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也算不上富裕,粮食就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在某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粮食的重要性,比起苏联来还要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国家,需要养活的人,比起苏联更多,要是用粮食来交易,即便是我有能力做,我也不会去做,那样会损害我们华夏的国家利益。
而我觉得,华夏除了粮食上可以帮助苏联,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交易的基础。而这个交易的基础,就是轻工业产品。虽然我们国家的重工业能力相对于苏联来说,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国家的轻工业能力,并不算很弱。毕竟,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在那里,轻工业产品如果不够,也是会出现大问题。但轻工业这个东西,只要有了基础以后,再加上适当的人员,产量翻倍,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比起粮食这样比较基础的东西,轻工业产品,是可以有爆发力的。”刘东看了一眼叶利钦,发现他有很认真的听自己的话,就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知道,叶利钦绝对不会拒绝他。粮食这玩意,一亩地能出多少来,那基本上都是有固定的,即便是再高产的粮食,那个产能也是可以计算的。
但是工业产品,却没有这样的限制。仅仅是机器的利用效率,就可以产生天差地别的差距。甚至一个熟手和生手之间,那个效率,也是有很大差别。打个比方,同一台机器,如果仅仅是用八个小时,他仅仅是能出一份商品,但如果实行三班倒,同样一台机器,他就可以出现三份产品。仅仅是多两批人手,就可以多出两份的产品,爆发出三倍的产能,这就是工业的奇迹,而粮食,显然就不可能用这样的方式。
而且工业上的产品,想要增加产能,还不仅仅只有这样一种方式,还有其他多种方式,比如改革工艺,改进设备,甚至换管理人员,都有可能会出现更加直观的体现。
要说困扰工业产品的瓶颈,那也就只有一样,那就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再多的东西也出不来。但如果这一瓶颈解决了,那刘东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阻挡产能爆发。
“轻工业产品难道你的依仗就是这个但如果仅仅是这个,我觉得你的主意并不怎么好。因为要说到工业能力,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我们苏联比起你们华夏来说,都有先天性的优势。无论是技术实力上,还是工人方面,你们华夏和我们苏联之间,都没有多少可比性。”叶利钦很冷静的说到。
听到叶利钦这样说,刘东依旧不泄气,继续说到:“的确,要论到技术或者工人的熟练度,我们华夏,的确是和苏联有巨大的差距,这点我也很认同。但是工业产品,这些东西,都算不上最为主要的,限制工业能力最主要的东西,其实是原材料。
叶利钦先生,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说吧,苏联有这个制造能力不假,技术上也有优势更加不假,但问题是苏联的原材料,却有一个巨大的缺口。而没有原材料,再好的东西也出不来,想必这点叶利钦先生您并不否认吧”
“用你们华夏的产品,对我们苏联来说,有什么好处”叶利钦终于进入正题的问道。之前的一番对话,其实仅仅是为这句话做铺垫的。
“好处,很多,对于我们华夏来说,可以用苏联的设备,改造我们现有的生产线,进而在国际上面,让我们的轻工业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开拓出苏联这样新的市场,无论是政府还是下面的企业,都会获得巨大的好处,而我们环亚作为中间商,也能在这样的贸易当中,截取丰厚的利润。”刘东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这样做对于华夏有什么好处。
“那我们苏联呢你们华夏都有这么大的好处,作为交易的另外一方,如果我们苏联不能获得好处,那我们凭什么做这样的交易”叶利钦不急不徐的说到。
“苏联的好处,也会很明显,可以用来自华夏的产品,填补苏联因为原材料缺乏而造成的轻工业产品短缺的巨大缺憾,可以让苏联人民,有更大的幸福感。虽然苏联人民能够吃苦,也可以为了理想而奋斗,但如果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想必大家也不会拒绝,奋斗的理想,是不能和现实生活割舍的,无论怎么奋斗,我想最终理想,都不会是让大家继续吃苦,而是越过越好。
当然,苏联能够获得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一点,源源不断的为华夏建造一些轻工业设备,或者重工业设备,也能让工厂恢复正常的运转,不至于弄出更大的矛盾来。苏联的工业是发达,但工业的基础却是人,如果这些工业人才都浪费在悠闲的时光里面,即便是有再好的设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开工的工厂,那就相当于废铁。
而且,用我们华夏的轻工业产品,也能减轻苏联很多负担,因为我们华夏的工业产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便宜,相比起苏联国产的产品来说,我们华夏的产品,更加具有价格优势,让人民用更少的钱,得到性价比差不多的产品,这样的诱惑,我想不会有人拒绝吧”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听到刘东的这番阐述,叶利钦的确动心了,华夏的产品便宜,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因为在远东地区,这些年来穿越于苏联和华夏的那些倒爷,叶利钦他也是知道的。那些人虽然是小人物,并且货物的量相对于叶利钦这个层面的人来说,也是十分稀少,但不可否认,那些产品,的确价格便宜,对于一般的苏联人来说,就相当于白送。
而且,刘东这番话,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面去了。苏联人为什么会对戈尔巴乔夫产生反感对于他的改革,自发的抵触这点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人民,都是一样的。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上面的人是失去了权利,下层的人是失去了他们的蛋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果还能下去,那就是扯淡,饭都吃不饱,谁会跟着你混啊而叶利钦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契机,才会坚决的和戈尔巴乔夫做斗争,并且成为现在这幅模样。
叶利钦的权利,是上层反对派,和下层普通人民给的。而他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威,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根基,那在上台以后,就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
怎么才能让大家觉得他叶利钦的确是一个值得跟随的人呢对于上层的人来说,那就是给予他们想要的权利,这点,叶利钦自然会处理,而对于下层的人来说,对付他们就更加的简单,只要让他们觉得在叶利钦执政的时候,比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时候,过的更好,那就能让大家满意。
而有了华夏的商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缺陷,就能够有一定的弥补,而这些东西最终会消费在人民的手中,只要有了切实的好处,让那些人民归心,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第六百三十二章 会谈叶利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