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5(1 / 2)

,顺治、康熙、乾隆诸帝均在中南海内兴建殿宇馆轩,作为避暑听政之所。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在十二月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也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行礼时前往紫禁城。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曾将光绪帝囚禁于南海中的瀛台。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入侵北平,钟南海成为俄军驻地,苑内文物陈设被掠一空,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占领北京后,居住于中南海仪鸾殿。溥仪即位后,曾在中海西岸集灵囿修建摄政王府。

但年袁世凯称帝时钟南海被占用,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府,钟南海曾改名“新华宫”,同时宝月楼拆外墙,更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钟南海的正门。此后钟南海又先后被用作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帅府”。

这里也是陈绍平时的办公地点,以后也会成为中华的权利中枢。以后不管是对内的国家政策还是对外的执行方针都会从这里发出,海陆空三军的总调度也会集成在这里。当然海陆空三军也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地点,这里只是作为国防军总部。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陈绍慢慢的走在皇宫中,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仔细的观看这个历代皇帝的行宫。后世陈绍也只是在电脑中或者电视中见过这片皇家园林,原本陈绍的打算就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故宫好好玩一次,现在这个想法在这个时空实现了。而且还是以主人的身份近距离的接触它,心中那股自豪感就别提了。

自豪是自豪,但陈绍并没有迷失自己,来到这个时空看了太多悲剧,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这个理想不是所谓的称霸世界,陈绍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天下华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是有了这个理想为基础,或许现在国民就不会如此支持他,有些东西都是有必然的联系。

你不为人民着想,人民为什么要拥戴你。

称霸世界也是为了更好的让人民感觉到幸福,幸福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就算你国内经济搞得再好,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守护,在他人眼里,你只是一只肥羊,饿了就来咬两口。

可光凭有了军事实力,国家没有经济实力,百姓三餐没有着落,这样叫穷兵黩武,再强大也是昙花一现。很有可能战争还没有开始,国内先乱了起来。

而且只有人民拥戴的军队,才是强大的军队,就算是小米加步枪,也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军队虽然是军人组成的,但那些军人也是也是由百姓改变而来的,生活上都不能感到满意,怎么让军人能心甘情愿为这个国家奉献一切。

陈绍明白这些东西,如果不是顾忌到这些,或许现在的中华海洋上已经满是军舰,天上各种飞机不计其数。这些年其实都是陈绍在限制军工业的生产,就像轰2,已经研制出那么久了,为什么只生产了几百架,是陈绍没有钱吗这明显不可能。而是陈绍要把这些钱拿去更好的为民服务。非战时,这些战争武器,够用就行。

不过在工业规模的建设上,陈绍一直都没有停下,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些东西不但便宜,还可以加快经济建设,也能保持国家军事潜力的不断上涨。

第一百九十八章 授衔通知书

北平的中华皇家军校新址中,一栋几层小楼已经建设完毕,也里也成了全国各地来京将领的暂住地。

一间三人卧室中,张自忠看了下手中的通知书,心中泛起莫名的感动。回想起从小到大的遭遇,让他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这里民风彪悍,张自忠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张自忠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张自忠的少年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度过的,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

因为其父亲的关系,张自忠到赣榆县衙居住了一段时间。不过深宅大院已关不住生性好动的自忠。一得空,他就溜出门去,四处转悠。一天,他跑到街上闲逛,见一个无赖在欺侮两个卖菜的老头。他二话没说,冲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俩人便扭打起来。自忠虽年少,却身高力大,那无赖见不敌对手只得服输,给老者认了错,自忠这才放过了他。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不安心学习,就把自忠送回了临清老家。未曾想,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卒于任上。父亲病故,全家悲痛,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

张树桂故后,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心地善良的冯夫人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

回到临清以后,张自忠继续在私塾里读书。他仍旧很调皮,不怎么安心学习。这时,他玩耍的花样更多了,先学骑驴,以后又学会了骑马,时常跟随青年们出去打猎。他从这种勇敢、冒险的游戏中找到了乐趣,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慷慨仗义、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来的性格特征。他两三岁的时候,母亲总在他的胸前系一个小兜兜,在里面装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自忠一看到小伙伴,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给他们吃,直到分光吃净为止。长大一些,有时他与伙伴们赌钱玩,赢了穷人的钱他一文不要,若是富家子弟则毫不客气,一文不能少。

张自忠生长在一个富裕家庭,从没有为衣食犯愁,但村里有些佃户吃糠咽菜,家境贫寒。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遇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把整筐包下来,让大伙吃光分净,然后向母亲讨钱付账。家里有人责怪他,他则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买不起,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

深受黑暗时代的影响,张自忠初时所读都是四书五经。所以说,从懂事起,就开始接受旧学的熏陶,父亲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都毫无二致地归一于孔孟之道,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学习之余,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消遣。最让他喜爱的是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这些古典名著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