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时间,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很快就能够复原的,只不过这两年时间,不能够出现波折,若是有了反复,可能前功尽弃的。”
“说的有理啊,本官想着问问苏大人,苏大人若是离开了陕西,谁接任陕西巡抚合适啊。”
苏天成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杨嗣昌这样问是什么意思啊,自己到陕西不过一年的时间,一切的事情刚刚起步,难道说就要离开陕西了,这做官也不是这样干的啊。
“大人的意思,是让下官举荐人才吗。”
杨嗣昌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
“苏大人,本官是奉旨问到这个问题的,还是请苏大人仔细考虑,认真回答。”
结合到孙承宗写来的信,苏天成有些明白意思了。
稍作思考,苏天成从容不迫的开口了。
“下官思索过这个问题,下官推荐汉中府知府、晋王殿下朱审烜,可出任陕西巡抚,此外还推荐河南府知府张溥,可出任陕西布政使,江宁县知县闫子章,可出任河南府知府。”
“苏大人可否说说原因啊。”
“下官当然是要说的,晋王殿下和下官有着亲眷关系,下官推荐晋王殿下,似乎有些不合规矩,但下官是从陕西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汉中府曾经是陕西境内,情况最为糟糕的地方,可这一年时间以来,汉中府发生的变化是最大的,可以说,陕西境内的所有地方,皆比不上汉中府的变化,晋王殿下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也展现出来了个人能力,主政陕西,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下官相信,晋王殿下也能够做的很好。”
“至于说张溥出任陕西布政使,下官主要是从陕西的情况出发的,布政使的职责重要,张溥管理河南府,成绩突出,若是到陕西来了,辅佐晋王殿下,更能够保持陕西的稳定,只要陕西能够稳定,就可以最大限度压制蒙古部落,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边关也安宁了。”
“闫子章出任河南府知府,下官也是想着,河南府必须稳定,河南府的位置特殊了,连接陕西省、山西省,如今的河南府,是河南省、陕西省以及山西省三省最为富庶的地方,这个地方富庶了,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三省,就算是今后出现一些灾荒,河南府也能够帮助应付一下的。”
杨嗣昌微微点头,对苏天成所说的话语,表示了认可。
苏天成嘴上说着这些话,内心其实在剧烈的翻腾,看来自己很有可能要离开陕西了,这个时候离开,他的确是舍不得,刚刚开始创立的基业,准备大干一番的,将陕西打造成为北部最为富庶的省,甚至超过北直隶,可惜自己好像没有这个机会。
这一次的调整,可能不是皇上提出来的,相反有可能是孙承宗直接的提议,孙承宗有些忍不住了,或者是遭受到了一些压力,所以想着江宁营要开始剿灭流寇了,不能够继续耗在陕西了,孙承宗这样的提议,皇上是巴不得的,可又不好直接提出来,只要让杨嗣昌,到陕西来看看,情况允许,自己就要离开陕西了。
为什么杨嗣昌这次到陕西来,悄无声息,这可能是真正的原因。
第五百五十八章目的终于明确
回答完了第一个问题,杨嗣昌的脸上带着微笑,但并没有做出来评价,这是很正常的,既然是代表皇上询问问题,就只听回答,不能够做出来评价。
“苏大人,本官问第二个问题了,流寇离开陕西,进入四川,这半年多时间以来,在四川作乱,已经令四川出现诸多的动荡,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以为,流寇造反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是因为吃不饱饭,面临饿死的情况,造反只是为了不饿死,如今已经不是这样了,陕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是流落到陕西的流民,官府也进行安置了,可是流窜到四川的流寇,依旧造反闹事,流寇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下官可以肯定的说,流寇奔着权力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唯有不客气的加以围剿,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
“苏大人的意思是说,流窜到陕西的流寇,可能比以前更加不好对付了,流寇的战斗力增强了,是不是这样啊。”
“有这一层的意思,下官以为,流寇若是有了共同的理念,这才是最为可怕的,就如同后金鞑子一样,目标发生了改变,有了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流寇必然加强管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这样的流寇,比以前更加的可怕,流寇进入四川之后,令四川的局面不稳定,发生了动荡,乃是正常的情况。”
杨嗣昌看了苏天成好一会,苏天成的这个回答,间接为不少的官员说请了。
“第三个问题,近段时间,北边一直都很安静。你认为,这是不是后金示弱,还是他们在养精蓄锐,准备着适当的时候,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下官确实没有仔细思考过。暂时回答不上来。”
问完了几个问题之后,杨嗣昌恢复了笑容。
“苏大人心思缜密啊,虽说全力改善陕西的局面,也还思索了诸多其他的问题,本官受皇上嘱托,该问的问题全部都问完了,接下来本官想着与苏大人聊聊,不知道苏大人是不是愿意开导一下啊。”
“大人可不要这样说,若是有什么需要下官回答的。下官一定尽力的。”
“呵呵,本官一直都在思考着流寇的事情,你说前些年,流寇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甚至是北直隶一带,肆无忌惮,到处劫掠,给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偏偏这些地方,连年遭遇灾荒。百姓是苦不堪言啊,前些日子,皇上说起流寇事宜,还在感慨,很多的流寇,本是大明子民。皆因走投无路,才造反的,就算是那些哗变的军士,也是因为拿不到军饷,无法维持生活了。不过自从遇见江宁营,流寇开始迅速的衰败,每每遭遇败绩,紫金梁、张献忠、老回回、高迎祥等流寇首领,皆倒在了江宁营的麾下,江宁营为朝廷基本解决了忧患啊,皇上说到这些话的时候,真的是很欣慰和感动的。”
苏天成看着杨嗣昌,没有说话,杨嗣昌说出来这番话,总是有目的的,究竟是什么目的,他还没有弄明白,也不好随意开口。
“刚刚听到苏大人说到流寇的转变,本官也有这样的认识啊,鹿善继大人,秦良玉将军,率军多次围剿,总是没有能够取得很好的战果,看看进入四川的流寇,隐隐有割据的味道了,他们不再准备四处流窜,而是正面对抗官军的围剿,乍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本官是惊呆了,什么时候流寇也如此的嚣张了,看来流寇真的出现了一些变化啊,不是原来朝中诸多大人认为的匪类了。”
“大人说到的这个观点,下官是赞同的,以前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流寇都是来去匆匆,攻城拔寨,劫掠一番之后,匆匆离开,很少与官军有正面的接触,如今却不同了,想着稳定下来了,其实在离开陕西之前,流寇基本在汉中府一带,稳定下来了,这样的变化是很可怕的,就好比是流浪汉,找到了固定的住所,有家有室了,自然想着转变以前的身份了,自然要有着更大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