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1 / 2)

“好吧,以后卖糖的钱给你三成,让你攒着当嫁妆,如何呀,不害羞的小姑娘”

三成虽然不多,但总比一文没有强,而且朱七娘能给她三成利,这说明朱七娘心里还是有她这个女儿的,自己帮他们赚钱的心思没有白费,林琪这才高兴了一些。

至于朱七娘那小小的调侃,和网络上各种无下限的玩笑比起来,连毛毛雨都算不上,林琪连脸都没红。

有钱就有动力,从第二天起,林琪开始大批量的做水果糖了。

林守平还特意垒了一个低点的灶台,让林琪专门熬糖用。

而朱七娘倒也说话算话,从那天起,就真的一天拿三分之一的钱给林琪了,还让林守平给林琪订了一个箱子,专门用来盛钱。不过她仍是一再嘱咐林琪,不要随便花钱,这钱一定要放好了,别丢了。

她的话,林琪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怎么理财,她可比朱七娘手段高超。

林琪仗着年纪还小,出入还没受限制的时候,就往街上跑了几次,买一些锦缎布匹之类的,一点点的装扮自己的房间,努力的让自己住的舒服些。

在搬来城里以后,林琪家的生活逐渐平静了下来。

白天的时候,林琪和朱九娘在家里做糖,林家父子去街上卖糖,平时没事的时候,朱七娘会去娘家走走,每次去,都会带些东西过去,这让朱七娘在娘家的地位高了不少。

没有了婆母妯娌的欺负,丈夫也不惹她生气了,娘家也离近了,儿女们也都能赚钱了,朱七娘的日子过的十分的舒心,气色也好了,人也丰腴了许多。

在日子宽松后,朱七娘也舍得花钱了,时不时的买些鱼呀肉呀的回来改善一下生活。五个孩子天天吃的饱又吃的好,眼瞅着都壮实了起来,个头也高了。

六月二十六那天,朱大舅和李氏过来林琪家,正式告诉朱七娘,林瑜的亲事,订了南城丁家。姑爷叫丁俊安,是丁家的长子嫡孙,今年十七岁,一表人材,学识过人。八字已经合过了,和林瑜正是良配。六月二十八丁家来纳征,朱大舅和李氏是来请朱七娘和林守平过去吃喜酒的。

女儿订了门好亲事,朱七娘十分的高兴。可一想到女儿以后再也不和她叫娘了,女婿也不会称她岳母,女儿女婿都会叫她七姑,朱七娘又觉得心酸。

强笑着向大哥大嫂说了声恭喜,又强笑着将大哥大嫂送走,朱七娘躺到炕上,就再也不起来了。

林琪很了解朱七娘的心情。

对林瑜,朱七娘是有感情的,毕竟林瑜是她第一个孩子,一直养了十四年,所以,从她心里说,她不愿意把林瑜过继出去,这就是母亲对孩子的那种舐犊情深。

可从另一方面来说,林瑜再亲,也不过是个女儿,是万万没有儿子重要的。所以当林老太太说可以得过继银礼时,朱七娘退让了。

当然了,可能还有一点别的原因让朱七娘同意了林瑜过继出去,那就是她希望林瑜过的好。林瑜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自然是心疼林瑜,林瑜能找到一个好婆家,这是她希望看到的。

但与此同时,她又希望这份好亲事,是自己能给予女儿的,而不是由别人给予。可事实上,她又没有这个能力,这让她既内疚又惭愧。

所以,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朱七娘有些无力承受了。

林琪没有去劝慰心情复杂的朱七娘,了解归了解,可当知心姐姐这码子事,不是她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干出来的。

把房间留给了朱七娘,林琪又去熬糖了。

晚上当林守平回来后,朱七娘将林瑜的事告诉了林守平。

林守平虽说懦弱愚孝,可对孩子们还是很心疼的,在听说大女儿要定亲了之后,林守平看着朱七娘小心翼翼的说道:“这是大丫的大事,咱现在手里有点钱了,多给大丫添上点行不”

朱七娘和丈夫商量了好长时间,最后决定送二两银子的礼金,再送上一大篮子的糖果招待新姑爷。

二两银子,虽说在有钱人眼中不多,但在不富裕的朱七娘夫妻眼中,已经着实不少了。要知道,在乡下的时候,大嫂家的孩子们定亲成亲,亲叔亲姑们也不过一人给了二百文而已。

、第35章

到了六月二十八那天,一大早,朱七娘就将找出了新衣服,让全家人都换上了。

催促着一家人吃了早饭,就早早的去了朱家。

朱家今天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灯笼挂的高高的,时不时还响起几声鞭炮声,看得出是一副有喜事的样子。

林琪他们去的时候,朱家人已经都到齐了,院子里房间里挤满了人。

朱大舅夫妻,加个四孩子,大儿子二儿子都成亲了,都带着妻子和孩子呢。

朱二舅夫妻,还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嫁,带着姑爷孩子来的,二儿子也成亲了。

朱三舅夫妻,五个孩子,大儿子已成亲。

朱四舅夫妻,两个孩子,大儿子已成亲。

朱五姨夫妻,四个孩子,大女儿已嫁。

朱六舅夫妻,三个孩子。

朱七娘夫妻,五个孩子。

朱八舅夫妻,三个孩子。

就单单这八兄妹,膝下就三十来个孩子,再加上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仅朱姥娘的这些子孙,院子里都快放不下了。

再加上朱七娘叔叔姑姑家又来一批,朱姥娘娘家又来一批,李氏娘家也来了一批。

人挨人人挤人,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朱七娘来了之后,就挤到朱姥娘身边说话去了,林琪本来也想挤上去,可惜炕上已经被不知哪来的几位老太太占满了,没办法,她只得站在地上,找了个小小的角落缩着。

朱七娘来的时候本来是带了一大篮子的糖,可就没敢拿出来给大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