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2(1 / 2)

公路纵横过境,滇池环湖高路建成通车后,昆明至晋城瞬间可达。

便捷的交通、文化历史悠久的古滇帝都文化景观、独有的名刹古寺、奇花异木、独具地方风味的小吃,定会引来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开展为期3年的滇池区域考古调查。两国考古专家发现:在晋宁县晋城镇中心,有大型建筑的遗物露出于地面,判断其为汉晋时期的器物,是省内过去考古中从未发现的东西。

大型建筑的遗物、距滇王金印出土的石寨山约5公里,与上世纪70年代的古城址卫星图相对比这里正好处在卫星图上、古城址的东北角。

在晋城镇核心区象山脚下,一处新翻整的工地上,一些绳纹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出现在大家眼前,还有一些浅埋的陶器。发现有遗物的地点,也是晋城镇中唯一、还没有被现代建设叠加的部分,正好是当时卫星图上城址的一角。

佘巳火指了指身后的大坑,缓缓地说道:“2012年是中美合作对滇池区域,史前聚落进行考古调查的第一年,这次调查的区域,包括了晋宁县晋城镇、上蒜乡、新街乡,共60平方公里的调查面积。

为什么这里的器物从来没有见过这里曾经有过什么建筑如果确实是古城的一部分,那么这里是什么古镇

据中美考古专家推测,这里非常有可能是考古界寻找了数十年的汉益州郡的郡址,即古滇国王城所在地。

由于这里面临新的建设,所剩的面积已经不足1万平方米,考古学家急切盼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这里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揭开2000年前,存在了500年辉煌历史的、古滇国王城之谜。”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介绍,古滇国是一个神秘消失的青铜王国,在中国几千年浩若烟海的史书中,提及云南的文字寥寥可数。

史学专家们、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发现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当时住在滇池之畔的古滇国人发髻高耸,以农耕为主这源于战国时期,楚王为开疆拓土,派庄跷入滇,称为滇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认为滇文化非常有意思,这实在是一段太精彩的历史,不仅有司马迁的记录,还有石寨山出土的滇王金印,还有李家山、羊甫头等地方出土的图像资料,有大量的立体雕塑青铜器,全面浓缩反映了古滇文化的全貌,是云南文化里最精彩的篇章。

这些珍贵的实物无言地证明,2000年前,滇人的经济和文化,早已发展至较高水平。

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滇文化,形成至迟不晚于战国初期,战国末期至西汉初为兴盛时期,西汉中期开始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尚有遗风,东汉中叶以后,长达数百年的滇文化、便完全销声匿迹了。

滇文化留给世人无数谜团:古滇国的都城在哪里谁是古滇国的主体民族古滇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有专家认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古滇国设益州郡,其郡治应该置于原滇国都城所在地,而晋城镇又有“古益州郡郡址碑”,所以这里就是古滇国都城。

“期待这一次科考,能够解开这些千古之谜”,佘巳火自言自语的说道。

第一百零五章 三万里河东入海

更新时间201479 11:45:33字数:3819

2013年9月11日19:30云南抚仙湖

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状如倒置的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湖北部宽而深,湖南部窄而浅,中间呈喉扼形。

姑娘们的手机里放着李健的略显忧郁的抚仙湖:

这是怎样的夜晚

让人伤感又留恋

你说记住这一刻

哪怕从此各天边

如此动情的心愿

怎能让它被吹散

秋风掠过的湖水

留下涟漪在心间

爱恨离别的我们

多为难啊

转身而去的瞬间

是天涯

你说这一刻

就在这一刻

我们啊是永远

转眼天已蒙蒙亮

昨夜不知了去向

抚仙湖水在荡漾

只是没人再惆怅

抚仙湖一直给世人留有神秘的印象,关于它的七大千古之谜,也被湖边人祖祖辈辈留传了下来:

谜团一:抚仙湖下存有天然人体库据曾经潜入湖底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湖底尸体数量庞大,水下尸体均呈现倾斜状,男尸前倾,女尸则向后仰,并且随着水流自然运动,如同活人一般。

起灵一本正经的解释说道:“这就是汪藏海设置的阴兵合唱团,以后在西沙碗礁还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