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8(1 / 2)

时所表现的,打动了考核的将军,有好事等着他们,特别是裴行俭引以为傲的那一手好字体,在登记资料时让那些军官们都很是赞赏。

薛仁贵和席君卖虽没表现出什么,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千万不要是报名时候出现什么纰漏被查出来。

他们几人跑了大老远的路,来到长安参加募兵。

薛仁贵因家境贫寒,来长安的路费都没有,一路以卖艺谋几个钱才到长安,他来参加这次募兵,除了想能在军中建功立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被录用了,家中就可以有赋税方面的优惠,且还有一份薪饷,可以养家。薛仁贵想着,要把所发的这份薪饷,寄回去给家中老母及刚成婚不久的妻子。以补贫寒的家中之用。若立下战功,那份奖赏更是不少,家中的境况立马可以改善。

裴行俭原本是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后人,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是隋时名臣,裴行俭还有一兄长裴行俨,裴仁基和裴行俨在隋末大乱时为王世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却还是为王世充所猜忌,后准备投奔李渊时被人告密,遭王世充所杀,并灭三族。裴行俭是遗腹子,裴仁基当时有身孕的妻子在此次大难中被两名忠心的家仆救出,后生下裴行俭。裴行俭自小到大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母亲,全靠两名忠心的家仆做活挣钱维持生计,后幸朝廷念其上辈的功绩,以萌生的身份成为弘文生,得以念书。裴行俭天资聪慧,自小在在母亲教导下,各方都表现不凡,一手书法更是不错。且裴行俭自小不甘平凡,想着有出人头地的日子,更想着如父兄般从军征战,闻听此次威名远扬的特卫招募士兵,在母亲的鼓励下,也来从军。

而刘仁轨原来是有官职的,陈仓尉,只是多年了没有起色,因其是个直性子的人,常顶撞上官,得不到上官的欣赏,一直得不到升迁。这次辞掉这个不起眼的小官,来报名从军,可是鼓了很大的勇气,幸好家中妻子支持他。

席君卖家境也是贫寒,原也是府兵中的一员,胸中也满含抱国志,却是志大运差之人,二十好几一事无成,连媳妇也没娶上,正巧听闻长安募集兵员,也赶过来报名了。因自小练武,身体壮实,一身武艺不凡,也被录用了。

四人各怀心事了跟在李辉等李业诩的亲卫后面,来到特卫军中高级将领所住的营房外面。

李恪正在问着李业诩为何要召见这些人。

李业诩只是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即不再说什么,让李恪有些抓狂。

李辉进来报告说是。李业诩要找的四人已经带到,李业诩和李恪一道走出了营房。

两人那身只有军中高级将领才有的明光束甲在阳光下有些刺人眼,高大俊伟的身姿和脸上所表露的那份威严更让四人心里打着突突。

但这几人心境比之常人还是有些不凡,在李业诩和李恪面前,努力想保持那份从容的样子。

李业诩走上前一步,站在离四人约五步的距离,逐个打量着这几个彪炳史册的大唐名将们。

只是如今的四人没有一点名将的风度,虽然在李业诩面前想保持那份从容不迫的样子,但被李业诩眼睛扫过,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个寒战,眼神躲避着,不敢与李业诩对视。

薛仁贵等人不知道眼前这位异常俊伟高大的将军是何人,但从这位将军那身装束中就可以看出,定是特卫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更别说这样凌厉的眼神不是普通人该有的。四人看着李业诩不语只是盯着他们看的样子,心里更是发毛,不知道这位主官想做什么,想着不要辛辛苦苦被录进来,被这位主官查觉哪里不对,赶出特卫大营,那就功亏一篑了。

“报上你们各自的名来,哪里人氏,年方几何”李业诩肃着脸说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包含着无比的威严。

“薛礼,字仁贵,河东绛州人氏,年二十”

“裴行俭,字守约,河东绛州人氏,年十七”

两人报完名,对看一眼,想不到还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十七岁是特卫募兵最低的年龄要求,裴行俭刚刚达到。

“报告将军。小的刘仁轨,字正则,年三十四。河南汴州人氏,是从陈仓尉转过来的”名唤刘仁轨的说到这明显有些中气不足。

“席君卖,字宁仁,年二十三,河北魏州人氏”

李业诩松了口气,果然是没错,就是这几个家伙,历史上同名同姓的虽然有,但应该不会这么巧合的。

李业诩虽然对历史并没有非常详细的研究,但自小酷爱军事的他,对历史上诸多的名将,很多都粗略地看过他们的事迹,这些人的名号是有些印象的。

唐代特别是唐初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李业诩只记得一些最著名将领的少数事迹,其他一些稍次一些的,只是记着些名,不知道他们都打了哪些大仗儿。

眼前这几人的名儿,也都是看到过的,而且在大唐的军事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

李业诩想不到,这些后来的名将会齐刷刷地出现在特卫新募集的士兵名单中。

李业诩仔细地打量着在他面前站定的四人,四人虽然不是长得异常高大健壮,却也是有些不同于常人,可以用风姿异常来形容。薛仁贵个头最高,李业诩从他站立的姿势上就可以看出此人一身力气不差,双眼挺有神;裴行俭看似最文弱的一个,脸看上去有些白净,一副书生气;席君卖,长得有些五大三粗,有些似程处默般的样子;而刘仁轨却是已经三十多岁的年纪,身子骨还不错,看是练过武的的,只是想不明白这位日后大唐的海军统帅,在白江口把鬼子兵揍得找不着北的人物,为何三十多了还一事无成。要来从军,白江口的那场战役可是后世军事教科书上都有的。

四人报完名头,看着又是不语的李业诩,心里更是在打着嘀咕,不知这位将军不问自己有何所长,只问这一点做什么。

这时苏定芳和郑仁泰也从另外地方过来,饶有兴致地看着营房门口站着不敢动的四人。

郑仁泰小声地过来问是不是这四人有问题。募兵的事儿还主要是郑仁泰在操持,士兵的选拔,考核都由他负责,苏定芳助其一二。若是募集的兵有问题,那就是郑仁泰这个主要负责人的再作了,也有些紧张地看着李业诩。

“本将是特卫将军李翼,这是中郎将苏定芳和郑仁泰,据募兵主官所言,你们几位都有些所长,希望你们有好的表现。在特卫里,不论出身,只看成绩若训练成绩不合格者,即会被淘汰,若表现良好者,或者立下战功,即可被提拔”身为皇子的李恪身份太尊贵,不能对这几位还是大头兵的人讲。

“是,李将军”几人看着李业诩都满是崇拜的眼神,更是把身板挺得直直的,连三十多的刘仁轨也是如此。

看着这几个那眼中热切的目光,李业诩也明白过来,这几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头挺响,但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有,只是他部下的几个小兵兵而已,是否真的是人才,也要看他们的表现了,若表现好,有他这个伯乐在,自是比原来历史上的会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