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6(1 / 2)

一个声音说道:“我儿,莫不是梦中相见为何你三人尽皆在此”

声音不大,听在三兄妹耳中,犹如惊雷,转头一看,只见瑶姬枯萎毛发、陈皮尽皆脱落。犹如蝉蜕,露出新生面貌,生机勃勃,光彩动人,仍旧是仙子模样,且神通内蕴,道行大涨,哪里还有奄奄一息之态

三兄妹大喜过望,忙来与母亲相见,述说别后情形,自有一番悲喜,且略过不表。

却说天庭之上,玉帝见杨昭兄弟二人如此厉害,也是十分震惊。不过事关天庭颜面,已成骑虎难下之势,更加不能罢手。好在他们二兄弟如今到底还显嫩稚,如同乳虎,爪牙未利,玉帝正待再派两部天兵天将,前去斩草除根,突然瑞鸟高鸣,异香袭袭,只见女娲娘娘,骑青鸾彩凤,款款而来。

玉帝在娘娘面前,不敢无礼,乃下丹犀,上前问候道:“自从蟠桃一会,再未见娘娘仙颜,未知可还安好”

娘娘答道:“我隐居世外,无忧无扰,清净修行,自然安宁。倒是陛下身膺大任,劳心劳力,事务繁忙,倒颇有一番疲态”

玉帝叹道:“不瞒娘娘,天庭初立,威德不彰,洪荒众仙,视天庭如无物。如此何以统御诸天,教化万方朕即位以来,日夜辛勤,深恐有负鸿钧老师重托,不敢片刻懈怠。只是劳心劳力,却常常事与愿违,实在苦恼”

娘娘劝慰道:“老师既立天庭,自有深意,不做无用之功。陛下虽然有心,实不宜操之过急”

玉帝乃说道:“多谢娘娘提点。不知娘娘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娘娘说道:“天庭剑拔弩张,想必是为瑶姬之事。我今日前来,倒想作一和事佬”

玉帝听娘娘提起此事,心中不快,又不能直言冒犯,不由沉下脸色。

娘娘说道:“此事本为陛下家事,我不该多言。但如今瑶姬既然脱困,一家团聚,大势已成。陛下若是一意孤行,只恐在众仙面前,反失颜面”

玉帝愤然道:“娘娘莫非以为她一家四口,可挡天庭百万雄兵”

娘娘说道:“自非如此陛下可知那杨昭、杨戬,师承何处,所拜何人,才在短短十年之中,有此神通”

玉帝说道:“天庭事务繁忙,此事却未来得及详查”

娘娘说道:“陛下想必不知大郎杨昭,入了地仙门下,拜的乃是镇元圣人第五位弟子玄玉道人。二郎杨戬,入了阐教,拜的乃是玉清圣人高徒玉鼎真人”

玉帝闻言大惊,脱口说道:“原来如此”垂头思忖不已。

若是瑶姬一样的散仙,天庭自然肆无忌惮,便是炎帝与瑶姬有所关联,也不好出面。但如今牵涉到两位最护短的圣人,玉帝却不能不重新慎重考虑此事。

娘娘趁机说道:“骨肉相残,原非幸事。陛下与瑶姬本是一家,总有亲情,何必定要刀兵相见只怕洪荒众仙见了,不但难体陛下一番苦心,反以为陛下凉薄寡恩”

玉帝闻言脸色一暗,乃问道:“若依娘娘之意,该当如何是好”

娘娘说道:“陛下不如看我薄面,宽赦瑶姬一家,封瑶姬、杨婵以天庭职位,如此化戾气为祥和,既可显陛下宽宏大量,又能让瑶姬一家感念,为天庭拉来强援”

玉帝说道:“娘娘此言,甚是有理只是若天庭封神,彼等不受,作何处置”

娘娘说道:“好事做到底,陛下若依我意,我便再去与他们分说利害,量他们也知轻重,不再悖逆天庭”

玉帝大喜,施礼相谢,说道:“就依娘娘所言”

娘娘便告辞玉帝,又驾青鸾彩凤,飞抵桃山之上,在空中显了圣像,与瑶姬他们言道:“瑶姬,尔不遵兄长之命,私配凡人,总有过错。天帝罚你虽然严厉,但他身负重责,也是不得不为。你如今既脱牢笼,便不宜再追究往事,沉迷仇恨之中。我已为尔等说和,天庭将宽赦尔等罪过,尔等却不可再冒犯天庭威严”

第209章 玉帝封神安仙子 大禹治水问应龙

瑶姬见了女娲娘娘圣像。连忙率领子女,伏地拜倒,恭声应“是”,并感谢娘娘救助大恩。

娘娘又朝杨昭和杨戬说道:“你兄弟拜得名师,求得法宝,乃是难得机缘,便要珍惜。如今人间治水贤人已经出世,将行大事,尔等当遵师命,顺天应人,在其中积累功德,也不枉师门长辈一番苦心”

二兄弟知道娘娘话中之意,都拜谢娘娘指点

娘娘又朝杨婵说道:“杨婵,你已大功告成,得偿心愿,可将宝莲灯还我”杨婵拜谢娘娘,将宝莲灯奉上,娘娘收了,乃回宫而去。

不久之后,玉帝果然下旨,赦免瑶姬一家罪过。并封瑶姬为云华仙子,封杨婵为三圣母。杨昭、杨戬,因是圣人门徒,暂时未封神职。

但不论如何封赏,玉帝先前所为,到底是冷了瑶姬一家之心。瑶姬与杨婵虽然受了封号,但都不上天庭,就居住在洪荒名山之中,护佑一方生灵。其中瑶姬居巫山,故后世称其为巫山神女。杨婵居华山,又称华岳三娘娘。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有楚襄王梦中会巫山神女之说,一番,极尽旖旎。实因楚襄王乃是杨天佑转世,瑶姬与其梦中相见,以完夫妻缘分。

杨昭见杨戬无有兵器,乃欲将开山斧借与他使用,杨戬说道:“此乃火云宫圣皇所赐法宝,岂能私相授受何况我习八九玄功,持斧也不合手”杨昭一想有理,也便罢了。

于是二兄弟相携去了洪荒,从此斩恶惩奸,降妖除魔,只等治水贤人行事之时,便去相助。

却说鲧窃天帝息壤,被杀于羽山,化为飞熊。尸身三年未腐。玉虚宫元始天尊知道此事,虽恼他胆大包天,自作主张,但见他执念不消,折而不挠,仍有可教之处,乃命广成子道:“你且去羽山,以雌雄剑之雌剑将鲧尸身剖开,必有异状”广成子乃领命而去。

却原来鲧虽身死,但他治水未果,执念难消,灵识未去六道轮回,就留在尸身之中孕育。但独阴不生,独阳不长,终究不得阴阳造化之气,难以成形。

元始天尊赐广成子之雌雄剑,也是两条黄龙所化。广成子以雌剑剖开鲧腹,瞬间阴阳和合,有黄龙腾空,高声长吟,声震四野。鲧腹之中。遂诞一婴儿,即鲧之子,其名为禹,后来亦称大禹。

大禹生而神灵,聪慧无双,长成之后,关心百姓疾苦,分其食,赠其衣,解其难,济其苦,而自己辛勤劳作,手足胼胝。于是贤德之名,逐渐广传于人族。

此时尧帝早将人皇之位传与舜帝,舜帝感生灵苦难,亦一直在寻找治水之人。他听说了大禹的事迹,又听说了大禹的来历,感叹道:“治水之功,非禹莫属矣”于是命大禹继鲧行治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