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布料我还想给我娘带回去一些呢。”
赫利赤立刻笑骂道:“能够在穷大兵身上找些兵器、盔甲已经不错了,还想要布料就是他们骑马的人跑得快,没弄到马。不过也没什么,很快你们都会背不动的,汉狗的地方太富了。什么也不用说,我们先要搞到牲畜,最好是牛,骡子、驴也凑合,要不然,没办法背这么多的东西。”
“赫大叔那汉人女子该怎么办呢”
“你小子就想这种好事告诉你们”
远远地望着赫利赤他们在闲聊,白猪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刀,又看了看刚穿上身的棉甲。那棉甲腹部处破了一个大洞,在洞的周围都渗满了血迹,也不知道是从哪位死去的明军身上扒下来的。
清军左右两翼在通州汇合以后,立刻分兵八路,每路清兵四千至六千不等。他们四处游荡,扫荡一切,这浩大的声势让明军感觉到确实入关了十万清军。而见到了明军畏战远避,清军的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于是每路清兵再次分成了三、四队,使得北直隶、山西各处是狼烟纷起、烽火连天。而在这时候,明朝唯二能够作战的就是卢象升部和高起潜部了。
先看看被朝野一致看好的卢象升吧面对清军,卢象升也不敢冒然作战,于是他用出了奇袭这一招,集合了包括天雄军在内的二万明军,偷袭了一支三千多人的清军营地。
可清军早有准备,毫不费力地把偷袭的卢象升部打退。要不是卢象升的撤退还算有章法,说不定清军就会大举反攻,完全把卢象升部击溃。
再看看受世人鄙视的太监主帅高起潜吧高起潜倒是和清军来了次堂堂正正的会战。他率部二万七千人,在卢沟桥一带企图阻击二千清军南下,也就是遇上了赫利赤这股清军。不过结果一样,同样的惨败而归。
要知道,卢象升的宣大军团和高起潜的关宁军团在明军中算是比较有战斗力的,也都有过同清军作战的经验,所遇敌军又是独立分队,人数并不太多,以全力对敌而不能取胜,实在是两军战斗素质相差太远的结果。其实关键的就是一点,明军没有一颗敢战的心。
而经过入关后的一番整合以后,清军也逐渐地把包衣、汉军和蒙古牧民整合到了一起,也让他们越来越遵守纪律,把其完全捏合成了一支军队。
当然,这是在清军残酷的军法保证下的。直到现在,死在清军执法队鬼头刀的清军兵丁,比与明军作战时阵亡的兵丁还要多。
打败了卢象升部和高起潜部以后,清军就开始自由活动了。整个十一月里,华北平原上好像到处都有清兵在活动。顺天府的良乡、涿州、霸州、文安等州县相继失陷;保定府北部的涞水、定兴、新城等县也被攻破。
在运河西侧,河间府的阜城、故城,真定府的衡水、武邑、枣强等县都被清军一度攻占,运河上的重镇德州报急。甚至京畿南端广平府的鸡泽、威县也在这时失守了。清军在方圆六七百里的广阔地区分头作战,各路明军东遮西挡是完全不得要领。
就在此时,又一个噩耗传到朝廷,在十一月上旬,保定东南的高阳县被围,城中原任督师大学士孙承宗组织城中民众奋起守城,坚持了三天,终于城陷被俘
当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被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其全家也在此战中全部尽忠,孙承宗族灭。
在原来的历史上,如果挑选一位给满清造成麻烦最多的明朝大臣,孙承宗肯定是排在了首位。
他主持修建的宁锦防线,虽然被后来的一个个败家子葬送家底,以至于从宁锦变成了关宁,最后退为了只有山海关。但是在之后几十年中,直到大汉奸吴世恭打开了山海关,清军才从这条大道顺利入关,而孙承宗在此的功绩也是功不可没的。
孙承宗的一辈子主持对清用兵,而且颇有建树,最后却在自己的家乡死于清兵之手,他肯定死也不瞑目吧
第六百四十八章使人意外的余子琏
朝廷这时候每天都在接到各处失利的战报,而杨嗣昌也是对应无术,崇祯皇帝则是气急败坏,唯有再次调重兵来援。由于西北形势安定,崇祯皇帝在十一月先是调陕西巡抚孙传庭率所部入援,第二个月又命陕西总督洪承畴也来京畿援剿,于是全国精锐差不多都集中到了畿南地区。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心想:这下子局面应该有所改观了吧
没想到新调来的明军更加不济。从内地来的各支明军被调到前线,则只会远远地观望,或是望风而逃,连同清军接触一下都不敢。
比如:孙传庭的秦军在围剿农民军的时候打过不少次胜仗,当十二月被调入京畿地区后,刚见到清军马队的烟尘就吓得屁滚尿流,全军溃乱。使得主帅孙传庭对这种状况都感到无法理解。
其实这不是指挥的问题了,也不是装备的问题了,这完完全全就是士兵的心理问题。“女真满万不可敌”这话已经听出茧子了,现在就有了升级版:“清军满千不可敌”无论是勇敢的将领、干练的本兵,还是自以为在运筹帷幄的崇祯皇帝本人,都没法消除明军士兵心中的恐惧。这时候最需要的其实是心理医生了。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喜欢迁怒的崇祯皇帝就有些忍不住了。
对于卢象升在前线的无所作为,崇祯皇帝是大为失望,几次都想要对他进行撤换,却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而在十一月末,首席大学士刘宇亮在召对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去出京督师。崇祯皇帝为此很高兴,因为以首辅的崇高身分出任前敌总司令,至少能为朝廷立威。振奋士气。
于是崇祯皇帝就要刘宇亮回去把这一请求写成书面奏章,不知为什么,刘宇亮的奏疏中却变成了出城督察各军。刘宇亮开始玩文字游戏了,因为督察和督师的意义显然完全不同,一个是具体指挥作战,另一个只是看过就算,完全不需要承担战败的责任。
这不是火上浇油吗于是崇祯皇帝不由地对文臣的狡猾更加厌恶,但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只能命他出城去督察。
就在这时候,孙传庭部已经来到战区。崇祯皇帝很想用他替换卢象升,还是杨嗣昌劝告说,“临阵易帅,恐怕会影响用兵”,这才没有实行。但为了表示他的极度不满。在刘宇亮去督察的同时,崇祯皇帝还是宣布撤削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衔。改为侍郎衔总督。仍然同高起潜戴罪夹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