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是在说:就算彻底覆灭了公孙瓒的边军,王羽只要再次扩军,留一员上将守幽州,未必就比公孙瓒差多少。
于禁在马蹄梁全歼骞曼那一仗,把鲜卑的首领们都打寒了胆,原来叫得最凶,怎么都不舍得退回草原的魁头,此刻也没了原先的威风。
“新军,总归还是有些不同的”许攸磕磕绊绊的找起了借口:“再说,他留下一员大将,就分薄了争夺中原的实力,这也算是对他的削弱,总之”
这些理由说给中原的名士听,或许能引起些附和,但胡人哪里懂得这许多,他们只知道,原本期盼的美好生活泡汤了,打完这一仗,将来南下,依然要拿命来拼。而且,塞外还有个赵子龙,将留在弹汗山的老弱杀了个血流成河,这一仗怎么想都是得不偿失啊
任由许攸舌灿莲花,众人的情绪却依然高不起来,许攸只能无奈叹道:“只恨王小贼突然转了性,否则,去了这头蛟龙,骠骑军那些鱼虾便不足为惧了。”
“谁说不是呢。”头领们心有戚戚,点头不迭,竟是没人继续关注正在进行的激战了。
实际上,那场战斗确实也没什么可关注的了。单经引领的亡命一搏,将战线推进了数百步,但每一步,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条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血路。
可即便是如此迅猛的推进,也改变不了他无法接近城墙的现实。
攻城的杂胡大军,人数在四万以上,都是鲜于家的嫡系或附庸,其中不乏在郡兵、边军中服过役的,以这些人为中坚组建起来的部队,战力和组织力都不在单经军的普通士卒之下。
冲破了胡人的包围圈之后,援军要面对的,正是鲜于银率领的万人方阵。
单经苦笑,转头看看,邹丹和他一样浑身浴血,制作精良的鱼鳞甲已经破破烂烂,勉强挂在身上。他知道,到此为止了。
即便没有胡骑在两翼围攻,他们的残兵也很难突破鲜于银的阻击,就算他逆天的突破过去,后面还有鲜于辅的三万大军,无论如何,他也无法达成最后的心愿了。
“邹兄弟”他的嘴唇翕动着,嗓音晦涩。
“少婆婆妈妈的,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到,老子今天亲手剁了十三个狗头,还有什么好遗憾的主公不是常说么,马革裹尸,正是我辈武人的归宿,今天就同生共死吧”
“好,同生共死”哽在嗓子里的那股气终于宣泄出来,单经再次举起了手中的环首刀,那刀上已是斑斑驳驳,尽是缺口和血迹,唯有刀锋依然雪亮如故。
“击鼓,为将士们助威”城头,公孙瓒虎目含泪,高声喝令:“不要敲错了鼓点”
“主公”关靖一愣,下意识问道。
“燕鼓,易水寒”公孙瓒毫不犹豫的回答。
战鼓也有分类,不是拿着鼓槌猛敲就能激励士气,不同的节奏,听起来是不同的感觉。燕鼓,是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军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慷慨悲壮之意。
公孙瓒本不愿意单经、邹丹来救,但他也不是婆妈之人,既然来了,那就同生共死,故而以燕鼓中最悲壮的鼓点,以荆轲刺秦之意而来的易水寒,回应属下的同生共死之情。
“咚咚”鼓手将衣袄甩在地上,抡起鼓槌,每敲一下,就大喝一声,每一下都倾注了浑身的力气。
鼓声,如同巨人的脚步,在均匀的节奏中回响着,仿佛壮士渡河远去的身影,每一个脚印中,都有着说不尽的慷慨,每一个音符中,都透露着壮烈与绝决。
北风烈,刀剑狂,望北斗,男儿行,一声接着一声,一阕连着一阕,如同惊天骇浪般,一浪接着一浪,从城头直冲上去,越过难以逾越的阻隔,与大呼酣战的同袍们融汇在一起。
厮杀更炽。
公孙瓒却突然皱起了眉头:“这鼓好像不太对。”
“如何不对”关靖茫然以对。
“这鼓点似乎”公孙瓒沉吟不答,多年的军旅经验告诉他,鼓点的节奏有问题。军鼓的节奏,关靖这样的文官是不会懂的,而胡人喜欢用号角,对鼓没这么多研究,平时作战主要用的都是牛角号,难道
“啊”他猛然抬起头,极力眺望,入目的情景让他止不住失声惊呼出来。
东南方向,也就是单经、邹丹刚刚出现的地方,烟尘遮天蔽日,隐隐有激昂的鼓声传来,正是烟尘下的鼓声破坏了城头的鼓点
援军
又一路援军接踵而至
第七五二章鼓作破阵鸣
“那是青州军”
“怎么可能早上不是刚刚有消息传来,直至昨天入夜,青州军还在蓟县按兵不动吗现在怎么可能就那可是一百多里路程啊不是说青州军是以步兵为主的吗就算连夜赶路,也不可能这么快吧”
“可羽林军现在顶多才到代县,除了蓟县的青州军主力,幽州境内哪里还有别的军队”
胡酋们都是大为震惊,怎么也想不通,青州军怎么会跟凭空冒出来似的,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在这里。可是,除了青州军之外,他们也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那个方向上,原本也只有西关的汉军而已。
“会不会是虚张声势来的只是少量骑兵”慕容锋读过一些兵书,对中原的典故并不陌生,知道兵法中有虚张声势这种计谋。
“难说。说不定青州人就想咱们这么想。”接茬的是拓跋部的当主,也就是被后世鲜卑人当做始祖崇拜的拓跋力微,此人和慕容锋一样,都是对中原文化有一定研究,被族中称为智者及高瞻远瞩的领袖,在军略、政略方面都颇有建树。
“如果汉军连夜动身,不带辎重,兼程赶路,一日夜赶出一百余里路程也不算奇怪。那泰山军虽然以山为名,但其主将徐晃却因用兵迅捷而闻名中原,有长驱直入之名”
“拓跋大人的意思是”慕容锋眉头大皱:“王羽玩的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