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0(1 / 2)

彩多姿,几乎包括从浅红大红各种过渡色。

而这叙利亚产的红宝石,却有顶级红宝石出现,就算金三不太懂行,但美丽异常的鸽血红他还是能够认得出的。

“三叔你笑的太恶心了。”金三看金三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赶忙提醒他道,这样也太过丢人了。

金三干脆哈哈大笑起来,他只笑的几女面面相觑,不知道他发什么神经。

“等回去我把我看到的情况录下来,让你们都看看,小兰这次的收获不小,如果真的发现了这座宝石矿,就给小兰当嫁妆,以后小兰可就是小富婆了。”金三笑着道。

“怎么你还真能通过这宝石看到它的产地”张燕不信的道。

“我有dv,等回去我把画面录下来你们就知道了。”金三不以为许的道。

白羽两眼放光:“难道你真有异能”

“算是吧”金三直接承认。

不过几女还是不信,她们看金三的目光有点异样,怎么看怎么想看异常人类的样子。

金三也不再说话,他道:“不过那宝石矿不在国内,而是在叙利亚的大沙漠之中,还有张燕的那块玉石,也是出在沙漠,不过克拉玛依沙漠在国内,我们就先去把这克拉玛依玉石矿占下再说。”

“你不是在做梦吧到现在还没有人找到克拉玛依玉石矿的准确地点,你真的能够找到”张燕怀疑的道。

金三笑嘻嘻的道:“我说能够找到就能够找到,这个就当给你们家的聘礼,想来你家应该能够很高兴的把你送进我金家的门吧”

“你就不要妄想了,重婚罪在我国可是要坐牢的。”张燕翻着白眼道。

“不会的,克拉玛依里中亚不远了,我们先弄个阿拉伯籍,那时可就能取四个老婆了。”金三道。

“你们这对狗男女就不要在这里打情骂俏了,现在一个老婆都没有,就想着四个老婆了有着空闲,还不如赶紧看看我这个,如果你也能发现个宝藏给我,我就不管你们了。”白羽不愤的道。

“你那个是墨。”金三看了一眼,就看出来。

白羽买的那黑石头,应该是一块古墨,虽然只有鸡蛋大小的一块,但通过它,金三还是能够看出,这是一块质量很好的古墨。

不过古墨跟宝石矿、玉石矿和月影灯,都是没法比的,但就算这样,她们几个的运气也太好了,随便买了几样东西,居然都是大有来历之物。

“啊这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是墨,那么普通的东西,怎么能跟我这细腻如宝石的黑石头比呢你闻闻看,还带着香味呢你不会得老花眼看错了吧”白羽不依的道。

金三拿过来,闻了一下,果不其然,还真的带着点香味,金三皱起眉头,开始认真对待,这可是地道的古墨,这么多年下来,居然还带着香味,看来也不是平凡的东西啊

发动异能,把这古墨的大体来历看明白了,这还真不是一块普通的墨。

唐、宋时期是制墨水平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制墨水平继续提高,制墨区在唐朝末年经由河、北易、水等地转入安、徽歙、县。

李庭珪,原姓奚,生活于唐末和后唐时期,因为制墨技艺高超得赐皇姓,制墨技艺精湛,名满天下,当时就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

李庭珪在制作松烟墨的基础之上创制了油烟墨,以动、植物的油炼烟而得。

油烟墨的黑度高、质地更加细腻,并且浓淡层次丰富,宜书宜画。

宋代制墨工匠众多,制墨地区从歙、县很快扩展到整个微、州,“徽墨”之名因此而得。

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也就是后来的李庭珪他们一家。

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

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中的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

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印度、埃及和巴比伦三个国家相比,中国是古代文明成果保存最好的国家。

在这方面,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四宝”中,笔和墨产生最早,有人估计应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墨都是天然石墨,书写后极易脱落。

人工制墨大约始于西周。

大规模制墨则是在汉代以后。

到唐朝时制墨技术已臻于完善。

唐时制墨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氏一族,据说他们所制的墨不但黑而发亮,而且还有香味,所以就形成了品牌。

当时国内书画界都趋之若鹜。

因为易、县唐时叫易、水,奚鼐制的墨国内统称“易、水墨”,为了维护品牌,奚鼐在他制的墨体上都印有“奚鼐”二字。

奚鼐家的制墨厂是个有名的家族企业,祖孙三代延绵经营,且技术不断改进。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由于社会动乱,奚家举家迁至安、徽歙zhou,也就是今歙、县居住。

这里有漫山遍野的黄山松,是制墨最好的原材料,一家人便在此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生产仍然不衰,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奚家的墨实在上乘好用,受到当时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的南唐李后主李煜的高度赞扬,李后主遂对奚鼐家族恩赐了自己的李姓。

奚鼐的制墨技术传到孙子李廷珪时有了更大发展。

李廷珪在继承祖辈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

他经反复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新的配方: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鹿角胶、珍珠、犀角、藤黄、巴豆、桐子油、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等物,捣十万次。

所以他做的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大大超过了爷爷和父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遂又形成了新的品牌“李廷珪墨”,简称“李墨”。

据说,李廷珪所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而且坚硬如石,“其坚利可削木,坠沟中,经月不坏”。

墨磨后的边缘如刀刃,可以裁纸。

有人做过实验,用这种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