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1 / 2)

上级领导的接待厅,面积可摆放三张大桌,此时却放了一张桌。因为是晚餐,就显得很丰盛,而且还有酒。

县长从下面镇赶回来陪督导组,询问下午的座谈会开得怎么样吴处长连连说,还好,还可以。就引用了李主任说的两大特点。李主任也说好话,一点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愉快。

端起酒杯,就更是一片乐也融融,一点隔阂也没有。

晚饭后,很客气地把客人送回招待所,李主任就随在县长身后,想向他汇报座谈会的真实情况。走了几步,县长停下来,问:“怎么会搞成这样”

李主任愣了一下。

县长说:“我已经听到风声了。”

李主任没想到会那么快,也不知道那些向县长通风报信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是说督导组太过分,还是说他李主任太没水平

李主任老实说:“还没完全弄清楚,有一点,可能对我们的接待规格有意见,觉得我们重视得不够。”

“这还不重视吗中午县委书记陪他们,晚上我陪他们,你们县委办全程跟到底,这几乎是最高规格的了。”

“应该是那吴处长不懂基层的规矩吧”

县长说:“这事不能大意。他不懂规矩,我们还得迁就他。否则,吃亏的是我们。”

李主任点头说:“我也这么认为,怎么说他也属钦差大臣,越是糊涂的钦差大臣就越不能得罪。所以,今天下午本是想叫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主持座谈会的”

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到了。

“这可不是小事,我给他电话吧让他全程陪同。”县长想了想又说,“还要打听清楚,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李主任说:“我会继续关注。”

“及时汇报。”

其实,都知道这是一句废话,但还是要说,还是要若有其事地点头。与县长分手后,李主任觉得很有必要再向县委书记汇报一下,他肯定也听到了部门单位领导的汇报,同样清楚今天座谈会的情况。

那时候,没有手机,联系诸多不便,李主任回到办公室便打电话给县府大院的值班门卫,问县委书记的车回来没有如果回来,马上打电话给他。

他便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等,等得不耐烦,拿出象棋棋盘摆棋谱打发时间。这是他转业到地方后,养成的一大习惯,特别是当了县委办主任,总要等县长或书记汇报请示工作,一个人傻傻的闲等,看着墙壁上那挂钟的秒针几乎就不跳。

请点击、收藏、投票、打赏。你们的支持是东东码字的动力

第四十三章机关材料的框架

张建中是没资格参加接待晚餐的,即使随同去水库实现考察,遇着要在下面吃饭,也只能与司机归为一类,属工作人员,另安排坐一桌,甚至于伙食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座谈会一结束,他去食堂吃晚饭。

平时,总是回家吃饭的,今天特殊,一早就跟老妈说了,全天吃食堂。吃了晚饭,回到办公室便忙着梳理座谈会上的记录。

这几天,张建中写机关材料的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步,那次去边陲镇写的材料主要还是老好人给搭的架,还不能算是他写的。要知道,文章最难的不是写,而是如何搭架,架搭得好,要写的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从笔尖流出来了,张建中的进步就在于他基本掌握了机关文章的结构。

老好人说:“文章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他说,首先,你要知道材料是给谁看的是给领导看的,领导想要知道的是,下面有没有重视他的部署,下面是怎么抓好某一项工作的,都有哪些特点。最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他说,领导重视这一块,几乎是有一个套路的,你想改也改不了,领导看了那么多年的材料,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你随便乱改,打乱了他的思路,写得再好,他也不领情。

他说,效果嘛,也尽量地往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计划上靠,要让领导知道,下面干了那么多事,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其实,都是在围绕县委县政府这个大局,这个中心,完全是在努力实现他们制定的目标。

老好人说:“整篇文章最难也是第二部分,也是最需要出新意的部分。老实说,领导最关心,也是看得最细致的就是这部分。下面是怎么干的基层领导有没有头脑和能力有没有新的创意就体现在这一点。

老好人说,什么是创意就是别人没干过的新形式新方法。怎么才知道别人没干过呢这就需要比较了,有什么特点特点这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要经过比较。比较就需要有阅历的。有时候,为什么说老同志写的文章更能够抓住重点呢就是因为他能够比较出新的创意。

老好人说,我希望你在这方面多看多思多比较,特别是多看看上一级的材料,从中汲取养分,多看看县委县政府的一些重要材料,从中领悟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主要精神。

张建中不知道他是否像那位八级车床师傅那样还留了一手,但真要达到老好人提出的要求,还是非常非常难的。

然而,有了这个三步曲,领导重视,抓出特点,取得成效,倒也很实用,如今,他就运用这个模式梳理归类下午座谈会的情况,只花了两个小时就整理出了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简报通讯。

离开办公室去小便,在走廊上见李主任的办公室亮着灯,就走过去看了一眼。办公室的门半掩着,咧着一道缝,只见李主任像电影里看到的指挥员那样,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插腰,眼光光地瞪着茶几上的棋盘。

尽管,咧开的门缝不大,他还是看见一个人影一闪而过。

“谁”他大声一喝,像是发现敌情一般。

“是我。”张建中完全正确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小张吗”

“是的。”

“怎么还没回去”

“我刚整理了下午座谈会的情况。”张建中只得推门进去说,“秘书科长要我把督导组下来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整理出一期简讯。”

李主任心想,有这必要吗县东水库工程只能算是一个局部,县委办的简讯登个两三期已经足够了,有必要每次座谈会都出一期吗但他马上就意识到秘书科长是在为难张建中。

他说:“很好嘛多多锻炼。”

说这话时,他又想,这秘书科长也太糊涂了,你要为难他,就应该让他闲着什么事也别干。你这么不停地让他写,不是等于磨砺他吗不是让他更快地上正轨吗

张建中说:“我回去了。”

李主任“噢”了一声,忙又问:“材料写好了吗”

张建中犹豫了一下,说:“只能说写了个初稿。”

他以为,李主任要看自己写的材料,忙解释,还没有经过秘书科长把关。按程序,张建中这样的小干部写的材料必须经过科室科长主任把关,再由呈县委办副主任过目,最后才能转到李主任手里,如果,走这个程序,就有越级之嫌。

李主任笑了笑,说:“我不是要看你的材料。你来陪陪我,陪我下两盘棋。”

张建中这才醒悟,傻笑了笑,有些儿胆颤地摇头说:“我不会下。”

“一点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