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4(1 / 2)

多的边兵,军士逃亡和哗变的事情,时时刻刻的发生着。

边军的土地,大都分布在村镇,所以说,修建火路墩,很大的程度上面,是为了边兵能够很好的种田,能够很好的养活自己。

但想象毕竟不是现实。

火路墩建的很是牢固,城墙一般都有十米以上的高度,可惜火路墩里面,只能够住人,土地还是在外面,需要出去耕种,有些时候,到了收获的季节,后金骑兵的小股部队,前来so扰,军士只能够躲在火路墩里面,眼睁睁的看着嚣张的后金骑兵,抢走粮食,肆意的屠杀百姓,当然,他们不忘记点燃烽火,提醒其余的地方,后金骑兵来so扰了。

火路墩建到了保定府一带来了,这的确出乎了苏天成的想象。

“大人,难道保定府一带,也有火路墩吗,这里距离京师如此之近,若是后金能够随意到这里来so扰了,岂不是辽东一带,我大明朝的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了。”

“苏大人,情况比你说的还要糟糕啊,也难怪,你一直都是在南方,就算是以前,也是在山西的平阳府城,那里也是靠近南方的,你若是在大同呆上一阵子,就会知道,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的脸sè沉下来了。

“大凌河兵败,老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啊,若是我大明朝的军队能够固守大凌河一带,关宁锦防线就能够更加的稳固,因为大凌河兵败,辽东千里沃土,尽数丢失了,北直隶的屏障,也不是那么的牢固了,这些年,老夫一直都在自责,当初要是更加的重视一些,也不至于遭遇那么大的惨败啊。”

“大人,已过之事,不提也罢。”

“不能这样说啊,保定府一带的百姓脓,终ri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看见这些情况,老夫的心里就不好受,恨不能上阵杀敌啊。”

苏天成内心嘀咕,要不是我苏天成穿越了,你孙承宗老大人就真的要捐躯了,而且是在后金攻打高阳县的时候捐躯的,当然,那是崇祯十一年的事情了。

保定府周围的情况,令苏天成有了紧迫感,他想不到,这里的情况,居然到了如此的地步,京师附近,都没有安全保障了,难怪朱由检时常要调兵勤王的。

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快速做出来改变。

这种改变,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必须要有银子的支撑,就说自己看见的几个“农民”,穿的破破烂烂的,一脸憔悴,要不是孙承宗介绍,根本不相信,这几个人,居然是大明朝的边兵,就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强悍的后金骑兵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六十七章知己知彼

不过,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他需要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判断,给出来答案。

或许是感觉到,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兴趣,孙承宗详细介绍了后金的军队。

“苏大人,老夫看出来了,你对后金的八旗,很是有些兴趣啊,老夫就详细说说。”

“如今,朝廷不少的文武官员,谈到八旗军,脸上的颜sè就变了,老夫感觉到可笑可悲啊,若干年前,有携廷里面的官员,没有到过辽东前线,想当然的以为,我大明朝的军队,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后金不过是蛮夷,不需要担忧,一旦我大明朝的军队压过去了,还不是望风而逃,因此,极度的轻视后金的八旗军。”

“朝廷军队,几次和八旗军交手,领教了骑兵的厉害,又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了,仿佛后金的八旗军,就是恶魔,就是洪水猛兽、豺狼虎豹,和他们正面交手,绝无胜算。”

“因为这种极度自信和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后金八旗军更是显得不可一世了。时常深入山西大同、北直隶的宣府镇、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保定府一带,大肆劫掠。可恨我大明军队,只能够是固守城池,不敢与其正面交锋。”

“苦的是老百姓啊,特别是在村镇的百姓,不知道哪一天,后金八旗军就来了,整ri里战战兢兢,有钱的士绅富户。早就搬到城里去了,可那些穷苦的百姓,是搬不走的。”

苏天成点点头,这是实际情况。

随着孙承宗的介绍,他慢慢知道了一些详细的情况。

后世所称的八旗军,其实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是二十四旗。不过蒙八旗和汉八旗,如今还不存在,主要就是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是后金的军事制度,八旗分为四正和四镶,四正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镶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正的旗帜,没有镶边,四镶的旗帜,都有镶边,其中镶红旗为白边。其余三旗为红边。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的战斗力是最强的,特别是正黄旗。旗主是后金的最高首领,也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八旗军的组织形式,也是固定的,旗主称之为固山额真,也是最高统领,固山额真之下,设有左右梅勒额真,是旗主的副手,之下就是甲喇额真、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为最基层的军官,每牛录为三百人。

甲喇额真统领五个牛录额真,军士为一千五百人。

固山额真统领五个甲喇额真,军士为七千五百人。

这期间,八旗军的军官称谓,出现过改变,固山额真称之为总兵官、昂邦章京,甲喇额真称之为参将、甲喇章京,牛录额真称之为备御、牛录章京等等。

后金并不富裕,八旗军是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八旗中的每一个适龄男子,都具有双重身份,平时是平民,要从事农业生产、狩猎等等,战时就是军人。

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吸取了明朝军屯的特点,同样要求牛录额真要上缴赋税,牛录额真统领下的军士,同样要进行农业生产,从这个方面来说,牛录额真既是军事将领,也是生产劳动的组织者。

更加严格的是,八旗军士是没有饷银的,武器和马匹,都是军士自备的。

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规定有一条,那就是每次征战之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军士,这也成为了八旗军士最为主要的收入之一了。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八旗军深入到关内之后,烧光、杀光、抢光,疯狂的劫掠了。

孙承宗介绍情况的时候,苏天成已经在思索了。

后金的八旗军,也不是非常正规的军队了,如果按照专业化的军人来说,他们还存在瑕疵,但八旗军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时常狩猎,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不多,狩猎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而且与大型动物的搏斗,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也让他们足够的jg惕,这与实战演练,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明白了,满八旗为什么不善于攻城拔寨。

这样的军队,的确是有猩怕的,特别是他们的奖励制度,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次入关征战,只要抢的到足够多的财物,自己也能够获得很大的一部分,古往今来,财物上的奖励,都是最好的激励军心的办法之一。

反观大明朝的军队,军屯制度,已经因为形势的逐渐变化,难以为继了,军户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好多卫所的军士,走出来的时候,和乞丐差不多,饭都吃不饱了,更不要说养活婆娘娃娃了,让这样的军士去打仗,等同于送死。

有些卫所的军士,穷的忍不住了,利用征战的机会,杀良冒功,甚至抢掠百姓的钱财,更有甚者,直接哗变,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中间,过上了烧杀抢掠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