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2(1 / 2)

数取了,去芜存菁,剩下良材,先以祖巫精气、血煞精元洗练,又加入混沌金精等物,用业火炼制七七四十九天,方才成形。此剪剪身漆黑,唯刃口处泛红,似血光,似业火,让人心悸,仿佛里面藏有无穷煞气。纵是得道神仙,也要一剪两断,不但形神同戮,连真灵也逃脱不得,要被禁在剪中,再入不得轮回。

如此煞器,出自于镇元子之手,怎不令人惊讶只怕昔日血海之主冥河老祖见了,在赞叹此剪得了血海的精髓之余,也要有所思量。

不过此剪禁锢真灵之能,实在太恶太毒,犯了修行者之大忌,稍有不慎,便会惹来众怒,因此玄松严令土灵圣母,未得允许,万万不能使用此功。

那防守之宝,便是这戊己元尘幡。此幡更有来历,乃是天地未开、鸿蒙初判之时,镇元子游历所得的一团混沌先天土行精华,乃是在鸿蒙中培育紫纹人参的先天灵壤,后来经镇元子的造化鼎精心炼制成宝,状如烟罗,尤其长于防守,纵使大罗金仙,一时之间也难破之。

敖广见了此宝,心中叹道:“这土灵圣母方才以肉身挨我一珠,还以为她如同巫族一般,只修炼肉身神通,无有法宝。还好我刚才未曾造次,否则在如此至宝面前,哪能讨得一丝好处。”

其实是他祭出水火神龙珠时,因为出其不意,土灵圣母根本来不及祭出法宝,只能以真身挡住,已然受了内伤,只不过隐忍不发罢了。敖广是多疑之人,因此越想越复杂,越发觉得土灵圣母高深莫测。

英招、计蒙和鸿鹄子见刑天有了宝幡护身,伤他不得,也有些忌惮地仙威名,便借机下了台阶,收了刀兵法宝,回复人身,立在一旁,且看土灵圣母有什么话说。

刑天虽然恼恨欲狂,也知道今日妖族势大,若是一味逞强,只能白白丢了性命,因此也退到一边,沉默不语。

土灵圣母说道:“如今妖巫人三族,都是一体。诸位道友只是意气之争,便该适可而止,不要有伤性命,影响了各族和睦”

英招说道:“此事却非我妖族多事,乃是刑天邀战,要分胜负”

土灵圣母说道:“今日之战,我等认输了女娃之事,不敢再有劳东海龙王大驾,贫道等自会向炎帝陛下解释。这条蛟龙,也任由诸位道友自行处置就是”

众妖仙见她说得干脆,也不敢过分相逼,皆说道:“道友高见,如此甚好”

于是土灵圣母辞了众妖仙与东海龙王敖广,率领刑天、瑶姬等众,回转陈都而去。

待他们离去之后,众妖王与敖广商议一番,皆道:“若是惩罚太重,显得妖族示弱;若是惩罚太轻,又难以向人族交待。”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决定将那蛟龙压到东海海眼之下,囚禁千年,以惩其罪。

第156章 战玉门妖巫再结怨 问气数炎帝始宽怀

这蛟龙稀里糊涂做了替罪羔羊。犹自懵懵懂懂不知就里。只是天数冥冥,善恶有报,他虽然被无辜陷害,顶了黑锅,却又能死里逃生,因祸得福,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在东海海眼下面得了先天灵宝覆海珠,又因为被囚,安然避过了妖巫大劫。等到他出海眼之时,已是千年之后,自然功力通玄,神威惊世。后来这蛟龙称霸一方,称为蛟魔王,自有另外一番说道。

他这次险些死在敖广法宝之下,幸好命不该绝,为土灵圣母所救。这也是一层因果,日后自有分教。

却说土灵圣母等人回了陈都,将事情如实向炎帝禀报。炎帝听罢事情经过,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已经事涉妖、巫、龙、人四族。关系重大,不可不慎。小女之死,乃一人之休咎。若是处理不好,导致各族相争,干戈再起,却是事关洪荒万千生灵祸福。我以薄德,被推为人族共主,兢兢业业,昼夜自省己身,唯恐有所差池,辜负了万民厚望。如今好不容易得来洪荒安宁局面,又岂敢因一已之私,置洪荒万千生灵于不顾女娃之事,就此作罢,谁也不许再提”

又对土灵圣母说道:“瑶姬无知,险些将事态激化,招来大祸。幸赖有圣母主持大局,这才保得平安”说罢,走下座来,亲自向土灵圣母深深施礼,以示敬重。土灵圣母连称“不敢”,还礼不迭。

自此之后,炎帝更敬土灵圣母,族中大事,悉以咨之。

那瑶姬受了天雷矢一击,本就受了内伤,回了陈都之后。由于悔恨在东海一言冲动,结果不但未能为小妹雪冤,还险些酿成大错,心情沉郁之极,也无心休养。她终日抑郁,不得疏解,竟然在不久之后,就此香消玉殒,一命呜呼。

女娃之死,本就使得妖巫势同水火,瑶姬之死,更无异火上焦油,使得洪荒大局,更趋紧张。

瑶姬和女娃,都是炎帝爱女。二女经常向大巫请教巫族神通,与众巫朝夕相处,亲如一家。因此刑天等大巫对她们亦是视同珍宝,异常喜爱。二女之死,不仅炎帝伤心不已,巫族也感同身受。

若说炎帝为了洪荒大局,可以强忍丧女之痛。巫族却无法善罢甘休。东海之战,妖族仗势欺人,使巫族平白受辱,巫族已难忍受。更何况瑶姬之死,明明乃是妖族所为,以巫族有仇必报的耿直性情,岂能忍耐得住

是故此事之后,巫族顿起同仇敌忾之心,将此事归责于妖族,声称要向妖族讨还血债。妖族那肯示弱他们针锋相对,亦将东海问罪之事搬出,反过来指责炎帝与巫族野心膨胀,意欲欺压龙族,独霸洪荒。

从此妖巫二族之间,冲突日烈,议论汹汹,各种摩擦连续不断,再也难以平静。饶是炎帝和轩辕氏各自全力弹压,亦难以控制得住。

眼见星星之火,马上就要成燎原之势,只差一点引子。

却说洪荒之中,有一山名曰丰沮玉门,其中有一山,本为炎帝神农氏种药之所,百药生长,聚成灵秀,遂成灵山。巫族之中,有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因护佑人族有功。常为人族祈风求雨,祷福禳星,炎帝遂将此山赐与他们居住。

炎帝制医药,炼灵丹,不仅对于普通生灵有救治之功,妖巫等族中的修炼之士,也渐渐察觉到了灵丹妙药的益处。特别是妖族,因为要吸取天地之精华,捉坎填离,调和龙虎,若有灵药佐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他们对于灵丹灵药,越来越渴求。因此之故,十巫所居的这座灵山,不知惹得多少妖族垂涎。

此山之西,有一妖,名曰黄鸟,喜以灵药为食。他见宝山在前、灵药荟萃而不可得,真是心痒难挠,不可终日。他心想巫族早已为妖族所败,十巫又何德何能,据此宝山却不知利用,真是暴殄天物。愚蠢之极越想越不服,于是纠集附近的肥遗、白狼、当扈等洪荒诸妖,攻上玉门山,声称要十巫让出灵山。

十巫哪里肯让,寸步不退。于是双方激斗一场,难分胜负,各有损伤。黄鸟等诸妖固然不服,十巫更是怒火中烧。于是双方呼朋引伴、拉帮结伙,继续争斗。连续几场下来,妖巫二族牵涉进去的越来越多,损伤也越来越大。小小纷争。终于泛滥成了洪荒之灾。

妖族对炎帝早有不满,于是借着东海与玉门二事,指责炎帝袒护巫族,欺压弱小,气量狭小,处事不公,有失德于天下,不配为人族共主。并在有熊部落聚集妖仙,举旗欲伐炎帝,使轩辕氏取而代之。

巫族也不示弱,将东海之事宣告天下,斥责妖族包藏祸心,陷害无辜,强取豪夺,挑起事端,野心之大,不可测度。巫族之士,亦纷纷在陈都聚集,声称举族誓死捍卫炎帝。

至此,二族火拼之势已成,人族夹在其中,反成棋子。就连炎帝与轩辕氏,虽名为巫妖之主,在这种局势下,也难以控制二族。因为盛传轩辕氏欲伐炎帝,取而代之,陈都与有熊部落的关系,亦有些敏感起来。

炎帝苦心经营的局面,转眼崩坏至此。他痛失二女,本已受害,却还被妖族当成攻击借口,心情当真是抑郁之极。

他知道若是妖巫火拼,人族裹挟其中,必然遭劫。但以他对轩辕氏的了解,也知道这应该并非轩辕氏本意,只怕是妖族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