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7(1 / 2)

,都在反对日本人。这就影响到了日本的出口经济。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对于美国的经济依靠也是很紧密的。他们出口的很多产品,最大的买家都是美国人。现在美国人要反对日本人,日本的出口型企业,自然是损失惨重。

每一个经济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爆发出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日本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进口,进口影响了,就影响到了本土的经济环境。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这样的影响那工厂基本上是成片的在倒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影响,那就影响到日本社会的正常秩序,继而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出面调节。所以,这一环环下来,日本人也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轻松。

而日本的重工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精密机床加工,还有那些企业旗下的研究院,因为美国人抵制日货的原因,也不得不被忍痛裁掉。

而陈志豪的人物,当然不是去解救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工人,刘东可没有那么高尚。他需要帮助吴一平做的,就是拿下那些被忍痛裁掉的研究人员,还有那些工厂的一线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日本人培养的人才太多了,刘东自然是要帮助他们消化一部分。所谓一衣带水,双边友好。既然日本友人有困难,刘东自然会很厚道的帮助那些有文化,有技术,更有头脑的日本友人度过难关。

虽然陈志豪的主业是做公司的运营工作,但是偶尔挖一下人,也是能够做到的。尤其是这半年多以来,吴一平坐镇的日本东方工业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挖墙脚的行动。这就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当陈志豪到了日本一个星期后,理顺了头绪的他,就开始做起了大手笔。

之前吴一平在东方工业公司的举动,仅仅是小规模的挖墙脚,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那些小有名气的研究所、实验室,还有那些在机床、特种钢材公司一线的技术员工身上。这些人才,要挖到手,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虽然人才是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东方工业公司,但那个速度比起大规模的行动来说,还是太慢。招收的人员素质的确很强,但总数就比较少。

再加上之前刘东又拉了一批人去华夏,吴一平这边东方工业公司的人才储备,就显得单薄了很多。

而现在陈志豪到来,却和吴一平的挖角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选择了粗放式的挖角行动,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招聘这些工业从业人员,再选择其中对口的人才,加以吸收。

这样的行动,和吴一平那走精英化路线招收到的人才,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数量上却远远的超过了吴一平所能招收到的人。

尤其是这个时候,因为外贸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就算那些日本的大型企业,也不得不开始开源节流。那些他们看不上的人才,就放逐到了社会上。

对于这些日本大型企业看不上的人才,陈志豪可不会看不上。这些人之所以不被那些大型企业看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不行,而是因为资历问题。

别以为就只有华夏才会讲究资历,其实在日本,这论资排辈的问题比起华夏有些地方,还要严重。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人才供给,他们能浪费得起人才。他们有着完善的教育制度。

所以,那些日本大型企业看不上的人才,不代表这些人才不行,而是日本的教育体系供给能力超出了日本的承受范围。这样的情况下,陈志豪想要招收到足够的人才,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加上现在刘东的资金充裕,并不像最开始来到日本的时候那样资金匮乏。陈志豪就开始了他的大手笔。首先,他在日本的各大专业性报纸上发布了东方工业公司招聘的广告,然后,又开始在电视台上打广告。这样一来,东方工业公司算是彻底的名声响亮了。

第七十一章 大面积撒网的效果

之前,东方工业公司虽然在日本工业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点影响力对于那些大公司的人来说,并没有显得多诱人。尤其是日本钢管被吴一平挖了墙角以后,联合其他几个巨头向着东方工业公司施加压力,那段时间,是相当难熬的。

虽然刘东原本就没有打算在日本把公司做大做强,开这么一个公司来,不过就是为了挖墙角方便。但在外人看来,被这么多业界大拿惦记,说不定什么时候东方工业公司就完蛋了。进入这么一家公司,那是相当没有安全感的。

所以,尽管东方工业公司一直都在挖日本人的墙角,而且还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尤其是那些很有能力的人,虽然东方工业公司给出的价码很高,但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企业,并不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而现在,陈志豪却做出了这么一个大手笔,公开的在日本业界挖墙角。先不说这投资有多大,单单就这么一个动作,就让那些业界里面的人知道。这个东方工业公司还活得相当的滋润,还能发动这么庞大的攻势,直接就改变了其他人对于东方工业公司的感官,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现在那些日本本土的财团,都忙着在金融市场上阻击美国人,实业上的发展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显得有些缓慢,甚至于有些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志豪的大手笔在日本业界来说,影响力就更显得巨大。原本在观望的人群,因为对本土财团们放缓实业发展很不满,现在又有陈志豪的大手笔,心里面自然会更加倾向于东方工业公司。

人这一辈子,吃饭是头等大事。就算日本人和一般正常的人有些出入,但对于生存的本能还是没有忘记的。现在日本整个工业界都在裁员,唯独只有东方工业公司还在高歌猛进,为了招人,发动大力气打广告。这样的实力,那些日本人也不得不考虑,在东方工业公司做。至少,在这不用怕被裁员,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近卫一郎原本是新日铁的一个项目经理,要说坐到这个位置,当时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也曾风光过一阵子,要不是最近和美国人掐架,他还能继续风光下去。

可现在,世道变了,虽然新日铁家大业大,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垮的。但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新日铁原本要上马,或者已经上马的那些工程,要么缓建,要么就撤销。而近卫一郎很不幸,原本已经立项,他也坐上了项目经理的工程,就因为资金短缺,而直接被撤销了。

虽然近卫一郎知道,这个工程早晚都还要启动,但等到那个时候,他还是不是能继续当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就不太好说了。所以,失望之余,近卫一郎把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东方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