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年仅十七、八岁的廖化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公孙度露出一脸的质疑和不恭。他实在无法想象朝廷难道真的是无人可用了,所以才派了这么一个连毛都不曾长齐的家伙前来跟自己交涉。公孙度一脸淡漠地问廖化:“是谁派你来的”
廖化平静地回答:“当今天子皇叔、当朝廷尉,刘玄德刘尚书委派我来的。”
看到廖化有胆色,言语对答自如,公孙度脸色稍微好转,于是又问:“刘皇叔派你秘密前来辽东,所为何事”
廖化仍然一辆平静地回答:“主公派吾前来,只为挽救辽东于旦夕之间”
“大胆狂徒休得口无遮拦,莫要以为你是刘备密使,吾便不敢杀你”被廖化一语气得不轻的公孙度,沧浪一声拔出要间佩剑,直指廖化。
廖化面无惧色,冷笑着说道:“当年赵兴一赴渔阳,则西凉董卓倾覆;二赴渔阳,则冀州袁绍被缚;如今赵兴去了玉门关,公孙将军难不成认为接下来倒霉的真的会是西域三十六国”
廖化这话说的够狠够明白,直接震得公孙度心中一咯噔。于是他收起手中长剑,翻脸比翻书还快地换上了一副笑脸,赶紧向廖化赔不是,说:“方才初闻密使之言,难免心中动怒,多有不恭之处,还请勿怪”
廖化前来辽东自然不是跟公孙度来摆谱的,见公孙度改变了态度,便不再失礼的事情上纠缠,他故意环顾了公孙度身侧之人,含混地说:“吾受皇叔委托,今次前来有重要事情与公孙大人相商”
公孙度意会,立即摒退左右之人,然后有些奇怪地看着廖化身后的护卫,脸上的表情仿佛是说:“我都让下人离开了,你怎么这么不”
廖化看着公孙度,沉着地说:“只因此次前来辽东所为之事十分重大,所以主公实际上派了两名密使前来1,。吾为副使,这位才是正使”说完话,廖化将身后的郭淮让了出来,他本人则是站在了郭淮身侧。
“在下太原郭伯济,后学末进,见过公孙大人”郭淮于是抱拳向公孙度见礼。
公孙度心中虽然纳闷,怎么又是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家伙,但他一想到刘备竟然派出正副两位密使同来辽东,顿时便不敢再有轻慢之心。
三人坐定之后,郭淮从怀中取出一封刘备亲笔书信,递给了公孙度。
公孙度仔细看完密信之后,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到了最后他再次起身,对着郭淮和廖化长揖到地,口中说道:“多谢二位壮士冒死前来示警,方才言语之中多有轻慢,还请不要见怪”
郭淮和廖化赶紧站立,一左一右,共同将公孙度扶起身来。
刘备写给公孙度的信中,详细分析了司隶地区、凉州地区以及青徐战场的形势,指出赵兴对于开疆拓土的巨大胃口,毫不讳言地点明如今中原地区处于战场对峙阶段,而赵兴已经在西凉地区开始用兵,下一步晋国如果想要找人动手,则辽东必然首当其冲
公孙度能混到“东北王”的地位,自然不是酒囊饭袋之辈,实际上他从来就没敢放松过对赵兴和晋国的防范,不仅在辽西郡的令支和海阳一带驻守了重兵,更是在海上组建水师,严密防范晋国可能的水陆并进,攻打辽东。
看了刘备的密信,他觉得确实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晋国的防范,防止因为松懈麻痹思想而导致覆灭的悲惨命运。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六四二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
见过郭淮和廖化之后,公孙度先让人将两位密使秘密安排住进府中,然后立即召集手下一干文武幕僚聚众议事1,。ihong
按照郭淮对他提出的建议,公孙度目前需要抓紧时间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加强对辽东地区,特别是襄平一带的防范控制,仔细搜捕可能潜伏进来的晋国奸细,确保辽东内部的稳定。
二是立即在辽西郡临渝东北方向、秦长城临海的地方,修筑一道要塞,掐断辽西通往辽东的道路,并将前出令支和海阳一线的兵马撤进要塞之中。
三是派出使者前往辽东东北部的高句丽和西北部的乌丸,与这两股势力达成谅解和互信,避免相互直接攻伐征战,消耗实力。
从郭淮一来襄平便给公孙度出的三条主意来看,这位史书之中的魏国名将果然十分了得1,。他这几条计谋,与赵虎送给卧虎城方向的密信几乎是针锋相对。在他对暗影的手段和赵兴的本事毫无察觉的情况之下,郭淮能够做出如此精准的判断,当真是不可小觑。
前来公孙度府中议事的主要有阳仪、柳毅、王烈和公孙康四人。其余公孙恭和柳远二人,如今驻守在马訾水鸭绿江畔的西安平今丹东市;柳浦率军驻守在辽西郡;韩起率军驻守在玄菟郡东北与高句丽毗邻的西盖马今抚顺市,郭昕率军驻守在玄菟郡正北的高显今铁岭市,李敏则在乐浪担任太守。
为了避免引起手下恐慌,公孙度并未将朝廷派来特使的情况告诉众人,只是借口探子回报说赵兴如今正在西凉用兵,问大家有什么想法。
谋士阳仪于是建议正好趁着赵兴无暇东顾之际,一举拿下被乌丸人占据的饶乐水下游,大辽水以西的大片地盘。一旦将这块水草丰茂的地盘占据之后,今后辽东骑兵将会拥有源源不断地战马补充。
谋士柳毅却建议可以趁机向玄菟郡的东北扩张,将一直威胁着辽东的高句丽国彻底消灭,从自解除来自后背的危险。
公孙度见自己这两位谋士没有一人提到赵兴可能会声西击东,心中不免失望。现在他觉得阳仪和柳毅二人与刘备派来的郭淮和廖化想比,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于是公孙度心中更加倾向于日后信任郭淮和廖化。
文士出身的王烈注1,本来就对军事和用兵不甚精通和关注,所以他只是出语规劝公孙度要罢兵戈、修政事,多做安抚百姓的事情。对于王烈这些话,公孙度从来都是一面听一面忘,之所以邀请这个老学究前来,无非是让手下谋士觉得他尊师重道而已。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是个资质平平的人,他之所以有资格前来参加议事,主要是公孙度向身边人传递一个信号,即他选中的接班人是公孙康而已。公孙康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所以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