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国正规部队同样的生活标准,不仅天天有大鱼大肉补充能量,还真在月中时领到了一份丰厚的军饷,又装备了令人眼馋的优质装备,一改往日的“土鳖”形象。
说三万土兵在地狱中煎熬,那是因为摊上了甘宁、王路和关平几位要强的主将,他们就要日复一日地承受他们非人一般的折磨和训练。为了在一个月时间之中将手下的士兵带出精气神来,三员虎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卧虎讲武堂极为出名的“强化训练”短期提升部队战力的模式,只把这群黑黑瘦瘦的南方士兵练得他妈都不认识他们了。
令人觉得惊讶的是,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三万土兵除了极少数因为身体原因而退出训练,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就连含泪离开训练营的那少数士兵在走后不久,竟然带回来一群本族群和部落内的青壮汉子,希望他们可以替代自己加入军中接受训练。
由此可以看出,交趾的本地土著士兵虽然没有见识,虽然不够高大威猛,但他们的韧劲和吃苦精神还是很强的,只要遇到真正爱兵如子,懂得劳逸结合的将领,就会激发出巨大的热情。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人训练的方法也许有差异,激励和鼓舞士气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赵兴军事理论的坚定拥趸,在如何凝聚军心士气,激发士兵爱军习武方面,都有着深刻地认识。
在其他军阀的部队之中随意打骂体罚士兵,甚至是残害士兵的行为,在护国军中是严禁出现的。就连甘宁这样匪气十足的“粗人”,有时候脾气上来了,也就是冲着士兵的屁股上踹两脚解气,绝对不会把士兵往死里打。他这种带兵风格,还真对这些同样粗鲁的土兵,有些家伙甚至故意在队伍中出点小错误,希望被甘宁也踢一次屁股,然后训练结束时,便咧着大嘴跟其他士兵吹嘘说:“嘿嘿,今天甘将军踢了我一次屁股”
至于其他的诸如“喝兵血”、“克扣空饷”、“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等丑陋现象,更是不会出现在三人的军中。他们几个都是不缺钱的主,哪里还会将眼光盯在区区一点蝇头小利之上,而三万土兵与他们既不是同乡,更不是昔日旧部,所以就谈不上搞所谓的圈子和山头。
经过一个月卓有成效的训练之后,三员虎将信心满满地带着队伍向封溪赶来。当三万交趾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军号,唱着尚且不太熟练的汉语军歌开进演武场的中间位置时,身在看台之上的太史慈和李儒同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若是单从三支队伍的精气神上来看,一时之间,竟然难以分出高低来
在场中列好队形的三万交趾土兵,此时心中也是激动加震撼。他们激动的是,今天终于见到了将军们口中经常提到的正规部队,震撼的是当他们看到不远处那五万刀枪鲜明,不动如山的汉人大军时,终于明白了教官们的骄傲和自信来自何处。
五万南下的汉人大军静静地站在不远处,他们的目光平静而无畏,眼神中没有过多的凶残和阴狠,但却透出一股子一往无前、誓为先锋的气势。这样的部队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们不是杀人的机器,但却是天下最忠诚和勇敢的士兵
按照事前定下的规矩,三支队伍各自派出五百人来,除了火药和重型军弩不可以使用,其余的兵器铠甲可以自行挑选,采取循环的方法,与另外两支队伍各自比试一场,比赛的名次则以获得胜利场次来排定。
当太史慈在看台上敲响比斗开始的战鼓之后,关平队首先与甘宁队战在一处随后是王路队斗甘宁队,然后是关平队斗王路队。
比斗的结果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感慨。
关平队败于甘宁队,甘宁队败于王路队,关平队胜王路队。
在比斗结束时,太史慈是这样评价三支队伍的:“关平队不拘一格、灵活机变,所以能赢中规中矩的王路队;王路队气象森严、军纪严明,所以可以胜过军纪稍差的甘宁队;甘宁队霸气十足、进攻犀利,所以可以胜过锐气稍弱的关平队。甘宁队锋锐犀利,所以可为前军;关平队反应迅速,可为中军;王路队严密细致,可为后军。今日比斗,三支队伍并列第一,不分高下”
一场令士燮和交趾官吏们看了觉得大呼过瘾的比斗,终于华丽结束。太史慈的评价中肯而公正,得到了包括三位带队将领所有官兵的认可,虽然他没有亲自训练一支部队,但大家都相信如果元帅亲自带队,训练出来的士兵一定更加厉害。
这场在封溪举行的大型演武,在许多年之后都被交趾百姓们津津乐道,更是在大汉帝国军事训练教科书中被列为范例,用来教导将领们如何在登陆陌生之地时,以最快的速度训练一支本地土著士兵为吾所用的办法。
第十八卷 益州攻略 第八八七章 三路大军攻益州
毫无疑问,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位将领的付出得到了太史慈和李儒的一致认可。
作为奖励,太史慈在演武结束之后,当场宣布了关于新成立一支名为龙编军的决定,并且定下了五日后大军开拔,兵分三路,同时攻打永昌郡治所不韦、益州郡治所滇池昆泽、以及牂牁郡夜郎国三地的惊人决定。
新成立的龙编军编制两万五千人,由甘宁暂代军长一职,士兵由一万交趾士兵、一万青淮军和五千陆战战士组成。如此一来,关平麾下的三万青淮军仍然保持人数不变,但却少了一万嫡系,换来了自己亲手训练的一万交趾士兵,感情上倒也好接受。同样的,王路用五千陆战旅嫡系将士换回来一万交趾士兵,看上去似乎还多赚了五千人。
之所以说太史慈做出的这个决定有些惊人,是因为分兵而行历来都需慎重,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这次太史慈做出的是兵分三路的决定。
以众将对太史慈的了解,他们的元帅可不是一位头脑发热,好大喜功的将领,而是心思缜密,行动稳健的用兵行家,既然太史慈做出了这样令人惊讶的分兵决定,那就一定是最佳的方案。
确实,太史慈这一次有着必须分兵的理由和考虑。从暗影队员反馈回来的情报分析,如今的益州的南部和西部,因为吴懿和贾龙两部人马全都赶往夷陵参加攻打荆州的战斗,永昌、牂牁、益州、键为等郡防守兵力空虚,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力驻守重要城池,只要行动迅速隐蔽,就可以一举拿下永昌、牂牁、益州三郡的大部分重要城池,兜头一闷棍,打的司马懿缓不过劲儿来。
为了不暴露己方的真正实力,分兵三路的攻益部队都会换上交州土著的服饰,而且部队中本来就各有一万土著士兵作为掩护,一旦打进益州境内,就算司马懿料事如神,仅仅从事后前去报讯的人口中得知的情形,也绝对猜不到这几支化装成部落土著的部队竟然是战力惊人的晋国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