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24(1 / 2)

个人无意识的拿起了皮毡帽,试着戴在头上,想不到这个帽子,和其他的帽子有些不同,厚实很多。

两人的眼睛亮了,用力捏了捏皮毡帽,马上发现了异常。

接下来就简单很多了,检查重点针对皮毡帽,藏在皮毡帽里面的情报很快被发现了,两人拿出了唐海泰平时写的一些字迹,进行了认真的比对,最终完全确定下来。

天亮了,伙计醒来,大吃一惊,他可从来没有如此的酣睡过,这次是怎么了。

起身的伙计,第一件事情是检查自己携带的行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至于说皮毡帽,伙计不是很担心,这种运送情报的方式非常的安全,不会有谁发现的。

走出房间,店主笑着迎上来,说是骏马已经复原了,昨天夜里,自己可是很辛苦的,服侍骏马,专门喂了一些豆子,帮助骏马恢复体力,伙计笑着点头,给了店主一些碎银子。

辰时,伙计离开了小店,骑马朝着广宁方向而去了,这一次运送情报,依旧是很顺利的,只不过运气不好,耽误了半天的时间,其余没有什么变化。

两个黑衣人换了装束,告诫店主,今后要更加注意观察,伙计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如实的记载下来,及时的禀报,店主连连点头。

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小店的店主,就是渠清泽安排的暗线之一。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唐海泰的嘴脸暴露无遗,所作所为被完全掌握了。

第九百四十八章征伐的安排

走上码头的刹那,苏天成有些眩晕,长时间的称作战船,还是有不适应的地方,毕竟苏天成的身份不同了,重点的职责,不是在于随军征伐,而是做出来系列的决策。

登州的一切事宜,都浮现在苏天成的脑海里面。

王大治是坚决不愿意离开的,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跟随在苏天成的身边,保护苏天成的安全,成为了王大治最为主要的任务,可以说,除开这个任务和责任,王大治几乎没有考虑到其他的事情,在王大治的认识里面,苏天成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事宜,所有的事情,都要为苏天成的安全让步,要求王大治重点负责征伐台湾的任务,苏天成也是煞费苦心的。

在台湾建立基地,应该说,是最好的选择,登州、莱州和青州,距离京城不远,若是今后出现诸多的变故,这里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出现内部的争斗和厮杀,这是苏天成不愿意看见的情况,内部的争斗,消耗的是自身的实力,削弱的是大明王朝的力量。不过将基地建设在台湾,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台湾距离内陆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发生的诸多事情,对朝廷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这是苏天成的私心,将基地转移到台湾,可谓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避免功高震主的情况,可以避开朝廷之中的诸多议论,而且将台湾建设好了,养活强悍的军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苏天成不会主动挑起事端,台湾也一定是大明王朝的地盘。只不过如何的治理台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明智的选择。

几百年之后的情况,苏天成记得很是清楚,当然,那样的情况。在大明王朝是不能够出现的,苏天成控制了台湾,就可以直接影响到福建等地,这样的联系是密切的,而且在这个时代,朱由检对海权的认识,暂时不会改变,也不可能很快上升高度,不仅仅是朱由检。就算是朝廷里面的那些文武官员,也不会认识到海权的重要。

将登州、莱州和青州建设好,这也是苏天成心甘情愿的,只有大明王朝真正的强盛起来了,才有可能避免外来的入侵力量,才有可能真正的称霸世界,让全世界都崇拜和敬仰汉文化,积弱积贫的国家。是不可能让人看得起的,就算是今后的改朝换代。但有一点是需要固定下来的,那就是骚乱只能够出现在上层,不能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这是苏天成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是难以实现的愿望,可苏天成想不到那么多,用制度来彻底固定一切。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的,也不要从这方面去做什么努力,没有多大效果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去白白的耗费精力。

王大治最终还是服从了安排,这也是因为苏天成最终说出来了实话。随着王大治一同到台湾去征伐的,还有闫应元,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苏天成对闫应元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历史上的闫应元,没有受到重用,不过是在抗击大清国的时候,彰显出来了能力,那是一种不屈服不投降的骨气。接触的时间长了,苏天成感觉到,闫应元的能力,不仅仅是在征伐的方面,治理地方的能力更为突出。

闫应元在宣州的时间不长,但就是在不长的时间里面,将宣州治理的井井有条,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能够真正的臣服大明朝廷的统治,这就是很不简单的成绩了。

一旦攻下了台湾,苏天成的想法,还要将徐继礼和顾兴松派遣过去,徐继礼和顾兴松算是自家人了,协助王大治建设台湾,能够让自己放心,加之徐继礼和顾兴松经过了这些年的磨练,对于如何的署理政务,有着很不错的认识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天成也想到了在京城朱审馨,在他的规划里面,一家人最终是要在台湾岛团聚的,真正的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没有多少的压力了,大明王国也真正的强盛起来,自己也能够真正的享受到家庭的欢乐。

天津的大沽口,戒备森严,战船编队到达这里,是需要严格保密的,按照以前的安排,战船编队细节到达锦州,因为情报的泄露,整个的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

已经是十二月的中旬了,河套草原的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出现了什么样的变故,是不是还有些不安宁,这些情况,苏天成都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征伐草原的江宁营将士,不可能安稳的过春节了。

在苏天成的记忆里面,江宁营的将士,有好几次是不能够安稳过节的,春节是大家最为重视的节日,但生在了这样的时代,有些事情,自身是不能够决定的。

下船之后,大队人马迅速的集结,时间是很紧张的,必须要从天津直接赶赴大同,而且这么多的人吗,还不能够惊动朝廷,这看起来有些不可能,但办法总是能够想出来的,大军不会从官道前行,行军路线早就确定下来,昼伏夜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

天津同样是苏天成管辖的地方,这里安排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做好一切的后勤事宜,战船编队到达大沽口的时间是午时,到了酉时,准备好的江宁营将士,就要准备开拔了。

行军的困难也是不少的,草原厮杀,江宁营将最大限度的依靠炮兵营和神机营,利用火炮的威力来征服草原,所以这一次,苏天成对炮兵营和神机营是非常重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不管遇见什么困难,炮兵营和神机营的装备,必须是安全运抵战场的。

大队人马行进的速度不慢,江宁营将士早就适应了这一切了,长期作战,培养出来的素质是摆在那里的,而且这次参与草原征伐的将士,都是从各部之中,抽调出来的精锐,新近招募的两万将士,大都留在了登州和复州等地,洪承畴虽然想着锻炼着两万将士,可草原征伐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不会要求新兵参与征伐。

除开沿路侦察的斥候,五万大军是一个整体,没有所谓的前军和中军。

总指挥使苏天成,副总指挥是洪承畴,渠清泽的身份,相当于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