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是忐忑。
回想2月7号那天,我原本是想写一个短篇。
8000来字,很简短的一个现代爱情故事,女主略任性常犯傻气,但男主总是包容。
我的男主说,你做了全世界最惹人讨厌的事,而我却没有办法讨厌你。
这句话,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竟点燃了我所有的激情。
我忽然想写一个长篇。
不完美的女主,因为前世今生的经历,关闭了心门,略显自私与凉薄。
是爱,重新让她冰冷的心变得温暖。
她逐渐卸下心防,打开紧锁自己的门枷,对家人和朋友,释放自己的善意。
哪怕她做得不够好,但是她足够真。
没有对女主一见钟情的男主。
一开始,女主就让男主看到了她最坏的那一面。
他们的感情,不是建立在最初美好的一面之缘,而是在以后一次次的误会中加深的。
我总觉得,盲婚哑嫁的古代夫妇,只是因为女主长得美,或者心灵美,就突然间你侬我侬了,这有点不符合常理。
所以,我想让我的男主和女主的感情发展地更自然一些。
他们不是从开始就爱上对方的。
这中间会有很多误会波折,但每一次的误会之后,都会让彼此更多看清对方一点点。
感情,是在这一点点的了解中,慢慢产生的。
好吧,然后我就开始写了。
起初的一万字,原本应该很艰难的,但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故事,所以再难也变得愉快起来。
在这里感谢一下我的亲爱的,春闺记事的作者端木景晨。
如果不是15哥哥的那个章推,我想这本书现在也还是门庭冷落着的吧
谢谢你,15哥哥,在我刚刚发文的时候,就给了这样大的一个鼓励。
对一本新人新书来说,有读者的点击收藏推荐以及评论,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与动力。
是你和读者们,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还有差点小清新的未眠君大人,谢谢你做的封面,好漂亮,真的好喜欢
谢谢顾星光,夜寻君,沈蔺,小汉纸,夜兮,沈轻羽,我叫李脸脸,南窗雪影,a司芳,vissy,初落夕h,苏子画11,雨夕颜,唐小雅,eiyeung,紫妍赵一霖,白容华,自然淡淡疏疏,yhyh1166,vi微,书友r,闲闲补丁,反求诸己,yizhang130,小花袜子,杨三娃,点点星星雨,xuxuzhg,aki10086,爱唱歌的飞鸟,绛紫夺朱等的支持
不管是打赏,还是k票,我都很感激。
谢谢你们
还有每一个点击推荐评论过将门娇的读者们,也谢谢你们
听小伙伴们说,首订很重要,在这里胭胭希望各位走过路过的朋友们,都能继续支持下去。
我保证不会太监,也不会烂尾,会将这个我心中的故事,原原本本,精彩纷呈地展现出来。
上架那天会有两更。
第一更应该是在半夜0点过后,第二更在中午左右。
之后应该就是视推荐情况而定,但我一定会尽可能地多更。
这不是一本虐文,时不时会抖点笑料,希望大家能读得开心愉快和放松。
所以,一定要正版阅读哦
谢谢
53章已更,在前面,没有看到的记住往前翻哦,不要漏掉了
054乌龙求首定求粉红
袁五郎夹在邸报里捎进盛京城的信,此刻就静悄悄地躺在妆台上。
杏黄色的油布纸包着,如小篱所言,确实是很厚很厚的一大摞。
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该是多么恩爱不移的夫妻,才能写出这般深沉缠绵的书信
但崔翎却有些忐忑,她白玉一般的右手往信笺伸了好几回,都在犹豫和迟疑中落下。
她现在都搞不清自己对袁五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感情了。
是淡漠无所谓,还是隐约有几分期待
好吧,她承认,当初愿意自告奋勇嫁过来,跟袁五郎这个人没有半毛钱的干系。
她纯粹就是出于自己的一点小私心,想要过舒坦简单又清静的日子。
成婚三月有余,期间的心境,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崔翎也曾经有过等袁五郎得胜还朝,就和他过普通夫妻应该过的普通生活这种愿想。
但,她所有美好的期望,在一月多前袁五郎那封看似寒暄实则威胁的信中,消失殆尽。
而现在,黄花梨木的妆台上,火红的封漆鲜红夺目,如艳丽的朝阳,又似她匣中芬芳的胭脂。
它时刻提醒着崔翎,袁五郎从遥远的西北边疆捎来的第二封信,正静静等待她的拆封。
她却不知道应不应该去看里面的内容。
毕竟,在不久之前,她才刚刚对袁五郎有了几分属于一个妻子的期盼。
她很害怕,这封信会将她还没有坚定起来的祈望,像戳破肥皂泡泡一般被无情碾碎。
正午的阳光大好,透过窗棱的缝隙漏进馨香温暖的小屋,在青玉地板上映出斑驳阴影。
有清风卷入,带着一股刺骨的微凉,将她的心湖激起一阵涟漪。
崔翎想了想,还是将信笺裁开。
出乎意料,里面不是信纸。
而是折成厚厚一叠的画布。
她心里很是好奇。便小心翼翼地将画布打开。
映入她眼帘的是一幅笔锋简洁流畅的水墨画。
画布很大,能将整个妆台覆盖。
左下角是一排屋宇,院子里立着个衣袂飘飘的小人,左手绑着块布条,看起来像是受了伤。
画布的右上方却是战场。高头大马上身着盔甲举着长枪的将军与敌人战得正酣。
一丈宽的画布上。笔墨生辉,看似不经意的挥洒,却构成一整幅西北疆域的壮景。
崔翎看到了西北边塞的长河落日。
看到了草原的美丽宽阔和苍凉。
看到了两军对阵时肃杀的硝烟。抛头颅洒热血的决绝。
也看到金戈铁马,厮杀哀鸣,生死之间只隔开一线。
战争到底是什么,对崔翎来说,其实只有一个模糊而朦胧的想象。
她知道很残酷,会流血,也可能会死人。
但这一切,只建立在她前世在电视新闻或者电影纪录片里看到过的信息。
对她来说,很遥远。不真切。
就像杜嬷嬷告诉她,袁家二郎在五年前突厥之战中牺牲了,她也只是替二嫂感到惋惜。
没有亲身经历过,一切就只是想象。
她没有办法做到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