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25(1 / 2)

靴头从锅底下把燃烧着的干树枝踢了出去。

那个老兵不知所措地、恶意地冷笑着,把锅里的热水泼掉,低语道:

“兄弟们,就算是喝过茶了”

士兵们默默地目送着沿阵地走去的曹长的背影。长着络腮胡子的哥萨克湿润的眼睛里闪着萤火似的寒光。

“他生气啦”

“唉唉”

一个老兵把步枪的背带往肩头上套着,长叹了一声。在任何一个军队之中,都是如此,老兵总跋扈的,不服管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战场上撕杀了很久的老兵,对这些动员的胡子兵来说,他们既然不可能像那些年青的士兵一样忠于职守,也更不可能百分百服从管教,不过最近,他们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一些理由。

“喂,你们谁有最新的劳动者联合报”

那位宽脸盘,脸上有麻子的老兵,突然对一旁的人问道,不一会,一份报纸便悄悄的塞到他的手边,甚至连他都没有注意到那报纸是怎么到的他的手中。

神色慌张的佐田走进了千田贞季大尉的掩蔽所内,犹疑了一会儿,报告道:

“大队长阁下,今天早晨士兵们在战壕里拾到了这些报纸。这好象有点儿不对头所以我来报告您。否则恐怕招来什么麻烦”

“什么报纸”

千田贞季从床上站起来,问道。佐田把攥在拳头里的几张揉皱的纸片递给他。在一张四开的或许是由中国生产的那种极为廉价而又单薄的,也许是用稻草生产报纸用纸上清楚地印着日文,而开头便是劳动者联合报。

看到这报纸的名字,千田贞季的眉头一皱,对于这份在一个月前,刚刚在前线出现并流传的报纸,他多少有所耳闻,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份报纸,于是他便一口气读了下去: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士兵同志们

万恶的战争已经拖了两年。你们远离自己的家人,为了保卫别人的利益已经在战壕里煎熬了两年。各国的工人和农民已经流了两年血。在这场战争之中,几十万日本人阵亡和变成了残废,在日本,上百万人沦为孤儿和寡归这就是这场大屠杀的结果。你们为什么打仗你们在保卫谁的利益

为了讨好中国人,政fu把上百万士兵赶上俄罗斯火线,当你们在前线为贪官污吏口中的“日本未来”英勇战斗的时候,在国内,贪官污吏却压榨你们的家人,为了交税,你们的父母不得不把你们的姐妹卖给人贩,而人贩则将你们的姐妹卖到中国,甚至俄罗斯,在距离前线并不遥远的日本妓院之中,每一个来自日本的妇女,都有新旧一个相似的且悲惨的经历,当你们的亲人妻女在日本,因为贪官极尽的压榨在忍受重税的同时,又倍受奸商欺榨,当她们在承受饥饿的时候,而你们,胡涂的人们,就为他们的利益去打仗、送死,去屠杀那些和你们一样的劳动者。

兄弟的血已经流够啦你们醒醒吧,劳动者们你们的敌人不是那些也和你们一样被欺骗的奥地利和德意志士兵,而是政fu中的贪官污吏、权贵财阀、奸商和地主。掉转你们的枪口,去反对他们。跟德意志和奥地利的兵士联合起来。越过把你们象野兽似的隔开的铁丝网,互相伸出手来。你们都是劳动弟兄,你们手上的劳动血茧还没有长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你们分开。打倒专制政治打倒帝国主义战争全世界劳动者牢不可破的团结万岁

千田贞季气喘吁吁地念完最后几行。

“八嘎”

在骂出这一句话后,千田贞季的心里充满了憎恨,被袭来的各种沉重的预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的报纸竟然在军队之中广为流传,难道是德国情报机关的杰作。他立即打电话给联队长,报告发生的事情。

“您有什么指示,大人”

最后,他请示说。

联队长的话声,透过象蚊子叫似的电线的嗡嗡声和遥远的电话,一字一板地从听筒里传来:

“立刻会同各大队长和中队长进行搜查。逐个搜查,军官也不例外。今天我就向师团司令部请示,问他们打算在什么时候给我国换防。我催催他们。如果搜查中发现什么东西立即向我报告。”

显然,联队长将这种事情归于士兵长时间在战场上撕杀产生的心理厌烦,从而生出的战争抵触情绪。

“我认为,这可能是德国情报机关干的。”

“是吗我会立即向司令部。祝你成功。”

千田贞季召集手下的中队长们到自己的土屋里来,传达了团长的命令。

“真是岂有此理”

大杉及村生气地骂道。

“难道要咱们大家互相搜查吗”

“如果要搜查的话,必须要从长官处搜查”

刚刚从国内补充过来的年轻秋代田少尉不满的喊道,这些低级军官大都是贫苦人家出身,他们之所以考军校,只是因为军校是免费的高等教育,而且还可以保证就业,对于士兵们看劳动者联合报,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深知社会的疾苦,知道那里说的往往是真话。

“诸位,难道你们要拒绝服从长官命令吗”

千田贞季严厉地打断大家的话。

“当然,作为皇军军官的一员,我相信大家那里是不会私藏的,不过对本大队的士兵和军曹,必须要加以搜查。叫佐田来。”

佐田来了是个已经不很年轻的、曾经在中日冲突期间服役的老兵,他是扩军后的第三批动员后,他环顾了一下军官们,发现所有的中队长都看着他,眼中尽是不满之色,显然,如果他说错了什么话的话,那么下场一定好不到那里去。

“你所在中队里谁值得怀疑你想想看,谁可能散发这些报纸”

千田贞季问他。

“没有这样的人,长官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