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1 / 2)

天悄悄来了,荷叶露出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春景。

陈东一手抱着盒子,一手拿着画轴,刚走出博古斋门口,就被一老一少爷孙俩叫住了。

“爷爷,就是他。”在门口,一个女孩用手指了指陈东,转头对一个老者说道。

闻言,苏东明看向陈东,说道,“小伙子,请等等。”

陈东回过头来诧异地看向苏氏爷孙俩,问道,“老人家,有事吗”

苏东明瞟了一眼陈东手里抱着的盒子,说道,“冒昧打扰下,你能不能把哥窑瓷给我看看。”

“你怎么知道。”

闻言,苏东明脸上露出歉意的表情,对陈东说道,“我孙女小曦刚好在杨记饭馆吃饭,刚好看到你从王姓年轻人手里买下那件哥窑瓷器。”

“可以。”陈东点了点头。随即看了一眼苏东明旁边的女孩,女孩14、5岁,一双大大的眼睛,精致的脸上画着淡妆,简单一件t恤,下身穿着一件热裤,露出光洁纤细的大腿,见陈东看向她,对着陈东甜甜地一笑。

“不过,在这里看不方便。”陈东看了看过道人行人往的,万一把哥窑瓷器碰坏了就不好。

苏东明说道,“好,我带你去八楼吧,那里有专门的休息室。”

闻言,陈东点了点头。

陈东跟着苏东明来到八楼,路上通过交谈,得知苏东明是燕京人,在陶瓷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在燕京琉璃厂经营一家规模不小的古玩店,这次来带着孙女来到定海市,是来参加老友的寿宴。

“苏老,你怎么来了,怎么不通知我一声,我好去机场接你。”云洲古玩城的韩经理一见苏老,连忙笑着迎了过来。

苏东明作为国内陶瓷鉴定方面的顶级专家,云洲古玩城经常请苏东明来帮忙鉴定比较名贵的瓷器。

苏东明笑着对韩经理说道,“小韩,这次要麻烦你了,帮你找一间安静的房间。”

“行。”韩经理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准备了。

作为陶瓷鉴定方面的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多少古玩商人巴结还来不及,准备一间休息室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多做考虑。

几分钟后,休息室已经准备好,桌上还沏好三壶飘香的龙井荼。

陈东走到桌前,将哥窑青釉鱼耳炉从盒子中取出来,轻轻放在桌上,伸手示意道,“苏老,请鉴赏。”

苏老表情有些期待,向陈东点了点头,走了上前,将哥窑青釉鱼耳炉轻轻拿起,仔细欣赏了一番。

“紫口铁足,聚沫攒珠,金丝铁丝,真是好东西。”苏东明喃喃道。

古玩圈的人都知道,苏东明对于中国五大名瓷有着异常的痴迷,特别是哥窑瓷,对哥窑瓷的缺陷美极为推崇,被当作为至高无上的美的形态,越是欣赏,越发能感受到哥窑瓷上散发出惊心动魄的独特愧力,这种美,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苏东明痴迷地看着手中的哥窑青釉鱼耳炉,拿在手里,都舍不得放下,恨不得拥有它。

良久,苏东明不舍地哥窑青釉鱼耳炉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支票本,扯了一张支票,填了一数字,递给陈东,请求地说道,“4000万,请你一定要转让给我。”

4000万,那就是说只要陈东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一位千万富翁。

这时房间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二位老人,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精神健硕的老人笑着对苏东明说道,“老苏从燕京来我这里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要不是韩经理告诉我,我还不知道你来这里了。”

苏东明连忙笑着告了一声罪。

“哥窑青釉鱼耳炉,老苏得到这个东西发了不小代价吧。”白发老者看到桌上的哥窑炉,对苏东明羡慕道。

玩瓷器的谁不想拥有五大名窑瓷器。

第二十一节荷塘春色

闻言,苏东明苦笑一声,说道,“这东西是这位小兄弟刚刚得到的,可惜不愿转让。”

二人闻言,替苏老明感到婉惜,古玩圈里的人谁不知燕京苏东明对中国五大名瓷有着异常痴迷的程度,现在一件精美绝伦的哥窑瓷出现在他眼前,可惜只能欣赏,却不能拥有,实是遗憾万分。

“你是说刚刚得到的,在云洲古玩城”白发老人震惊说道。

“他叫赵国强,在字画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也是云洲古玩城的首席鉴定专家。”苏东明向陈东介绍了这名白发老人。

“赵老好。”

赵国强笑着对陈东点了点头。

“这事,还是让小陈来说吧。”苏东明说道。

陈东点了点头,接着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详细讲述了怎么从王姓年轻人手里买到这件哥窑瓷器。

“等等,你是说卖主开价4w块。”一旁一位身穿唐装的老人打断了陈东的话,问道。

陈东点了点头。

见陈东点头,唐装老人直摇了摇头,“败家子啊,把稀世珍宝当成沙砾了。”

“他叫齐云山,对玉器有很深的研究,目前在燕京博物馆工作。”苏东明又向陈东介绍了唐装老人。

“齐老好。”

“小伙子不错。”齐云山对陈东点了点头,赞赏道。

“我敢说这个瓷炉随便找个专家就能鉴定出这件瓷器是真正的哥窑瓷器,因赌博没钱找专家鉴定,白白把一件稀世珍宝当白菜价卖掉了,可悲。”赵国强连连摇摇头,叹道。

当陈东把得到哥窑青釉鱼耳炉的经过说完后,大家都非常羡慕陈东的好运气,要是肯上拍,价格能翻个几千倍,要是碰到像苏东明一样痴迷于五大名窑瓷器而又有钱的买家,还不止这个数。

接下来,三位老人围着哥窑青釉鱼耳炉仔细地欣赏,特别是苏东明,几乎整个身子扒在桌上,痴迷地盯着青釉鱼耳炉看个不停,口中还称赞不已。

“小陈,这幅画可以看看吗”见苏东明几乎霸占了整个哥窑青釉鱼耳炉,赵国强起身,忽然看到陈东手里还拿着一幅字画,于是对陈东说道。

闻言,陈东点了点头,将字画递给赵国强,说道,“行,赵老,你请欣赏。”

赵国强接过字画,放在桌子上,小心地摊开字画,仔细地鉴赏了一下,抬头对陈东说道,“这幅字画那买的。”

陈东答道,“就在四楼,博古斋。”

赵国强笑了笑,说道,“画还不错,画画的人在书画界没什么名气,但画工很棒,寥寥几笔,把冬去春来的荷叶露尖尖角,蜻蜓立上头的春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之极,多少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