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5(1 / 2)

身盯着赵兴的眼睛,一脸期待地说:“那好,这几天你们在实地进行勘察和划界的时候,顺便带上我去,我倒要看看你这敦煌新城与旧城相比有哪些不同”

赵兴摸摸鼻子,提醒蔡琰说:“你这几天走得动路吗”。

蔡琰闻言大窘,红着脸拿一对粉拳猛捶赵兴,一边捶一边嗔骂:“都是你这坏人,一点都不怜惜人家,一晚上折腾了那许多次”

赵兴急忙闪身出屋,临走之前还不忘戏弄蔡妹妹说:“那可不怨我,谁让你将一包的都服下呢,那原本可是华佗老东西给咱俩人准备的。若不是哥哥我身体壮,谁能吃得消你一晚上的索需无度呢哈哈”

过了几日,挑了一个暖和无风的好天气,赵兴在华卫国敦煌太守、阎柔汉军骑兵师师长、刘继礼太傅府大总管、蔡琰晋报首席记者以及当地一众官吏的陪同下,亲自对敦煌新城的修建工作进行实地勘察和划界。

以往就曾说到,赵兴其实对于杀人打仗的事情并没有多少兴趣,倒是对于赚钱建设的营生非常地热衷。从他在重筑敦煌城这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别人想象的热情就可以看出,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但他的这个喜好仍然没变,甚至有些变本加厉起来。

赵兴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人说道:“一座城市的格局,首先看得不是城墙有多么高大,城市的占地有多么开阔,城内的人口有多么密集,我们的眼睛要往下面看要看这座城市的供水管路是否完备,地下排污暗渠是否可以做到防疫和通畅,泄洪下水通道是否能够承受暴雨和洪水的考验”

众人第一次亲耳聆听赵兴的教诲,于是纷纷点头表示记住了赵兴的话语,蔡琰也是当即便将赵兴这番话认真地记了下来。

又走过一处地方,赵兴向前指着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说道:“城市地底的供水和排污系统好比就是人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而城市的主干道就是人的脊柱,必须要考虑到防守和便利两个因素。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敦煌城内只有几万人口,便没有眼光地只修筑一条容纳两辆马车并排同行的街道;我们应该着眼十年之后,百年之后的敦煌城,如果那时候这座城市内有人口五十万,甚至是过百万,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条至少可以容纳八辆马车并排同行的主干道”

也不知道特种兵出身的赵兴,平时里都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在跟大家谈论城市规划的时候,居然一套一套地,而且说出来的大多数道理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一路走,几乎都是赵兴在说,其余人在用心听。因为跟在赵兴身后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将他说过的话当做是行动指南,很少有人怀疑赵兴所说的事情是否经得起推敲,有没有道理。即使有时候赵兴说的话看着没有道理,但在事后证明,还是赵兴说的在理。

造成这种一人说话众人点头的状况,实在是因为只有赵兴一人拥有看透未来的神奇经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除非赵兴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了他全部思维的拥趸者和追随者,否则他作为理论先知的地位根本无人可以撼动。因为他随口说的一些道理,比如关于城市下水道的重要性,只有在后世经过反复的事实教训洗礼过之后,人们才会真正的重视。

来到碧波清澈的玉龙湖畔之后,赵兴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道:“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一切都将消亡。将来随着敦煌新城的完工,这里会聚集很多人口,大家对于水的需求将会直线上升,如何珍惜利用玉龙湖里面的每一滴水,便是我们最需要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有所心得的华卫国于是问赵兴:“我觉得,想要保护好玉龙湖,首先是要按照太傅大人的命令,确保玉龙湖周围的树木草丛保持生机,同时严禁将不干净的污水向湖中倾注,禁止周围的农夫为了扩大天地而毫无节制地从湖中引水灌溉。”

赵兴听了华太守的这番话,觉得十分欣慰,点点头鼓励地说道:“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把整座新城的污水排放系统引向与玉龙湖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最终让这些污水流淌到干涸的沙漠之中,经过地底下的沙土层层过滤,这些水抵达地下暗河的时候,已经变得干净许多。”

才女蔡琰听到这里,问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虽然玉龙湖储水量十分可观,但毕竟总量有限。若是不加限制地扩张敦煌新城,将来总有湖水难以满足城内百姓用水的时候,到了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赵兴被蔡妹妹这个很有前瞻性的问题拨动了心弦,他静静地伫立在湖边,别人还以为他是在思考,实际上此刻他的心思却已经回到了曾经的过去,或者说曾经的未来。

赵兴想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的帝都,因为人口急剧膨胀,饮水问题成了老大难,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修建“南水北调”的工程。只是当人们遍寻祖国的大江大河之后,才惊恐地发现,能够用来给帝都提供干净饮用水源的河流竟然所剩无几

过了片刻,神游太虚而返的赵兴缓缓答道:“正因如此,今后敦煌新城的人口必须限制在五十万之内。我们不仅仅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大汉的桥头堡,还要在张掖、酒泉、居延、武威,乃至于今后的西域三十六国,甚至是极西之地,每一个地方都要修建可供百姓安居乐业的城池,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一座城市被人挤爆的情形发生。”

s:今天是本书第一位盟主“大象”的生日,南道在这里祝你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今天爆发五更,特为庆祝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六三四章 主动投降也不行

就在赵太傅、赵大人忙着在敦煌城内进行他的“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出于大汉正东位置的徐州战场上,新上任的龙骑军军长李铁柱差不多快要把张勋和纪灵等人的气都要整断了。

俗话说的好:快刀斩麻不觉疼,钝刀割肉痛断肠。被围困在淮陵以西三十多里处的张勋一部,已经在这里寸步难行地苦挨了整整三个月之久。到现在张勋也没能看到前来营救的纪灵一面,他已经伤心绝望到了极点,甚至派出去主动向对面晋国大军乞降的信使都有好几个了。

然而,令张勋感到更加绝望的是,对面那边新上来的主将李铁柱,比原来围困自己的张辽还他妈的不是东西。那小子居然说让兄弟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再集体投降,若是实在没有了粮草,龙骑军可以友情提供一些。尼玛,连主动投降都不被人答应,这日子还让人咋过啊

张勋以为自己十分苦逼,实际上他是不知道纪灵比他还要苦逼。按照袁术的指示,纪灵率领两万步兵前来接应逃亡的张勋,本以为可以趁机消灭胆大妄为的两千飞虎军,结果发现自己一脚踢到了铁板之上。包围张勋的哪里是两千飞虎军那么简单,而是一万五千龙骑兵,外加五千飞虎军。

纪灵跟晋国的部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哪一次不是以袁术这一方的部队失败而告终。有时候就算己方兵力占优,但最后胜利的天秤依然倒向晋国那一方,更何况这次他要面对的是两万晋国部队精锐中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