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50(1 / 2)

把仿制的四海君子剑”

赵兴一听虎牙匕首竟然出现了遗落的情况,顿时警觉。按道理,虎牙匕首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遗落,那就是外出执行任务的暗影队员被人围攻而全部覆灭才可能出现。难道是侯成和赵虎小队出了问题

“此人现在何处”赵兴沉声问道。

“安全保卫处的人一直在盯着,这个青年换回长剑之后,向人打听太行书院的方向,现在正向书院方向走去。”典韦回答。

“好,带上人手,我们这就去看看此人是何方高人,那把虎牙匕首是从何而来”赵兴起身说道。

典韦口中的青年文士,自然是被赵虎救下来之后跑路的徐庶。

徐庶在道中辞别了赵虎之后,便按照赵虎指点的路径一路向北来投卧虎城,一路走来,这位一心想要仗剑行侠天下的青年心中的感触十分复杂。

徐庶途经豫州和兖州之地时,在道边时常可以看到逃难的人家和被黄巾焚毁的房屋建筑,百姓个个满面木然,一副过了今天不知明天的表情;进入司隶地区之后,情况稍微好转,至少老百姓脸上栖栖遑遑的表情少了一些;到了河内郡时,这里的百姓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只因为河内郡紧挨着并州上党,而那里卧着一头凶猛的老虎,连带着震慑了河内郡的宵小,加之河内百姓经常经过箕关前往上党做买卖,所以日子比别处好过了不少。

等到徐庶通过箕关,迎面而来的景象犹如到了人间天堂。作为赵兴最早起家和治理的根据地,上党郡如今已经繁荣兴盛无比。上党辖下共计十三县,越是靠近郡治长子和卧虎城的地区越是人口稠密,热闹繁华。

上党各县之间都通上了宽阔平整的大马路,从军中退下来的战马拉着四轮的大马车来往于郡县之间,普通百姓只需要办一张“年卡”,年底的时候向官府缴纳一定的收入便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这种马车,十分的方便。当然,外地来的商旅和游客就没有这种待遇,想坐车可以,那就得掏一笔还算公道的费用。

最人徐庶惊讶的还是上党良好的治安和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一路走过,徐庶看到每处集市都有穿着制服的治安队员在巡逻,一旦发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他们会立即上前制止和调解,而老百姓也都认可这些治安队员的仲裁,无人闹事纠缠不休。从衣着打扮上看,老百姓也不是个个富裕,但大家的腰杆都一样挺的很直,衣着朴素的人并没有举得比衣着华丽的人矮了半头。

徐庶亲眼看到几位衣着华丽的人向一位胸前别着标记,打扮朴素的中年人驻足行礼,而那位中年人也坦然地接受了。徐庶还看见一位老人拉着一种两轮的木车,车上装得是青绿的菜蔬,走到一处缓坡道上时,立即有几位路人从后面帮着老人推车,直到上了坡顶,这些人一句话也没说便各自忙自己的事情,而老人也若无其事地继续赶路。

徐庶一路看,一路思索,不知不觉便到了卧虎城,四处游逛了一番之后,来到铁器集市上,发现有一种名为“四海君子剑”的装饰性佩剑在出售,心中喜爱不已,便掏出自己使用不惯的短刃,和老板一番交涉换到了一把佩剑,心满意足地离去。

这位贩卖武器的老板是卧虎城的老居民,也是保卫处发展的群众联防员,一见徐庶掏出了“虎牙匕首”,立即想起保卫处专门交待过的注意事项,赶紧派徒弟前去报告情况,这才惊动了保卫处,最终报告到了赵兴这一层。

徐庶要是知道自己刚到卧虎城,立即就有人盯上了自己,心中的惊骇想必会更甚吧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二九零章 少了一个带回俩

徐庶本来可以直接拿着赵虎的引荐信前来拜会赵兴的,可他觉得这么做有低声下气之嫌,而且如果让赵兴一开始就照顾自己,更是让一身傲骨的徐庶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徐庶想凭自己的本事获得赵兴的尊重和注意,而不是这种拿着“介绍信”恬着脸上门求人方式,所以徐庶直接去了太行书院。

当日,赵虎诳徐庶说大学士蔡邕、张俭都在太行书院,有一般水分在里头,蔡邕在西河郡当太守呢,怎么会跑到太行书院当祭酒教授加副校长不过凡事总有变通和变化,赵虎绝对想不到的是,他胡诌说蔡邕在太行书院里教书,如今蔡邕还真在太行书院里干上了兼职教授,而且关羽三番两次地来信催促,这个老家伙死活就是不肯回去当太守

原来自从蔡邕担任了西河太守之后,因为公务被太守府里的官员打理的很有条理,加之关羽又坐镇离石,于是这个老家伙便动了前往卧虎太行书院游历的念头。禁不住他的唠叨,关羽给他派了一队护卫,陪着老家伙和蔡琰来了上党卧虎城。

没想到蔡邕一进卧虎书院,立即被这里浓郁的治学氛围所感染,成天跟张俭、邴原、管宁等人坐而论道,帮着几人教书育人,忙的不亦乐乎。后来,张俭专门请示了赵兴,如何安置蔡邕这位书呆子。赵兴想了想,便下了一道客座祭酒的委任书给蔡邕。

蔡邕得了赵兴的任命,尽管是个客座,可人家的工作热情更加旺盛,直接将第一职务郡守的事情丢倒一边,安安心心地住在太行书院里当起了教书先生。徐庶来到书院里时,正听到蔡邕给一帮十五岁上下的学生讲课,讲得是四书之一的大学。

太行书院之所以能吸引蔡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有着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只要愿意求学,听得懂的人,不分男女长幼,都可以围坐在教习讲课的圆形讲台之下,听其讲课。书院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帮着煮茶水,还有一些茶点贩售,听课间隙,外州来的人可以买着吃,而书院里有学籍的学生则是免费提供。

这种讲课和听课的形式,暗暗与孔孟时代有教无类的倡议相吻合。求知的人们,在安全和物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让思想交汇、让意见碰撞,久而久之总会产生火花,或许这火花便会对后世造成深远的影响。

尽管赵兴不是大学者,可他坚信在学术的国度里,人为地加上许多枷锁和藩篱,只会阻碍一个民族求知前进的步伐,最终沦为书本的奴隶和学术的荒漠。在东汉那个经学、玄学、儒家、道家、佛学大行其道的年代里,太行书院无疑开一代新风,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方向。

但愿赵兴治下的百姓不会被犬儒文化和主义毒害,这玩意可是害了国人近两千年,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大有市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振振有辞的汉奸卖国贼

徐庶来到书院时,并没有惊动什么人,尽管他腰间佩着长剑,可听课的所有学生也都佩戴着长剑,他的这身打扮实在普通不过。太行书院山门前赵兴留下的四行题词,向人们诠释了文武之道:“文可兴国,武能安邦。文武双全,英雄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