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狄烈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双手接过木匣,缓缓打开一把散发着木质特有的味道与淡淡的金属腥气的火枪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凝聚了数十名大宋内、外廷最顶尖的工匠们半个月心血结晶的成果。
狄烈伸手从匣中取出火枪,在手上掂了掂,估计在十一、二斤之间,比“褐贝丝”重一些。这跟铁料的材质与枪管壁的厚度有关,在这方面,就不做苛求了。全枪从外形上看,与自己所画的图形,也就是后世的“褐贝丝”很近似。枪管为全钢打制,质地细密,厚重光滑,枪口外缘稍微呈喇叭状,这样更便于装弹。枪床是用坚硬的榉木所制,上了三遍漆,油光锃亮。最关键的枪机构件,也就是击发槽,居然也与自己印象中的那把“褐贝丝”完全一致。
狄烈试着扣动了一下板机,感觉阻力很大,扣动时费劲不小。击锤重重敲打在钢片上,发出清脆的震响,数点火星溅入药室中。连续扣动五次,除了一次哑火之外,其余四次,都能成功发火。也就是说,哑火率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在前装燧发枪来说,这种程度的哑火率已经算很不错了。
狄烈暗暗点头,一边用后照门对前准星瞄准虚空某一点,一边信口问道:“这枪制造起来难度大吗”
周德旺与鲁大成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老老实实回答:“此器物制造,实属不易。若无寨主交付的图样及枪机构件分解图,俺们穷尽一生之力,也不可能想得出这世上竟有如此精妙的装置此物的枪管及枪床制做起来倒是不难,有上好铁料及熟手铁匠即可,最难的就是这击发槽。每一个零部件,都反复铸造多次,才勉强有一部分合格成品。而难中之难,就是那螺栓与弹簧”
狄烈听到这里,也被吸引住了,放下枪问道:“对啊我光顾着画图样,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周德旺回答道:“螺栓靠的是笨法子,一圈圈锉磨出来。虽然大多不合格,但百里挑一,还是可行的。做出一个成品后,以之为模范,进行翻铸,然后再手工打磨光滑,好在寨子里的匠人着实充足至于弹簧,俺们做了一个粗陋的拉丝机”
“拉丝机”狄烈大讶,这个时代就有这样的技术了
“是,其实拉丝机前朝就有,有些将军的铠甲甲片便是用铜丝缠扣的。只是此机简陋,拉不了长丝,只能拉一些粗短的铜铁丝,好在弹簧的铁丝长度并不算长。俺们将拉出的镔铁丝,趁热缠绕在刻好螺纹的陶棒上,待镔铁丝冷却成形后,取下即成”
狄烈连连点头,古代能弄出铜铁丝,想想也不奇怪。汉朝时那些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什么的,不就是用铜丝串辍缠扭着玉片而成的吗西汉时就能弄出这东西,何况此时科技昌明的大宋。
“只是有一点”周德旺小心道,“镔铁拉丝极难,细则易折,粗则难以扣动悬刀呃,是板机。而且拉出的铁丝粗细不均,使用时间不长即折断,需时常更换”
“难怪我说扣板机时阻力那么大”狄烈沉吟一会,断然道,“将拉丝机的问题通报所有工匠,大伙一起集思广益,无论何人,若能解决个这技术难题赏田十亩,耕牛一头,农具全套。”
周、鲁二人俱是又惊又喜,忙不迭应承下来,心下打定主意,今晚开夜工也得将这个技术难关攻下。
枪已经验看过,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接下来就是试枪了。
狄烈带着二人拿着弹药,转到后山一片较平坦的无人空地,在三十步外竖了一个三公分厚的木靶,再套上一具金军骑兵轻皮甲。
狄烈打开弹药盒,盒里分两格,一边是黑火药,一边是圆滚滚的铅弹。铅弹的制做很简单,在两块铜皮或铁皮上,压出固定规格的半圆形凹槽。将铅块溶化后往凹槽里一倒,两块板子一夹,等铅丸凝固后,倒出来的就是象钢珠子一样的铅弹了。这玩意随用随压,一会儿功夫就能弄出一堆来。
狄烈一边回忆当初托尼跟自己说过的装弹步骤,手上一边按步就班地进行:首先竖起火枪,将事先估算好份量的颗粒状火药倒入枪管中,然后从枪管下方取下通条,插入枪管把火药压均匀;用涂上油脂的软皮裹住一发铅弹,从枪口塞入早期塞铅弹是用木楔敲入枪管的,既费劲气密性又不好,后来有英国一名传教士发明这种塞弹方法,不但塞弹轻松,而且气密性也很完美。狄烈的知识直接来自后世,在这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样要插入通条把铅弹推至膛底压住发射药,以保证气密性,增加弹丸初速;然后平端火枪,将扣簧向前推,露出击发槽,将枪机扳到安全位置;最后向击发槽中倒入少量火药,扳回扣簧盖住击发槽。
完成所有步骤后,狄烈深吸一口气,单膝点地,采用跪姿射击。平端火枪,将扣簧推开,露出药室,然后举枪瞄准感觉差不多时,骤然屏住呼吸,用力扣下板机
砰一声震响,药室与枪口处同时冒出刺眼的火光,并腾起黄白色的烟雾。
狄烈大叫一声,差点没将火枪扔掉,不断用手揉搓着双眼真是该死,这火光与烟雾对人眼的刺激太大了,猝不及防之下,当真不好受。
一旁的周德旺与鲁大成俱是头一回看到这种又是放烟、又是冒火、又是发响的武器,下巴差点都掉地上了。过了好一会,鲁大成吃吃道:“那个靶子、那具皮甲,当真、当真破了”
第九十二章 改进火枪
狄烈放下火枪,快步跑到靶子前,清楚看到皮甲右胸处破开一个大洞。伸手拨开碎甲,可以看到弹丸深深陷入木靶中。狄烈用匕首将铅弹挖出,铅弹已经完全变形。
狄烈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效果不错,的确跟印象中的前装火枪差不多。只可惜,滑膛枪就是滑膛枪,由于没有膛线,弹丸出膛后没有形成稳定的弹道轨迹,命中率并不令人满意。狄烈之前可是瞄准靶子正中位置的,结果却击中了皮甲的右胸,足足偏差了一指距离。
狙击手、五十米射距、偏差十厘米。真不是一般的丢脸啊不过考虑到是首次使用,又是古老的滑膛枪,加上烟火刺激种种因素制约之下,这个成绩也勉强能接受了。
试枪继续,标靶换上了铁甲,距离不变。
这一回狄烈有经验了,开枪的一瞬间,眼睛眯成一条缝,用眼睫毛最大限度降低了烟火的刺激。饶是如此,数枪之后,双眼还是被浓烟薰得酸涩难受。
第二枪,三十步距离,毫无阻滞地击破铁甲,铅弹嵌入木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