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方面连炮击都停止了,而苏联方面,一个反坦克炮兵师也抵达第二道防线,反坦克火力点也都构筑完毕。
朱可夫一天都没有离开指挥部,他在等待有价值的情报。而那近千个侦察兵就是他现在最期待的,没有有力的情报支撑,朱可夫有力也没处使。
黄昏将近,朱可夫等到了成果。当得知侦察兵已经回来后,便立即召见各个队伍的领队。
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因为很有可能中华方面会展开新一轮的进攻。防守不是他所希望的,这场战争本来就不是防守战,要是打防守战,这场战争还不如不发起。不单单是朱可夫,就是斯大林也不想打一场防守战,他们的直接目地就是进攻,防守完全不是他们希望的战争。
朱可夫看到一屋子都是灰头土脸的侦察兵,有些甚至浑身是血,更有甚者,是直接躺在担架上。
“怎么回事”朱可夫忍不住问道。
作为这次越境侦查行动的指挥官,他并没有亲自去侦查,不过在这些侦察兵回来时,就简单的听取了下汇报。当朱可夫问起时,他便开口说道:“司令,我们派往中华境内的侦察部队只活着回来了一百多人,并且还有不少人都受伤颇重。其他人应该都死在中华境内了。”
“你们被中华军队发现了吗”朱可夫道。
“在回来的路上,距离边境还有两三公里的地方,受到了中华军队的攻击。”
“那搞到情报了没有”现在朱可夫没有心思去管这些士兵是怎么受伤的,主要是有没有搞到情报。
“这点司令可以放心,任务已经完成了。”
随后,这些幸存下来的苏联侦察兵,拿出各自的地图,把发现的情报总汇起来,并且在指挥部的大地图上标注记号。
等这一切都完成后,一张中华军队战略态势示意图就出现在朱可夫眼前。当他看到中华军队的数量,和各地区军队人员分部时,差点吓出了一身冷汗。
按照示意图,此时就在苏联正面,中华方面已经摆下了最少五十万精锐部队。这里面还有最少两千门重炮,坦克数量千余辆。并且这些中华军队距离苏联第二道防线,已经不足十公里。
根据情报显示,现在中华正在备战,再过十几个小时,中华军队就能展开对苏军的全面进攻。
朱可夫很清楚,这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情报意味着什么。中华方面还只是在准备中,要是准备好的话,那结果,他不用想也知道。超过两千门的重炮,加上千余辆坦克,还没有算上装甲车,五十万的精锐部队。要是苏联不清楚这些情报,而中华军队展开突然性的攻击。就算苏联现在有六十万部队,朱可夫也没有信心能挡住重炮群炮击,和千辆坦克的集团冲锋。
朱可夫在心中推演了一遍,要是现在中华军队就开始进攻,而苏军则是没有丝毫的准备。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苏军会败得一踏涂地。到时候六十万苏军会被冲散,成为中华军队的盘中餐。
他不是没有考虑这些情报的准确性,只不过这些情报并不是一个人说的,有时候同样一条情报是由多人汇报的。他找不到不相信的理由。
在心中思索了良久,朱可夫心知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这也是最好的办法,在中华方面准备好之前,就打乱他们的部署,并且趁机扩大战果。因为苏军有这样的力量,中华有两千门重炮,和千辆坦克,苏军也有。并且人员数量方面,苏军还高出中华十万。
打定主意后,朱可夫命令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上,苏军将领得知中华方面的军事姿态后,也都和朱可夫一样,他们也不是傻子,都看得懂里面透露出来的意思。
朱可夫并没有废话,直接下达了几个战斗命令。
第一条命令最直接,命令苏军所有重炮集群前移,在中华军队发起攻击之前,率先发起炮击,炮袭中华的兵营和炮兵阵地。
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击步枪
汉京紫禁城中,御书房地下五十米处。
这里是陈绍的私人空间,也是现在红警基地控制中枢所在。
“啪、啪”连续不断的枪声在基地中回响。
陈绍一身军装,手持一把还在试验中的突击步枪,对着百米外的标靶,连续不断的射击着。
打完一个弹夹,便立即又从前面的桌上拿起一个新弹夹。换完弹夹,又连续不断的射击。准备好的十几个标靶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但陈绍还是没有停止射击。弹夹一个换过一个,桌子上那些装好子弹的新弹夹不断的减少着。
“咔嚓”一声从突击步枪中传出,陈绍看了下桌子上还有几个没有打完的弹夹。心中叹了口气道:还是不行,连续射击的话,自动导气供弹装置还是会出现问题。精确度是上去了,可老毛病还没有是改变。
陈绍对这款新式的突击步枪寄予厚望,科研团队也付出了极大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在克服了多道难关后,很多问题也都解决了,可一直困扰的自动供弹装置还是不过关。
突击步枪集合冲锋枪和步枪两种步枪的优势,步枪射程远,精确度高,但射速慢。冲锋枪射程近,精确度一般般,而射速快。
经过多年的研究,这两种武器的优势已经被融合在一起。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了确保射程和精确度,又要保证射速。这对枪械的材料要求很高,试生产了很多样枪,始终都卡在这一关。
这款新式的突击步枪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自动机采用短行程导气式活塞,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具有30发塑料弹匣供弹。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