同观点的,而且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建立军事力量,目的在于维系本国之安全,而非为他国之利益或本国之扩张,”

诸人会心的一笑,在任何人看来,这不过只是谎言罢了,对于那位皇帝,他们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在他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利益,这一切不过只是他的借口而已。

“但,如朕不能采取相应措施,现在中国恐已向法国、俄罗斯宣战,这无疑是朕不愿看到的,亦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向往和平,为本国之大和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思来想去,为避免中国完全卷入战争,唯有断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确保本国之和平”

尽管明白他的信中提到的是事实,但是,在这封信中,他们还是看到那位皇帝的真正意图中国的扩张与中国的利益。

六年前,当中国皇后名下的那家由“英国波斯石油公司”更名为“中国波斯石油公司”的中波石油公司位于波斯的油田开采出石油之后。面对英国希望其分享股份的要求,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甚至不惜向波斯湾派出训练舰队。

利益他的眼中只有利益。

向英国宣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不会做,但是向德国宣战,却能得到一些回报,所以他才会向德国宣战,至于什么抢占德国殖民地不过是“堵中国亲德派之口”。

“你们怎么看”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抬起头来。

“夺占12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其目的在于以现实利益迫使国内亲德派默认此次宣战,从而避免中国为德国之盟友,向协约国宣战”

费舍尔淡淡笑了笑,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他从中国回到英国时,老朋友宴会结束后对他说的那番话。

“首相阁下,去年,在我回英国的时候,中国陛下曾向我亲口提到,他对国内存在大量亲德派,而倍觉忧心,原因正是一但德国卷入对英国战争后,中国的立场,当时他曾提到,如发生这种事情,他只能断然采取措施了,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

“你认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皇帝是亲英的”

这句话等于没说,他不会亲英,但是在德国与英国之间,中国皇室或许更倾向于英国,绝不是什么中国皇帝是英国贵族,根本原因是中国皇帝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力量以及英国面对挑战所展现出来的决心。

“至少他并不愿意同英国发生战争”

费舍尔认真的说道。

“假如,我们试图迫使中国交出这两块德国殖民地,那么,他必然无法向国内的亲德派交待,到那时,即便是如他,亦只能选择同德国举行和谈,事实上,中国国会至今都会同意向德国宣战”

费舍尔在说出这句话时,把视线投给了外交大臣 ,这个消息是从他那里得到的。

“是的,贵族院、下议院都未通过宣战提案,而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固然在皇帝,但宣战后仍需要经两院确认,而且不排除未来德国尝试通过外交努力,以令中国转换阵营”

“看起来,现在的局势事实上对我们并不乐观。”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若有所思地说。

“是的,假如中国倒向德国人,那么至少在击败德国海军之前,我们不可能向远东派出那怕是一艘巡洋舰,甚至必须要做好中国人将占领印度的思想准备。”

费舍尔在大胆说出这一种看法时,整个人显得十分把握。

“甚至他们还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假如在我们和德国人打仗的时候。”

丘吉尔补充了一句,事实上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中国人,但是现在却又不得不正视那些中国人倒向德国,对英国造成的影响,那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除非美国参战,否则英国不仅将失去亚洲的殖民地,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正是一场恶梦。

“美国呢现在威尔逊是什么态度”

阿斯奎斯首相将视线转给外交大臣 。

“美国人不会对德国宣战至少现在不会”

在伦敦没有什么人会怀疑美国会同德国结为同盟,进而向英国宣战,对于这一点,英国人根本就不需要怀疑。

“现在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

阿斯奎斯首相警觉地说。

“这一定会恶化美国的舆论,美国是一个容易被舆论左右的国家。”

“是的,首相先生,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在美国舆论方面的支出,以舆论确保美国始终站在我们一步,并最终加入战争。”

丘吉尔颇为自信的说道。

“请讲下去。”

阿斯奎斯首相点点头。

“舆论,没有那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舆论会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舆论可以很轻易的左右这个国家的政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原定每月支付给美国舆论界的10万英镑广告费增加到每月20万英镑,或许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但却远无法同我们所能得到的相比”

在这间办公室内,丘吉尔可以毫无顾虑的谈到在美国舆论方面的“广告费”,这是英国的一个秘密,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英国政府一直支付着美国舆论界“广告费”,以使美国的舆论对英国更为有利。

“嗯,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