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一个太监模样的人站起来,拱拱手,“咱家见过沈侍郎。”
沈老爷赶紧还礼,“不知公公大驾到,有失远迎,公公恕罪。”
忙让座,吩咐人倒茶。
那公公摆摆手,道:“咱家来是有要务,太后宣沈夫人觐见,沈夫人即刻进宫。”
“宣我夫人进宫”沈全德有点狐疑听错了。
“没错,沈夫人进宫觐见太后,太后她老人家还等着。”
“咱家就先走一步,,沈夫人别耽搁,耽搁时候久了恐太后怪罪。”
沈老爷躬身送走那太监。
忙忙赶去内宅,看见吴氏便道:“快,收拾收拾,太后娘娘见你。”
吴氏一时摸不着头脑,忙梳妆打扮,吴氏准备停当,沈老爷不免叮嘱几句,吴氏坐上轿子奔皇宫。
慈宁宫
皇后陪着太后解闷,郭太后经李后劝说,气也消了大半,亲生儿子,就是有气,也是冲着沈氏,亲母子,说说气话,都气头上。
吴氏进太后寝宫,太监高喊,“沈夫人拜见太后、皇后娘娘。”
吴氏跪行大礼。
“沈夫人免礼。”太后高高坐在上面,皇后侧坐相陪。
吴氏爬起身,束手恭立,等太后发话,心里忐忑,不知何事。
“沈夫人,今儿找你过来,是有一事,安阳王看上你沈家姑娘,想纳为姬妾,你可愿意”太后不疾不徐地道,也听不出喜怒来。
吴氏有点发懵,沈家姑娘,一下子想到沈绾珠身上,沈绾珠名分上不已经是安阳王侍妾,太后说的是何意一时间没做回答。
郭太后有点不满,沈氏不表态是何意,是拒绝,于是,语气就冷下来,“沈绾贞是嫁过人的,为安阳王侍妾也不算辱没她。”
吴氏混乱中听见沈绾贞的名字,斗胆抬起头,小心地道:“谢太后娘娘厚爱,可惜臣妾女无福,已葬身火海。”
李皇后嘿嘿冷笑,蔑视地看着吴氏,“连庶女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你这嫡母当的可真够省心的。”
吴氏脸红了,李皇后冷嘲热讽,她有委屈也不敢辩,只好听着。
“臣妾以为太后娘娘说得是臣妾四女沈绾珠,已给王爷当了妾。”
吴氏当众让皇后下脸,红脸解释。
“即是这样,最好,姊妹俩作伴,你沈家准备准备,过几日送入安王府。”
吴氏赶紧跪地叩头谢恩。
吴氏自宫里出来,抹了一把汗,坐上轿子,心里盘算,把沈绾贞接回沈府,任其在外面,若有走死逃亡,自己可吃罪不起,自家老爷头上的乌纱只怕难保。
沈老爷坐立不安就等着夫人回来,沈夫人一迈进上房门槛,沈老爷仰头焦急地问“太后唤你去是何故”
吴氏就把沈绾贞没死,太后有意纳入安阳王府为侍妾的话说了。
夫妻合计,沈老爷道:“你即刻把她接出来,按太后的意思接到娘家住。”
吴氏不愿意也不得不这样做,好容易庶女一个个离了自己的眼,又请回来。
客栈里,沈绾贞关上屋门,正在和闫婆子说话,闫婆子把卖铺子的银钱交给主子,道:“如不是急用,能多买点钱。”
沈绾贞掂量掂量,手腕发沉,赞道;“不错,只可惜做豆腐生意刚有起色,就关张了。”
说吧,把这包银子放在一个衣裳包袱里,又拿出二两碎银子手头用着方便。
正这时,外面嘈杂,转瞬,吴氏带着丫鬟仆妇突然进来,进门看见沈绾贞笑道:“恭喜姑娘、贺喜姑娘,听说姑娘要进王府,姑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快跟着我回娘家,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也让我为姑娘出点力,置办些东西。”吴氏兀自说。
沈绾贞只觉突然,怀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亲事成了,安阳王为何不亲自来告诉自己,嫡母突然来,令人费解。
“快,替姑娘收拾,老爷家里正等着姑娘,老爷听说姑娘还活着,高兴得什么似的,一个劲催我接姑娘回去。”吴氏也不问沈绾贞的意思,就命人替她收拾东西。
沈绾贞半天没话说,突然问了一句,“母亲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把吴氏问得一愣,连忙道:“太后宣我进宫,说安阳王和姑娘情投意合,预促成好事,姑娘出嫁在客栈里走,像什么话。”
这时,吴氏带来的丫鬟仆妇,把沈绾贞的东西拿上,不由分说,簇拥她往出走,既然娘家来接,走不走由不得她,她只好跟着沈氏回沈家。
、95 第九十五回
沈绾贞跟吴氏回到沈家,拜见了沈老爷,沈老爷看见她,眼眶湿润了,“老天保佑,为父以为你大火中丧生了,过几日,你便嫁给安阳王,今后的日子就顺了,王府住着锦衣玉食,做父母的心里也替你高兴。”
又对吴氏道:“你替她张罗张罗,好歹是进王府,不能空身去,惹人笑话,嫁妆备足了,到了王府也好上下打点,王府不比普通人家,有银子傍身,有底气,不发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