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47(1 / 2)

冲击下被突入了30多公里,与其友邻的装甲11师的补给线有被切断的危险,而中国步兵第57师则遭到了重创。但是机械化第8军的反击毕竟是孤立无援:在该军的侧翼,红军其他机械化军的反击实际上已经失败了,他们的残余兵力正在握有制空权的华军追击下后撤。因此,机械化第8军上述的进展反而使其陷入孤军深入、即将被合围的危险之中。

危险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华军装甲第16师在装甲第11师部分兵力和由第14摩化军调来的摩化第16师以及3个步兵师的配合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便堵住了苏军的突破口,进而包围了孤军奋战的机械化第8军。此时,经过长时间的交战、得不到补充的机械化第8军的坦克弹药、油料几乎耗尽,苏军只好把那些没有了燃料的坦克埋进地里,充作掩体抵挡华军的攻击。在绝对优势华军的围攻下,该军只能组织最后一批装甲车辆分股拼死突围。6月29曰,突围部队遭到华军步兵、炮兵和坦克部队的阻击。在残酷的战斗中,机械化第8军坦克第12师师长米沙宁少将所乘坐的坦克被华军击毁,米沙宁本人战死。里亚贝舍夫军长亲眼目睹他的坦克被击中后起火燃烧的场面。

尽管损失惨重,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机械化第8军的一些部队还是得以突出合围。但到他们撤出重围后,全军只剩不到10的坦克和21的装甲车,损失掉的700多辆坦克中被华军击毁的大约只有120辆。而苏军东南方面军的机械化第4、8、15军三个军在反突击后剩下的坦克加在一起也不过100余辆而已。在红军的战斗中,南方集团军群的华军损失也并不轻微,到7月20曰,第1装甲集群的第16装甲师战斗人员只剩不到40,第11装甲师也只有40的兵员,而第13、14装甲师的情况仅仅比这2个师略好一点而已。

战略撤退就在机械化第8军陷入苦战并遭到惨败的同时,此前不久还为该军所取得的暂时胜利而欢欣鼓舞的东南方面军司令部正被失败气氛笼罩着。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方面军司令部却无法与机械化第8军取得联系,而其他机械化军的情况也非常不妙。机械化第15、19军发动的反击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到4月8曰实际已被华军击退,而机械化第4军好像就没有能够组织起什么像样的进攻。

严峻的形式迫使东西北面军司令部终于认识到:他们和莫斯科都曾寄予厚望的反突击已经彻底失败了。当初极力主张这次突击并积极其监督执行的瓦舒金,则由于巨大的失败而失去了吓唬机械化第8军军长时的汹汹气势,转而陷入绝望并开枪自杀。残酷的事实迫使方面军司令部里还活着的人们清醒了过来,他们终于明白,战争已经不可能推进到敌人的国土上了。要保存方面军剩下的兵力,只能向后撤退。对于这一点,莫斯科也总算意识到了。不等东南方面军请求,苏军统帅部便下达了战略撤退的命令。

4月7曰夜,苏军第26、12集团军受命在夜色的掩护下撤出了战斗。4月9曰夜间,其它方向的苏军开始边打边撤,并将沿途的桥梁破坏殆尽,这是战争开始以来,红军第一次成功地大规模破坏桥梁。4月10曰,已被苏军放弃的城市被华军占领。

同一天,东南方面军奉统帅部的命令从突出部撤向后方的“斯大林防线”。对东南方面军来说,要执行这个命令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能够先于张至忠指挥下的华军第1装甲集群到达防线。此时,该装甲集群的部队正从苏军第5,6集团军之间快速插向苏军后方。对损失惨重、摩托化程度低的苏军来说,要想赛过这支庞大的中国快速集群几乎是做不到的。

虽然形势不利,但与东方方面军相比,东南方面军的撤退仍然是成功的。为了使比较靠西的第5、12集团军能够与其他部队保持紧密的联系,方面军命令各集团军从不同的时间开始退却:两翼的第5、12集团军在4月10曰夜间开始;中央的第6、26集团军在4月11曰夜间开始。为了防止华军的穿插,东南方面军还给每个集团军指定了予以扼守的中间地区。

同时为了掩护撤退,波塔波夫将军指挥的红军第5集团军受命从4月11曰起对中国第1装甲集群发动反击。该集团军为此动用了4个损耗严重的军:步兵第27、31军,机械化第22、9军,其中步兵第27军只有1个步兵师和1个团,而另一个师已经不知去向。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第1装甲集群的5个精锐师。

和前几次反击一样,苏军在没有充足的装备时间不到一昼夜、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得向中国人发动了进攻并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已经没有多少火炮和坦克的苏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燃烧瓶苏联的很多酒厂已经开始大量生产这种号称“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武器,他们所取得的最大进展是机械化第9军用了3天时间才推进了区区15公里,而且很快就被中国人打退。

但这次战斗也并非毫无意义:在经受了红军这一系列的猛打猛冲之后,中国陆军总参谋部感到西北集团军群的装甲师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侧翼非常不安全。因此在4月11曰,第1装甲集群暂时转入防御,以等待步兵师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陆军总参谋部对整个南线战场形势的判断也产生了错误:虽然他们早在4月9曰便发现苏军有后撤的迹象,但直到4月13曰总参谋长蒋百里还认为红军统帅部不会允许东南方面军实施战略撤退。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中国第1装甲集群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对苏军纵深长驱直入,而是在和红军后卫部队的一系列艰苦的交战中缓慢前进。

第五百六十九章 战火中的童年

由于东南方面军的撤退组织的较为严密,在以后的战斗中,高度摩托化的中队虽然先于苏军在4月15日到达“斯大林防线”,但东南方面军却能够成功地逃脱包围,并阻止华军向乌法的第一次进攻。对此,中国将军杜玉明后来回忆道:“我们对敌人只能实施正面突击,但摩托化兵团却一次未能突入敌人的战略纵深或迂回敌人,自然更谈不上大规模合围了”。总的来说,中国统帅部对于西北方向的战斗并不满意,蒋百里对此评价如下:“西北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而且遗憾的是,损失很大。西北集团军群当面之敌顽强而有力。”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华军的铁钳已经合拢,对合围中的苏联军民来说,末日已然来临。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南,火车站。

“真的要允许这里的平民撤走”

胡琏看着面色显得有些憔悴的东方白,哑着嗓子问道。

“当然。”东方白说道,“我们是军人,不是屠夫。再说平民消耗的粮食太多了,我们不是斯大林那样的屠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给他们一条活路,对我们来说也是解脱。”

胡琏听出了东方白话里的“潜台词”,抬头看了看挤满了俄国平民的火车,苦笑了一声:“你竟然允许他们乘座火车离开,这也太夸张了吧这火车对咱们也是很有用的啊”

“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火车了。”东方白面无表情的说道。此时急于逃命的俄国平民正蜂拥的挤向车厢。东方白看到一个小女孩被挤倒在了地上,哇哇地大哭起来,他快步跑了过去,将小女孩从地上抱了起来。

可能是由于饥饿的关系,小女孩显得十分瘦弱,脸色看上去似乎比东方白还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