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说道。
陆勇点点头,说道:“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你随时找我。”
这个时候他倒是想起了高大山的交代,尽力支持李排长的工作。不管怎么着,军中衙内的面子还是要卖的,何况这个衙内看上去还挺有几分本事。
“谢谢大队长如果没有什么指示,我先回去了。”李路站起来说道。
“好好休息休息,到地方了恐怕就没那么多时间睡觉了。”陆勇也站起来。
李路利索地抬手敬礼,陆勇还礼,目送他离开。
走到车厢之间的过道处,李路站定了脚步,点上一根烟,透过厚厚的玻璃望向列车外面。
列车沿着西南方向向南行驶两千公里后,转入成昆线,然后一路南下到达南疆。整个过程几乎是由北向南穿过了华夏,需要花费两天两夜的时间。在这个年代,这个速度算是很快的了。
现在列车行驶在华北平原上,方圆望去一马平川,绿油油的农作物布满了田野。正是春耕时分,大地显现出最原始的活力。
李路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平原春色,他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他的“试点部队”上了。
陆勇之所以同意让他用自己的排搞一个试点,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给他一个证明自己那些理论的机会
如此,便要好好把握好这个机会。
李路看得更远,如果利用好了,不仅能对第17侦察大队形成有利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参与首都军区组建特种部队,就有更多的实战依据和凭仗了。
想到这,李路把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后世的那些特种小分队的编组方式全部过滤的一遍,一个个权衡,寻找出一种最适合现实情况的方式。又反反复复地分析了一遍,有了方案之后,才回到二排的区域。
这个时候,他已经抽掉了三根烟。
刘小光正和其他两个班长聚在一起抽烟说话,擦得发亮的811式自动步枪就随手搁在旁边。第17侦察大队全程开进都是轻武器随身携带,只不过枪弹分离,只有干部身上才携带有一个压满子弹的弹夹。
看见李路走过来,刘小光三人连忙掐掉烟头,站起来。部队中的尊卑在这一刻得到体现。甭管李路多年轻,职务摆在那,你下级该怎么对待上级你就怎么来。
这不是规矩,而是写进了条令条例里面的行为守则
李路抬起手压了压,示意他们坐下,扫了一眼旁边的811式自动步枪,随手拿起一支。
他扫了一眼枪号,说道:“七班长,这枪是你的把”
刘小光点点头,心中自然是对排长记住自己的枪号感到惊讶。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不仅是他,全排二十八个人的枪号他都记在脑子里。
当排长,可不仅仅挂个职务上任得了,这不是路三哥的作风。事实上在得知自己要担任二排长之后,李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首要的事情就是尽快了解排里的每一位战士。
李路就着座位坐下,枪就跟拎了根麻杆一样轻轻松松地拿在手里,说道:“我考考你们,这枪的实际射速是多少”
刘小光张了张嘴巴就闭上了,眼睛看向了五班长。他觉得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有点丢七班长的份。随便找一个战士,都能轻松说出八一杠811式自动步枪以下简称八一杠的参数。
这可是必学的军事理论知识。
五班长沈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811式自动步枪发射7。62毫米口径步枪弹,初速为750米每秒,射速为600750发每分钟,空枪重3。5公斤,全枪长955毫米,加刺刀为1104毫米”
待五班长熟练地背完八一杠的参数,李路才点点头,说道:“不错,五班长的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
他话锋一转,“不过,我刚才问的是八一杠的实际射速”
众人一愣,仔细一回想,还真是这样。参数上的是理论射速,跟实际射速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刘小光的脑袋转得比较快,他对枪支的熟悉更甚,要知道他这个军区侦察大队第一神枪手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加上更换弹夹需要的时间,我觉得一分钟最少也能打九十发吧”刘小光很不确定地说道。
事实上,没有人测试过实际射速。
实际射速也称为战斗射速,顾名思义,就是在战斗中能够打出的最大射速。
理论射速是根据枪支的工作参数来计算的,而实际射速则不然,就像刘小光说的,要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目的倾泻子弹。可不是死扣着扳机把子弹打出去就行了的。
而且在打光了一个弹夹之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换上新弹夹,这都是影响到射速的因素。
李路有些惊讶地看着刘小光,颇有些意外。刘小光其实已经把八一杠的实际射速说出来了。后世经过多次测试,八一杠的实际射速最多能达到每分钟九十发,也就是三个弹夹的容量。
点了点头,李路说道,“不错,根据测试,优秀射手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一分钟内最多能够打光三个弹夹。”随即,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们觉得除了瞄准之外,还有什么会影响到了射击的速度”
这个问题就不是局限于八一杠上面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六班长梁伟军冷不丁地回答道:“更换弹夹训练的时候我就觉得,更换弹夹占用的时间几乎等同于瞄准时间。新兵上了战场,肯定没有办法保持训练时的稳定情绪,手忙脚乱中甚至弹夹会装不到位。”
李路赞赏地冲梁伟军点了点头,六班长给他沉稳、细腻的感觉。
“六班长说的很对,”李路说道,“我们都知道,战斗中的火力持续性很重要。你们三个都是参加过一次轮战的老兵了,对这点想必体会更加的深刻。”
说到这,三个班长不约而同地点头。
排长这个话确实说到了他们心里。为什么大规模战事结束之后,部队普遍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不好用,最大的原因就在于56半不能提供足够的火力强度和火力持续性。
56半是半自动步枪,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只能单发射击,扣一下扳机发射一发子弹。它的弹夹容量是10发,实在是少得可怜。
相比之下,越军装备的是苏制ak47,无论火力强度还是火力持续性,都完胜56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