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1(1 / 2)

任的长沙太守,所以他对于天下形势还是有所了解和判断的。他也知道晋国的强大,赵兴的厉害,但他没有想到一代枭雄袁绍的末路竟然如此之快的到来,晋国灭袁绍似乎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

张机跟袁绍非亲非故,更谈不上有何交情,所以他对于袁绍如今的处境更多的是一种感慨,并没有多少怜悯与同情在里面。他相信,如果今时今日被抓的是赵兴的话,只怕处境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既然大家起了争霸天下的野心,那就得做好接受失败的准备,这便是想做英雄或者枭雄的代价。

不同于别人,见惯了百姓生死离别的张机,他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权势的理解,明显已经高出许多世人不止一个境界,他若有所指地劝慰袁绍:“人生在世,犹如草木,既有茂盛之时,又有枯衰之日,不过来的早晚而已。秦皇汉武当年何等雄壮,如今也不过是黄土之下的枯皮白骨,你又何必如此在乎什么四世三公之类的名头一旦连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了,又何必在意身后那些虚名”

袁绍被张机一番话说得有些困惑,他转头看着张机,非常认真地问道:“敢问这位先生,人若是不必在乎虚名,不去贪恋权柄钱财,那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袁绍的这个问题,很深邃,也很沉重,一般人实在难以回答。但张机却似乎早已料到袁绍会有此一问,十分轻松地回答说:“人来到这世间,是为了经历和感悟。坦然地面对人生浮沉,即使在艰难困苦面前也不要轻易低头,让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就会看到比自己的对手和敌人更多的结果,这就足够了”

袁绍被张机的这一番话说的乱了心神,他凝神皱眉思索了许久,然后似乎终于想通了什么,缓缓起身向张机弯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说:“多谢先生教诲,袁某明悟了。”

一直站在张机身后的彭简,将刚才发生的一切暗暗记在心里,甚至包括张机刚才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他隐约觉得张机这番话,与带头大哥在训练暗影队员是所说的话又几分相似。为了克服受训队员的心里恐惧和紧张不安,赵兴曾经对他们说过:“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畏惧遇到的困难,我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坚强的活下去因为只有你活得足够长,你才会比别人看到更多精彩的人生”

有了张机的开导,袁绍终于肯接受治疗,所以虚弱的身体逐渐得到了恢复。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与张机坐而论道,谈论许多以前不曾留意和关心的话题。

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的袁绍,看着纯净的天空、蔚蓝的大海,他在心里只剩下一个愿望,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他想看看生死对头赵兴甚至是赵兴的后人们,究竟会将大汉带往何处去。

也许,人生真得便该如此,莫愁前路之上没有了知己,只要内心深处还保持着一份信念和憧憬,那么就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

s:建了一个书友群,25390,支持和喜欢南道的书友们请加进来,这里有许多热情的书迷在群里讨论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六零六章 有谁听说过李恢

稳坐在卧虎城内的赵兴,已经在第一时间内接到了青徐大捷的战报,现在正耐着性子等待袁绍这个对头,以及他的那些下属们,被彭简押送到晋国来。

赵兴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袁绍这个老小子,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一大群家小。当然了,赵兴更关心的是袁绍手下几个可用之人,比如武将之中的颜良和文丑,文士之中的沮授、审配、荀谌、辛评、辛毗等人。这些人只要愿意真心投效晋国,毫无疑问的是,今后他们都会有发挥个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赵兴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手下人才多。在晋国快速扩张的过程之中,不论有多少人才,赵兴都能给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在赵兴看来,如果谁觉得自己手下人才多得用不了,只能说这个主公用人无道,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人才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很多时候却无法替代。有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事物原本应该发展的轨迹,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赵兴本人。

在等待袁绍到来的日子里,赵兴本以为会无所事事,结果收到了西线贾诩命人传回的急报。看完密信之后,赵兴露出了一副惊诧加怪异的表情。

贾诩在信中说:司马家的人似乎又急于交换了,但仍然不想用法正或者张任其中一人作为筹码,他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说是可以用新得的一位奇人来换取救治司马防的解药。而且根据贾诩的分析,如果晋国坚持只要张任或者法正,那么他们宁愿停止交换,也不会答应此事。

赵兴觉得惊诧的是司马家的人果真够狠够毒够厉害,亲老子昏迷在病床之上,这些做儿子的竟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仍然以家族的利益为上,甚至于不顾惜家主的生命。

赵兴觉得怪异的是司马家提出用来交换的这个人,实际上还真是个可用之才,要说潜在的价值,只怕比张任还要高出一些。按照司马家从不肯吃亏的作风,他们怎么舍得把这个人拿出来交换呢

那么司马家提出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李恢注1,字德昂,乃是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

李恢早年曾在郡里当过督邮,他的姑夫是建伶县的县令,因为做出违法的行为,结果李恢因此遭受连坐而被免官。由于他姑父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当时的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这次南中地区的土著作乱造反,司马家又怕晋国索要张任和法正,真就委任这两人前去平叛,结果法正发现了李恢,并且极力向司马朗举荐。

当司马朗收到法正的举荐信之后,他正在为如何向晋国讨要解药而犯愁。因为前不久前往荆州寻找张机的孟光已经回到了成都,并且向司马朗报告了张机已经被晋国来人接到北方的实情。司马朗听说张机居然被晋国派人接走了,当时就觉得赵兴做事还真是不留余地,硬生生断了司马家请人救治司马防的念想,真是坏事做绝,十分可恶

不过司马朗生气归生气,但眼目事下还是要救醒老父亲,所以又跟司马懿商议到底用谁去换解药。正在这时,法正的举荐信到了,于是司马懿立即建议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李恢与换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