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一缕夺人心魄的寒光迸射而出:“事实上,如果没有伯珪兄在,刘虞还会不会坚决推拒,谁又能做论断”
王匡对刘虞的节操品德还是很信服的,但王羽口口声声都是假设,他也不好就此争辩,而且,王羽也没给他留下插嘴的余地。就是那么轻轻一带而过。
“董卓乱政之前,刘焉、刘表之流纷纷自请出京,名义上说是为皇室保留血脉元气,但若陛下果然不幸,到底谁来做皇帝这件事。最终能和平解决吗各路诸侯都是精明人,就算自己看不出,也会有人提醒他们。”
“若是没有青州,这场争鼎天下的大战进行到最后,无非是势力最强者,位极人臣后行废立之事,余者不甘示弱,也各自建国称王称帝,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慢慢消耗元气,同时也被新的野心家所觊觎。”
“世间事只要开了头,后面效仿就不难了,篡逆这种事同样如此。就算天下最后重归一统,但只要篡逆之风开了头,就不会止歇。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诸侯之间要争斗,野心家的儿孙们同样会争斗,本朝初年的七国之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若不从一开始就加以抑制,而是各种拉拢,各种妥协,就会造就大批的野心家出来,所以,青州新政的基本原则就是抑制豪强。”
“如今青州已隐隐有了天下至强之气象,只要孩儿不行篡逆之事,谁敢抢在前面内部杜绝野心家的出现,外部压制群雄,令其不敢逾矩,只要青州兵马常胜不败,乱世,就将以最小的代价而终结。”
“当然,光是终结乱世还不够,如何让汉之名永远传承下去,光辉永不熄灭才是真正的难题。王莽施行新政的心态,孩儿不了解,也不知道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但武皇帝当年文治武功,却是孩儿心生向往的。”
王羽前面的长篇大论,涉及的内容很多,气魄也很惊人,王匡一时插不上话,但王羽说自己以汉武帝为志,让老人安心之余,同生疑虑:“武皇帝时代的施政,最后可是”
汉武帝北征西讨,可谓武功赫赫,可身后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不少人认为他穷兵黩武,将文景时代的家底挥霍一空,给日后的霍光专权,王莽篡位埋下了祸根。
王羽要学汉武帝南征北讨倒是很正常,但若是照搬汉武时代的政策,对日暮西山的大汉王朝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武皇帝时代的政策大多都是好的,之所以最终失败,只是因为他忽略了些东西,很核心的东西。没有这个,武帝之政就是穷兵黩武,如果加上这个,武帝之政就是大汉雄霸于世的开始”
对此,王羽的回答完全符合他一贯的风格,简单而直指核心。
“鹏举,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二老相顾而视,在对方眼中都只看见了迷惑。
王羽说的太让人无法置信了。
武帝时代的智者不计其数,哪个不是名留后世的高明人物,若真有这种灵丹妙药一样的东西,他们怎么会看不到
何况,自己这些后来者,也没少研究历史,作为当今治政的参考,同样没发现有这种契机的存在。
可是,鹏举满怀信心,言之凿凿的模样也不像是在说大话。习惯了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王匡心中,儿子以前的模样都已经模糊至不可记忆了,蔡邕对这位佳婿更是极有信心,他相信,王羽既然这么说了,一定不会没有来由。
“开疆拓土,乃是万世之功,怎么会是错之所以被认为是穷兵黩武的乱政,只在于这些军事行动消耗太大,收支不成比例罢了。想要修正,很简单,只要本着公平、公正的精神,立下参与者得利的规矩,何愁无人主动报效,去开疆拓土”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其实王朝霸业并非在水一方,而是只隔了一层纸罢了。”
第四六五章高唐会盟
忙碌之中,时间过得最快,就在清场结束,新城奠基方兴未艾之时,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是华夏的传统节日,在汉文帝时,官方便已正式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天子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祭祀太一神。
节,是佳节;
主人,这是群雄之中举足轻重的王羽,不但他邀约的三路诸侯及时赶到,中原群雄也都派了心腹之人来参与这场盛会。
似乎受到了盛大气氛的影响,这一天,天公也来作美,将大好的明媚春光洒遍了大河两岸。
从三天前开始,渡口上的渡船就忙碌了起来,往来穿梭着,将一批批的贵客和他们的车马随从由南岸送到北岸,引领到高唐城北的大营中去。
将军府的幕僚一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冀州的降臣们倒是有了用武之地,把接待工作承担了过去。华夏人注重礼节,青州却重实效,但凡是融入这个体系的人,都不大看重繁文缛节,而是更重视效率。
王羽举行的这场阅兵,其实和青州内部的氛围颇有些相违,毕竟眼下的青州,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生产恢复上,田丰和糜竺恨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两半用,哪有闲钱来搞这花架子。
只是考虑到这场盛会祝捷、慰灵、耀武、会盟等多重意义,幕府内部才没什么异议。
不过,青州的节俭或者说抠门之风,到底还是体现在了很多细节上。
灯笼倒是挂了,但远谈不上张灯结彩,顶多就是应个景而已;接待的人倒是不少,规格却远算不上隆重。田丰、贾诩、国渊等青州重臣一个都没出面,活跃在接待行列的,地位最高的就是负责外交的孔融了,在他号令下奔走的,则是辛评、陈琳这些人。
招待多少也有些简陋。除了就地取材的各式马肉料理,倒也有些山珍海味。
公孙瓒在平原等了二十多天,很无聊,于是带着亲卫到处游猎,很有些收获,看了王羽拟定的款待菜单后。大吃一惊,赶忙将这些猎物提供了出来,以免招待的规模太过寒酸。海味则是青州水师在海里打捞的鱼虾,算不上很新鲜,只是聊胜于无了。
公孙瓒对此颇多腹诽,当面抱怨说。王羽招待诸侯使者的东西,不比士卒平时吃的强多少,以青州的富足,实在太也寒酸。
而王羽振振有词的反驳说,与子同衣,与子同食,本就是为将者的准则。自己和士卒吃的一样,有什么可丢脸的至于诸侯的使者,他们应召而来,各有目的,但没人是为了来吃饭喝酒的,而是慑于青州兵威,不得不来。既然如此,第还费那么多周章干嘛
公孙瓒听罢,默然半晌,而后长叹一声。感慨自己蹉跎半生,见事终究还是落了俗套,鹏举贤弟时刻牢记武将的本分,才是真正的名将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