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皇帝可以定为叛国罪之外,其余的诸如里通外国企图分裂国家,以及一切危害到大汉安全的行为,皆可以裁定为叛国罪。大汉法典对叛国者的惩处最为严厉,一旦确认是叛国者,则会被处以绞刑,绝不姑息。这一条,甚至连皇帝本人也被涵盖进來。
等到这年的秋收结束之后,赵兴带着从各地汇聚到洛阳的中央政府官员,在定远军汉军骑兵师的护卫之下,乘坐上千两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向帝国首都长安而來。从洛阳至长安的数百里官道之上,已经忙完收割的百姓们夹道欢送或者欢迎着他们即将登基的新皇帝。
赵兴的大儿子赵振邦留在了洛阳,为了防止年轻人骄傲和懈怠,赵兴把田丰、王允、陈宫、糜竺和秦宜禄等人留在了洛阳,让他们在忙着自己所负责的一摊事务的同时,好好和看管他这个大儿子。
这五人的职务分别是监察院院长、司法院院长、封州牧、政务院财政部长、大汉中央金行行长,每一位都比洛阳市市长的职务要高,他们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官员,所以收拾起皇帝的儿子來一点也不用担心和顾忌。洛阳直辖市的军事指挥权又归于赵兴的死忠李铁柱所管辖,赵振邦压根就别想在洛阳搞什么特权。
赵兴之所以将他儿子放在洛阳,那是因为他想让赵振邦全面接触和掌握金融经济的规律,今后做个会理财的好皇帝。在军事指挥方面,经过这几年的锻炼,赵振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赵兴并不担心。大汉帝国想要长治久安,那就必须走富国与强军相结合的道路,绝对不能一条腿蹦跶,否则用不了多久便会走向覆灭的老路。
第二十卷 煮酒天下 第九九二章 兴和登基万象新
汉历元年元月元日,大汉新皇赵兴在长安城内的皇宫之中接受了刘辩的禅让,正式从刘辩手中接过了象征汉家王朝的国玺,从此走上了统一天下的壮阔道路。
兴和皇帝的统一天下,不仅仅是指统一了原本便由汉人居住生活的华夏神州大地,而是指更加广袤的无边世界。
新皇帝号“兴和”,喻为“兴盛和顺”之意,从此不再隔三岔五地颁布年号,皆以汉历某某年为纪。比如,赵兴登基这年为兴和元年,如果按照他只准备担任皇帝之职二十年的承诺,那么赵振邦登基之时,便是汉历二十一年。赵振邦可以重新给自己取个帝号,比如“延兴”、“顺和”之类的,简明扼要地向世人宣示自己执政之后的理念。
这么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便于百姓记忆和推算,也便于史官们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越长越能显示出帝国的悠久和强大,有着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效果。假如兴和皇帝一手改良的大汉帝国能够传承数千年,那么千年之后的汉人说起自己的国家來时,那该有多么的自豪和荣耀。
整个禅让仪式简朴而又热烈,少了几分装神弄鬼的宗教色彩,多了几分以民为本的人性光辉。赵兴登基之后一不祭告天地,二不大肆封赏,三不大兴土木,事后被有心的史官称之为“三不”皇帝。按照赵兴的要求,今后严禁在各种纸质文稿以及百姓言论之中出现“天子”这种胡扯八道的称呼,皇帝就是皇帝,一样是爹生娘养的,不是什么老天爷的儿子
赵兴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明明是由我爹赵四和我娘李氏生养而成,跟贼老天有什么关系这世上之人皆是血肉之躯,沒有谁是那不仁上天的儿子”
皇帝说贼老天并不仁慈,沒有人类的血肉感情,这等于是把自己从神坛上扯了下來,对于那些鼓吹君权神授以及神神叨叨的教派而言,可谓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今后谁要是再敢自称为“真命天子”,按照大汉法典的规定,是要被判处“妖言惑众、图谋不轨”的罪行,终生进行监禁甚至于杀头的。
道理很简单,既然有人鼓吹自己是什么大神大仙在人间的代言人,那我便把你抓起來甚至是杀头,看看你背后的神仙和老天会不会显灵拯救于你
虽然新皇登基的仪式十分简单,但新皇登基之后连续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却是大快人心,赢得了天下亿万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首先,新皇向天下宣布,大汉境内再无任何奴隶,所有百姓皆为公民,公民人人平等,享受着大汉宪章和大汉法典的保护。当然,那些可能危及大汉安全的罪犯除外,这些人沒有政治自由,必须接受劳役和看管,终生无法获得公民的身份。
其次,新皇规定大汉境内严禁任何形式的人口买卖,即使是从他国境内输入到大汉之内的劳动力,虽然不享有大汉国籍,但也需要向其支付劳动报酬并不得随意买卖和杀害。
再次,新皇签署了特赦令,对以往因为涉及到逃避徭役、抗税抗赋、反抗世家大族压迫剥削等罪名而被下狱的罪犯进行无罪释放。而另外一些涉及到凶杀、抢劫等恶性事件的罪犯,则毫不姑息,在经过重新审判之后,该杀头的杀头,该剥夺终身自由的便剥夺自由。
新皇上任的这三条举措,经过大汉正报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报纸大力宣扬,立即获得了普天之下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拥戴。大家对于大汉公民这个待遇都十分珍惜,不仅仅是一种平等身份的象征,更是兴和皇帝送给普通百姓最重的一份厚礼。
兴和皇帝登基十天之后,在长安城内新修的几处重要建筑的广场之上举行了允许公众参观的就职宣誓仪式。
首先是在政务院办公楼前,政务院总理刘虞手持刚刚修订刊印的大汉宪章,向前來主持就职仪式的大汉皇帝赵兴宣誓,表示愿意为大汉帝国的兴盛强大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绝不背叛国家和民族。接着是几位副总理以及十几位政务院下属的部长手持大汉宪章,在刘虞的主持下,向皇帝进行宣誓。
接下來是在立法院、检察院和司法院的办公楼前也分别举行了类似的宣誓就职仪式,皇帝赵兴也一一到场主持并接受了相关主要负责人的宣誓。
在四场宣誓仪式举行的过程中,有大汉正报以及其他报纸派出的记者,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史官,还有各州派來的观礼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在一旁观看,共同见证了这必定会荣耀千古的历史性时刻。
在这四场仪式当中,帝国皇帝赵兴扮演的不是“天子”的角色,而是代表大汉全体公民以及帝国本身,这便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赵兴这么做,等于是再次向天下人传达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意思,彻底否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