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以不负“第一”的这个称号。
在李世民发布诏命的同时,兵部下文任命诸多的中郎将和郎将职。
其中一些李业诩相熟的人,也在此次任命中有了职务,李业嗣为第一近卫师第一团中郎将,程处默、尉迟宝琳、程处亮三人也分别到第一和第三近卫师中任三团、第五团、第十五团中郎将,原先任右卫中郎将的李吉任第二团中郎将。
李业诩的副手有两名,一为尉迟宝琳,一名唤辛獠儿,辛獠儿兼领第四团的中郎将。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因在以往几战中有军功立下,任这样的职务并不意外,没经历过战事的程处亮倒是有些高就了。程处亮此时已经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公主李敬,授封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职。李业诩是事后才知道,程处亮这次想到特卫军中来,不只到李业诩这里恳求,还动员清河公主和他一道进宫,去找他的丈人,皇帝李世民说,最后李世民被缠的没法,终于同意程处亮到特卫军中。程家最小的公子程处弼被两个哥哥哄到了左羽林军中任职,这样不至于三兄弟都呆在一块儿。
受房玄龄所托,他的二儿子房遗爱也到李业嗣所在的一团里任一名队正,对这个甚是无赖的公子哥们,李业诩兄弟也颇为头疼。
这倒好,第一近卫师中高级人员的组成,都快成了一支纨绔公子的大军,让李业诩有些哭笑不得。
幸好原先的多位郎将,还有薛仁贵、席君卖、刘仁轨等表现不错的校尉,都被留在第一近卫师中。
李世民的诏令中另一项任命颇出人意外,闲了几年的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也被起用了,薛万彻往灵州,去执行组建第五卫军的任务,薛万均则接程知节的职,任右监门卫大将军。
在发布征兵令的同时,李世民复下玺书,令高昌王麹文泰入朝谢罪,并再次诏令弃宗弄赞入朝。
征兵令下发后,募兵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第四卷 军魂 第十四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
“见过李侍郎”
“见过李大将军”
将作监的营地内。听到李业诩来访的阎立德还有陈天宁一路小跑着过来,对李业诩施礼问好。
阎立德和陈天宁对今日李业诩坐着辆马车过来有些不解,陈天宁记忆中,李业诩出门都是喜欢骑马,极少乘坐马车。
“阎大匠,陈少匠,有没有发觉这马车不一样的地方”李业诩回了礼后,并没问军器监的生产研制情况,却是指着自己所乘的马车问道。
阎立德和陈天宁听李业诩如此说,都上去仔细察看起来。
“大将军,马车上的这几样东西是什么”陈天宁已经发现了端倪,指着那几个新置上去的弹簧问道。
“这是我新制作出来的东西,叫弹簧,就是这东西,”李业诩从身边李成所拎的一个口代中拿出几个弹簧,分别交给阎立德和陈天宁看,“这个东西有弹性,装在马车上或者其他货车上,可以起到缓冲舒缓震动的作用,乘坐人或者运送东西,少受些颠簸”
李业诩给这两人讲了弹簧的原理。还有用弹簧辅以其他东西制作减震器的作用,让他们明白,这东西装在车上,起着有效缓冲作用,车子的牢固度会加强,载货量也跟着增加,人乘坐的舒适度也同样得到改善。
如此一说,两人都明白过来,在以后战时,这东西装在车上运送物资可是大有用处。
“李侍郎,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军器监生产这东西”阎立德一副恍然的样子说道。
“正是,希望你们研究一下,将这弹簧做的更好,如今制作弹簧的钢铁成色还不够好,不易打制,多次使用后容易断,还有,弹簧的缓冲度也有待研究,所以你们要在各方面进一步改进,”李业诩用两只手压着手中的一副弹簧,以实物讲解一番后,这才说明今日过来的目的,是让军器监里改进弹簧的制作工艺,对弹簧的力度有一定的研究,以便能大量生产出来,在军中和民间发挥用处。
“下官明白,”阎立德悟性不错。手里拿着一根弹簧,心里已经在琢磨这看似简单东西其中的门道了。
“大将军,您都好久没到这里来了,这段时间我们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制作出来,您去看一下吗”陈天宁眼巴巴地看着李业诩道。
李业诩自从不再兼军器监大匠后,军器监营地来的更是少了,一些情况都是由大匠阎立德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给主管军器监的兵部侍郎李业诩,这也使得陈天宁都极少见到李业诩。
李业诩在上一年让郑燕给陈天宁牵线搭桥,作了媒,将郑燕的一远房表妹嫁作陈天宁为妻,这让陈天宁对李业诩更是感激涕零。
但是陈天宁还是把全部心思放在研制火器上面,也极少去李业诩府中拜访,连自己的府中也都隔几天才回去,如此深得阎立德的赞赏。
两人研究东西起来都是一样的脾性,大有知己的感觉。
“是的,李侍郎,这些日子我们已经制作出了无柄的手雷,爆炸威力也不差,携带着却是更方便了”见陈天宁如此说,阎立德也像是突然想起来般,向李业诩报告说。
“哦。那我们去看看,”李业诩听了也来了兴致。
阎立德吩咐属下去仓库中取了一箱刚刚制作出来的无柄手雷,这手雷的式样还是李业诩设计的,如后世的军用手雷一般,但因黑火药威力不大,为增加威力,,只得加大火药量,而使得手雷个体稍大,手雷外表还有如菠萝样的突起点,手雷拉索处还有保险。
阎立德令一名手下到远处投掷试试。
两名军器监营内的士兵应令拿着手雷箱,跑到远处,拉开导火索投掷起手雷来,随着“轰轰”的炸亮,试验场地上沙石飞扬。
“威力还不错,投掷的距离更远了,”李业诩看了点头称道。
手雷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可以扔得更远,平时携带着也更方便些。
“李侍郎,你所设计的那个炮筒,我们试验了多次,还是不太行,”阎立德有些沮丧地说道。炮筒要耐受高温,制作中对铜和钢铁的比例要求很高,阎立德和其他人试验了多次也没取得很好的成果。
炮筒制作不理想,但在弹药的制作上却有了突破,有适合用炮发射的炮弹制作出来,只是在试验时候。因炮筒质量不过关,试验几次后炮弹在出筒前爆炸了,幸好人跑得远,没发生伤亡事故,当时阎立德已经报知与李业诩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