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02(1 / 2)

带揶揄的话,很多人都笑了起来。

“这说明,俄国人还真不都是被洗脑了的。”杨朔铭点头说道。

“有一次,一名游客在经过瞻仰大厅时,突然冲出群众队伍,把一把锤子投向列宁棺柩,锤子击碎了棺材上的玻璃,砸在列宁胸部。还有游客曾两次向列宁尸体投掷汽油瓶,一个瓶子打中棺材,并起火燃烧。还有一次,一名参观者冲到棺材前,用脚揣碎了玻璃,玻璃渣落到尸体脸部,造成损伤,列宁墓被迫关闭几天,对尸体进行修复。”

“30年代,一位来自集体农庄的名叫尼基金的社员冲进列宁墓,准备向列宁尸体开枪射击,但被安全保卫人员当场发现,这位社员当场自杀。这起事件后,苏联逐渐认识到列宁墓安全保卫的重要性,便把原来的普通玻璃棺材换成了防弹玻璃,列宁墓进口处也设置了安全门。”

“1934年1月,在列宁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时,苏联政府还组织专门委员会对列宁尸体保存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正在大学最后一年级学习的兹巴尔斯基也经父亲推荐、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列宁墓工作。”

“此次战争期间,苏联专家对列宁尸体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尸体防腐程度。专家还选择了最佳滤光镜,让柔和的光线照在暴露在外面的脸部和手上,列宁犹如死而复生。”

“1942年1月,由于包裹尸体的纱布消毒不够。尸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霉变,苏联专家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及时控制了细菌的扩散,使列宁尸体避免了腐烂。”

“6月29日,苏联政府委员会在阿布里科索夫院士领导下再次对尸体防腐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结论为:列宁的遗体与以往检查相比处于最佳状态。在新的棺柩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就像正在熟睡一般。”

“苏联最高领导人看到这一鉴定结论非常高兴,决定重奖为领袖尸体保存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兹巴尔斯基的父亲因此被授予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得列宁勋章,兹本人也获得红色劳动勋章。”

“就保密性而言,列宁墓不亚于政府的核防设施。列宁的尸体安放在水晶棺内,棺内保持16摄氏度常温,由中央控制系统的仪器监视,各种指数都非常精确,甚至比医生要求的还要高。每天中午1时。列宁墓关闭。每逢周一和周五,列宁墓不开放。这是医护人员作例行检查的时间。他们打开水晶棺,对尸体进行认真检查后,给死者的面部涂上特制的药液,然后再将水晶棺重新封上。此外,他们每隔18个月要对尸体进行一次专门护理。这时,要用专车将尸体从瞻仰厅运到护理室,将其放进一个池子,用专门配制的药液浸泡一两个星期。然后。专业人员再重新给列宁换衣、化妆,把尸体安放好,呈安睡状态。一切整理就绪后,尸体又被送回瞻仰厅。”

“保存尸体是个巨大的科学难题。事实上,列宁死去一个月后尸体便开始迅速腐烂。苏联的科学家们一筹莫展。而后,兹巴尔斯基教授用自己的防腐办法暂时遏制了尸体的腐烂。此次战分期间,列宁尸体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1943年底,列宁的尸体又开始腐烂。于是列宁尸体的一条腿和部份左肢被截去并安上人造假肢。去列宁墓参观的人都发现。列宁象是显得年轻了。”

“1944年,为了防止被我军轰炸。斯大林曾下令将列宁的尸体运出莫斯科,当列宁的尸体被从列宁墓搬出后,便又开始腐烂。此时,兹巴尔斯基教授因为得罪了一位高官,已经被送往前线当炮灰了,他的接班人在尸体紧急防腐处理方面经验不足,于是斯大林同医务人员商定,将暂时尚未腐烂的头部同躯干分开。同时决定制作人体模型代替原来的身体。手术进行得相当成功,列宁的躯干则被火化,秘密运回家乡埋葬。头部则被安装到一个人造躯体上。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参观者丝毫没察觉。”

“那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头而不是一整条腊肉”杨朔铭听到这里,明白了过来。

“是的。”林毓英听到杨朔铭竟然用“腊肉”一词来形容列宁的尸体,既惊讶又好笑。

“做这么一条腊肉,费用恐怕是很高的吧”陪同杨朔铭前来的徐元锦元帅也让杨朔铭的一句“腊肉”给逗笑了。

“据那位兹巴尔斯基教授说,每一年,光尸体的维护费用,就不少于100万卢布。”林毓英说道。

“得花这么多钱”徐元锦吃了一惊。

“把钱花在这方面,却宁可让老百姓饿死,这就是所谓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制度的优越性。”杨朔铭冷笑了一声,“明明让人们生活在地狱,却偏偏能说成是天堂。果然是优越的很啊”

“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如此而已。”周冠笙叹息道。

“谎言终究是谎言,真理永远是真理。”陈乾声摇了摇头,说道,“谎言终有被戳穿的一天,如同今日。”

“布尔什维克始之于坟墓,就让它终之于坟墓吧”杨朔铭长出了一口气,说道。

“瀚之打算如何处理这条腊肉”徐元锦发现气氛有些沉闷,笑着打趣道。

“炸掉吧。”杨朔铭想了想,说道,“什么也不要留下,全部炸掉。”

“要不把这颗头留下,拿回去当战利品展览也好,到时候开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罪恶馆,以昭后人。”陈乾声建议道。

“不,这个头,要专门销毁,灰烬可用来做肥料。也算是他给俄罗斯做的一点有用的贡献。”杨朔铭摇头说道,“我再不要这世上出现这样的腊肉。永远不要。”

第七百二十章 神秘使命

结束了参观,根据杨朔铭的命令,中国工兵们便开始了对列宁墓的爆破作业,而列宁的头颅也被取下,拿到了室外,当着杨朔铭和中国政府一众军政高官的面,浇上汽油焚毁。

周围的记者们看到这一历史性的场面,纷纷用相机开始抓拍,伴随着一连串的镁光灯,布尔什维克的“圣地”从此成为了历史。

视察完毕之后,杨朔铭回到了林毓英的司令部。

“大总统,啤酒今夭晚上到。”一位军官上前,将一张纸条交给了杨朔铭。

“他们白勺动作倒是很快。”杨朔铭看过纸条,笑了笑,交还给了军官,军官立刻取出打火机将纸条烧掉了。

强烈的阳光透过保温的固定木质百叶窗,黄色的光线划破了房间内的昏暗,这光线有如镜子的内在本质,对真实作出的僵硬的反映总是冷冰冰的。

鲁道夫王子久久注视着光线在房间里缓慢地、几乎不易觉察但同时又不可阻止地移动。屋里摆着巨大的红木桌子,靠在灰色大理石壁炉附近,另外有摆满书籍的书架。

他不慌不忙从宽大低矮的沙发上站起来,无力地享受着寂静。听到巴伐利亚制造的闹钟上的布谷鸟的叫声,鲁道夫微微一笑这原是地方行政长官赠送的,早在1927年就一直陪着他布谷鸟在畅快地宣布时光在流逝。

鲁道夫到了华沙,登上河岸,默默地与自己的同行者握手,然后坐上等着他的汽车。车子把他送到这座别墅。起初,鲁道夫无法入睡;他迷迷糊糊睡了一两个小时。此后捡喝了一瓶浓烈的威士忌酒。这里的酒是很多的,这座三层楼的别墅的巨大地窖里放满了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