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69(1 / 2)

那个懵懂少年,他不会再轻易的相信任何人

人活着,是这么的不易。

“将军,有一个济源商队的掌柜要见您,是不是”

屋外响起亲兵响亮的声音,李括为之一惊,忙将信笺收好。

济源商队这几个四正方朗的大在别人听来或许没有什么,但放在疏勒军兵马使李括这里,绝对足以振奋人心。

他乡遇故知,他乡遇故知

关大哥于他不光称得上故知,甚至称得上伯牙子期般的知己

虽然关大哥长他许多岁,却丝毫没有长辈的架子。记得他第一次出塞是为了查探洛诀的消息,后来洛诀事件隐隐消匿了踪迹,自己也因为陇右战事和关大哥分手。但却忘不了与关大哥相处的这段美妙时光。

关大哥教他如何驾驭手下,关大哥教他如何布置营盘,甚至连怎么搭毛毯,怎么睡野觉,关大哥都会毫不犹豫的教授予他。

有时,他感觉关大哥更像一个精心呵护他的父辈。

“快请他进来”少年长呼出一口气,高声吩咐着。

“遵命”亲兵利落声音刚落,关瑜元那冷峻的面庞就出现在了少年面前。

身穿湖蓝色夹衫,头束黑棉布发带,关大哥与两年前一般的英俊挺朗,与两年前一般的和睦悦人。

“关大哥”李括冲关瑜元抱了抱拳,喜声高呼道。他等待的太久,压抑的太久,当见到对方时,没来由的情感倾泻迸发。

“隐为金鳞,遇风云,三寸爪牙毕现。”关瑜元却是没有直接回应,嘴角微微扯起,一句隐语脱口而出。

“啊”少年微微一愣,良久才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

这是隐士组织的暗语,只有隐士才知晓若是对方不说此事,他都要忘记关大哥也是隐士组织的一员

“士为知己,逢君命,一方乾坤何如”这句暗语他早已烂熟于心,此刻稍一比对,就从心中抽检而出。

“括儿,许久不见,出落的愈发英俊了”关瑜元满意的点了点头,摸了摸李括的额头。

“关大哥,这儿”李括低语一声,虽然未曾言明,关瑜元却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孩子长大了

“对了,关大哥,你怎么会来到疏勒”关瑜元虽是济源商队的领队,却从未到过玉门关以西的地段,这次怎么一反常态,来到了疏勒都督府

“如果我说是来专程看你,你信吗”见少年满面疑惑,关瑜元摆了摆手笑道:“我领一只商队来西域办货,碎叶那边起了战事,我便取道疏勒,折往北面。听说你小子做了疏勒都督,便顺道来看看你”

李括脸上的疑云顿消,狡黠一笑:“我就说嘛,关大哥是个商人,商人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

“臭小子,还跟以前一样滑头”

关瑜元摇了摇头,轻拍了拍李括的臂膀。对于少年,关瑜元自始至终的当做亲弟弟看待。抛去他们的身份不论,他更想和李括一起走南闯北,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

时间仿佛发生了倒转,他们又回到了天宝七年的长安城。

爽朗的笑声中,有些东西未曾易变,自始至终都未曾易变

s:实在是写不动了歇一歇,睡个觉,给自己点时间。一入深似海

第三十章 曙光一

与关瑜元同行的,自然还有二娃和何润师。

说来也巧,此时李括正好有空闲。若是再过个片刻,这屋子里定会挤满了疏勒军大大小小的将领。到那时,即便李括想与二娃相见,怕也是没了机会。

将一行众人迎入屋内分宾主落座,李括苦笑着摇了摇头:“二娃,怎么不在家服侍你阿爷,却跑来数千里外的疏勒”

如果说关瑜元的出现让少年觉得惊喜,二娃的出现就绝对称得上惊讶了。长安一别后,少年已渐渐将此事忘于脑后,谁知二娃竟然真的千里迢迢的追了过来。

二娃早已准备了说辞,自然不怕李括发问。“将军,我要做一个和你一样的大英雄”

二娃的胸脯挺得很直,眼神中满是希冀的彩光。这次他来疏勒就是要从军,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混出点名堂绝不回家李将军能做到的,他自然也能做到

“哦,看来我是必须收下你了”

李括无可奈何的摊了摊手,打趣道。自从第一眼见到二娃,他便很是爱怜这个志强的少年,如今他真的来疏勒投奔自己,自己当然会收下他。

“愿为将军效死力”二娃竟是单膝跪下,向李括满施了一军礼。

“快起来,快起来”李括忙将二娃托起道:“如此便留在我军中吧,我正好缺一个随扈侍从”

“将军,我要我想上前线”二娃咽了口吐沫,望向李括的眼神中充满了祈求。留在将军身边固然是好,但只有在前线才有更多立功的机会。自己初来乍到,若是就待在将军身边,难免被人说道。

“真是个傻孩子”李括如何不知他心中之想,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就只管留在我身边,旁的事不要去管”

将军的亲兵可要比大头兵有太多的升迁机会,这个傻孩子连这些都不懂。

“哦”二娃低下了头,隐隐有些失望。

“既然二娃已经到了都督府,我便也不多留了。族中还有事情待我回去处理,就此别过”自从进了都督府,何润师就没有开过口,此番主动请辞,李括倒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这个人,自里到外透着一股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