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44(1 / 2)

自你之手,不然谁天天惦记着一个与己无关的人。”

她在百姓心里是不是都成圣母那样有着慈悲心肠的人物了她要是说那些所谓善政仁政的出发点全是私心,他们信不信

“挺亏心的,我哪有那么好。”

“他们觉得有就行了。”

吴公明拱手一揖,“臣也觉得娘娘当得起他们称赞。”

“行了行了,不说这个。说得我臊得慌。”夏含秋转开话题,“听王爷说有人虚报年龄前来应征”

“是,查出来好几个了,名册是以一个村为整体的,需得互相指认,一个村的谁不认识谁,这一认他们哪里还瞒得过去。”

说起这个吴公明也觉得有意思。只听过逃兵役的,这么积极主动的来服兵役的他还是头一回见,王妃说她没有那么好,其实不止在百姓心里她有份量,就是会亭的官员里,谁对王妃不服气

从今往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不识相的拿女子头发长见识短来说事了。

这话至少在大梁没有了立足之地。

“年纪太小的还是不要征用,凭着一股血性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就怕当这股气泄了。真到了战场上会稳不住。”

“是,臣已经和他们说过了,让他们年龄到了再来。”

越来越多的人往这里看,交头接耳过后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太过炽热的眼神让夏含秋有些不自在,便也不打算多呆了。“换之,我们回吧,不在这里耽误吴将军了。”

段梓易恩了一声。对吴公明道:“多抽调一些人过来帮忙,将事情尽快落实,另外,兵员的底子一定要查清楚才能用。”

“是,臣一定小心。”

在有人壮起胆子想上前行礼前,两人快步登上马车离开,撩起小窗帘看着后方的热闹景象,夏含秋脸上的笑意格外真心。

大梁会越来越好的,就算现在遇到了危机,也一定很快就会过去。

为了恢复己方士气。夏含秋这几天一直在预言,只是没有一件是能起到作用的。

“娘娘,您今日脸色有些不好。是不是最近事多累着了”喻紫若将手中的文书放到书案上,一脸担心的道。

蓝玉不由得抬头看她一眼,娘娘今日出来上了薄妆,除了王爷外,这还是头一个一眼就看出娘娘身体有恙的人。

“有点着凉,没大碍。”夏含秋放下笔揉了揉手腕,师兄的膏药确实有用,手腕现在没那么痛了。

看着越发清雅大气的喻紫若,她未来的侄媳妇,夏含秋很满意,不管是为人处事的能力还是本身的气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做个贤内助是没有问题了,就不知是不是能得了柏瑜的欢心。

“这段时间你压力也不小吧。”

喻紫若面色一怔,很快明白了王妃的意思,否定的话都到了嘴边,想了想还是老实承认,“是,说三道四的人不少,不过我家人都拎得清,爹说正好借这个机会看清楚那些人的嘴脸,并且都断了来往,我相信殿下一定能用事实让那些人闭嘴的。”

“对他就该有这份信心,柏瑜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夏含秋给她底气,看她脸上露笑心头一动,道:“柏瑜一个人在外不容易,他也没有带侍候的人,我当时不想他分心,也没有给他置通房”

顿了顿,夏含秋失笑,“好吧,我承认我完全没有过这个想法,不管是柏瑜还是我那两个弟弟,我都没有给他们放通房的打算,没有成亲屋里就有了人像什么样子,分了心不说,还给他们未来的妻子添堵,以后他们是要纳妾还是抬举谁我管不到,可婚前的这个我还是能管一管,你们现在已经算是未婚夫妻,你不防试着经常写信给他,也不用说什么家国大事,就写些家长里短,唠叨唠叨他,柏瑜不像那些父母双全的人,对他来说,这样家常的唠叨才稀罕。”

喻紫若听得眼里光彩连连,一个劲的点头,心里忍不住的想,王妃这婶婶当得真不比亲生的母亲差。

360章一半天下

转眼已是二月底,天气依旧还冷着,三国好像同时在等最冷的时候过去,又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陷入僵持中。

“王爷,娘娘,东城门守将吴广生求见。”

段梓易抬头,“东城门请他进来。”

两人现在还是共用一间屋子处事,渐渐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大而显得有些空旷的屋子如今看起来已是满满当当,明明是一个办事的地方,硬是让两人在无意中经营得像是另一个家。

吴广生进来先是一愣,马上垂首行礼,“末将吴广生参见王爷,参见王妃。”

段梓易抬了抬下巴,“免礼,可是有何要事”

“是,吴将军遣末将来禀报,从尚峰来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加起来怕是有数百人,吴将军担心有刺客混入其中,和领头之人说明情况后正让他们自己先清理一遍。”

夫妻两人相视一眼,终于是来了,几个月没有他们的消息,还当他们又有了其他想法,“明德,你替本王去迎一迎他们,告诉吴公明,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是。”

吴广生忙躬身一礼,跟着明德退了出去。

“这事原本打算让时先生去做安排的,现在他去了前线”夏含秋想了想,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来。

“交给孟家。”段梓易对上秋儿看过来的视线,“眼下武阳已经并入会亭,会亭通往西边的城门已经敲掉了,将城往西边扩,虽然一下子也扩不了多远,但是多出来的那块地方用来安顿尚峰来的人却是够了。”

“还让他们住在一起”

“自然不是,西面大得很,以后再迁入一些人过去混居,他们想要再联合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段梓易喝了口茶,“别将他们看得太厉害,被当成羊豢养了那么多年。战斗力早就是负数,他们唯一的优势只在于厚实的底蕴,那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既然迁来了会亭,我可不会向秦王那般纵着他们,不能为大梁做出贡献,有什么脸称为贵族,以后总要让他们将引为以傲的那些东西吐出来。”

这是钉子碰上铁了,夏含秋笑,“会亭做为都城是小了些。却也不可能将都城扩到武阳城里去。你怎么打算的”

“自然不可能扩大到那个程度。我让他们先往西边扩十里,至于武阳,可以做为会亭的副都存在,也可以成为会亭下面的附属城市。这个不急,以后再决定也来得及,总归现在是在我们自己手里握着。”

东南西北拱卫会亭的四城,其他三城距离都很合适,唯有武阳离会亭太近了些,让谁去当那个城主都不能放心,要是养出一个齐振声那样野心勃勃的人出来那才叫麻烦。

“武阳过去的桑植城不大,不如将武阳城分割了,一部分并入会亭。一部分并入桑植,不止是武阳,其他地方也可以并掉一些,现在不是之前天下十分的局面,用不着将一块小地方就分割成一个城。派官员也是个大问题,城主权力大,总不能养出一大帮城主来,太难控制了,要是他们私底下勾结,乐子就大了。”

“我还没想得这么远。”段梓易迅速将这一条记下来,抬眼笑道:“这事以后让柏瑜去伤脑筋。”

说到段柏瑜,夏含秋不由得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让他回来”

“年前本是打算尽快让他回来的,可眼下的情况却不行了,他不将这一局扳回来,对他名声不利。”

“也是,也不知道这局面会由谁来打破”

“报,八百里加急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