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4(1 / 2)

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另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

这兵法一听,将夜感觉好像非常有道理,但是具体的条理和逻辑,他又一点都不懂,便问道:“刀叔叔,什么是九变”

九变篇所言,是将九个军事中的常理用来变化,可以得到九种特殊的用途。

所以,九变的意思是变其正,得其所用有九。

这就个正理分别是:而从中得到的变化则是,绝地无留,反面观之,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衢地交合,反而观之,则可以以不疑而设险,古代的吃客藏剑于鱼腹,藏匕首与图中,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最危险的所在,敌人不怀疑。

覆地无舍,反而观之,可以将敌人引诱进覆地之中,我方然后设计。

围地则谋,反而观之,可以谋划用来围剿敌人。

死地则战,反而观之,可以故意制造死地,让我军置之死地而后生。

途有所不由,逆向思维,我军由之,可以出奇。

敌人的军队本来应该击杀的,但是有些敌人即使击杀了,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反而生出制肘,所以军有所不击。

敌人的城池本来都应该攻取,但是有时攻取很难,得到的利益又不多,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反其道而行,城有所不攻。

敌人的土地,如果大军遇到,本来都应该占领,但是有些土地刚刚占领,敌人就会夺回来,所以地有所不争。

同样的道理,君令本来应该接受,这是作为军人的天职,但是的时候要知道变通,有时军令可以不受。

以上所说的,都是关于军争之中的变通道理。所谓变通,必然要权衡利害,所以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任何事情中有害必有利,有利必有害,关键是要把我这样一个度。将表面上有利的东西用来害敌,而表面上有害的东西用来利己。

流袖问道:“什么是将之无害是指英雄么”

刀解释说将之五害是解释了王者不懂变通的五个弊端。

必死可杀,指的是王者刚猛而没有谋略,一股脑的找人死斗,没有回旋之地,这样的王者很容易中敌人的计策而被杀死。

必生可虏,指的是王者临阵畏缩,犹豫不前,这样的王者很容易被敌人俘虏。

忿速可侮,指的是王者性格暴躁,容易发怒,这样的王者很容易被敌人激将而失去理智。

廉洁可辱,指的是王者爱惜名誉,可以用言语侮辱他们,从而让他们过于激动而失去理智。

爱民可烦,指的是王者过于爱惜自己手下的士兵以及百姓,可以频繁的骚扰他们,让他们分兵,疲于应对。

因此,作为王者,变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能够灵活的应对敌人的各种变化,同时利用敌人不通变化,为我军谋利。

敌人不通变化之处,往往是他们进入惯性思维误区的地方。比如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林中不能偷塔,但是有人就专门在林中偷塔,他们认为树林中不能够偷偷建立分基地,但是有人就利用他们这种惯性思维偷偷建立分基地,掌握经济优势。再比如说,人们潜意识中会认为敌人不会将分基地,营寨驻扎在自己基地附近的晶矿矿脉上,可是有人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偏偏就冒险在附近建立分基地。

懂的变通的王者会用中立雇佣兵代替自己本国的部队,用地精撕裂者代替本国的农民进行伐木。

懂得变通的亡灵魔修王者会用大墓地代替通灵塔,不仅节省木材,还能够在农民被屠杀之后,快速的补充农民。

懂的变通的风翔精灵王者会用大树,树人代替自己的士兵,可以进攻,也可以防守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扎营与侦查

关于兵法中的变易之道的种种细节,刀都大致的和两人说了一遍,两人都很是震惊,对战争的细节懂的越多,他们就对王者的事业越热爱。

平时三人都各有事情,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刀便决定一口气多讲几篇。

孙圣兵道之中的下一篇是行军篇,孙圣有云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