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4(1 / 2)

事实上,村子里有不少人也是那么想的,桑田曾经不小心听到过别人的相关议论。想想也是,如果不是事先串通好的,她窝藏嫌犯怎么还会毫发无损的站在这里只怕早就被官府抓走了吧

估计纪声行一开始打的也是这个主意,既能把萧狄抓走,还能把她也坑害了,可惜纪声言那个死脑筋只看懂了第一层,却没看懂第二层。幸好有温良玉从中打点把她保了下来,否则她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谢大哥,怎么样了,人找到没有”

萧狄被官府的人带走后的第三天就成功越狱,桑田本来以为是温良玉安排的,可是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萧狄是靠自己的能力逃走的,至于逃到哪里,没有人知道。

谢元修没说话,桑田已经领会了他的意思。没找到人她都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了。

此时冰雪初融,万物复苏,河畔上的柳树也发了新芽,寂静无波的河水仿佛停止了流动,安静的像是一汪死水,她从来没觉得这么疲惫过,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抱着膝盖往远处瞧,可是却又不知道到底在看什么。

“地上凉。”

纪桑田因为在月事期间喝了不少雪水,身体受凉。女人最忌讳这些,她经此一事身体消耗了不少,再加上心神不宁,整个人都病恹恹的。谢元修想拉她站起来,可她又耍了小脾气,怎么拉也拉不起来。

他在她身边坐下,看她那魂不守舍的样子,总觉得心里某一处也跟着隐隐作痛。

曾经的她是那么狡黠灵动,用诡计多端、满篇歪理形容她都不为过,他从未见过这样自我的女子,纵使知道这丫头不是个省油的灯,却还是情不自禁被她吸引。他曾经将这吸引归结于新鲜与寂寞,后来又安慰自己一定是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妹妹的影子,可他越为自己找理由,心里就越不安。他谢元修向来只看事实,什么时候开始用那些虚无飘渺的感情自欺欺人了

在她失踪生死不明之时,他以为她是被人算计,能算计她的不是她二伯一家就是赵括,他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她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他一定要赵括和纪声行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他为她担忧,却也为自己难过。他何时需要亲自出手对付这些不值得一提的人了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她平安回来,他就会上门提亲,把亲事定下来等她长大。什么都算计好了,唯独没算计好萧狄会出事,也没算计好她会对萧狄如此上心。

看她为萧狄茶饭不思的样子,他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一样,一面难受着,一面又为自己庆幸,好在自己的心理话没让她知道,否则真是他人生的一大笑话。

“谢大哥,你是也要走了么”一段尴尬不已的沉默过后,桑田扭过头问他。

他尽量隐住心事,笑着回应她,“为什么这么说”

为什么因为纪声言每日陪着村长去接待那些外乡人,晚上为了哄她开始都会在餐桌上将白日见闻一一倾吐。那些外乡人有一部分是冲着谢元修和谢贤来的,据说是他们的亲戚,请他们回家的。平时纪声言滔滔不绝时桑田都充耳不闻,可是有关谢元修的事她可一件都没落下。

其实她早就想到了,谢元修不是一般的人家。能和温良玉沾亲带故的人能是一般人么

温良玉前几天来找过她,她说,他很快就要离开这了。

都走了,该走的不该走的都走了。

只是,要走就走,看他这副样子,这副和他无关的样子

哎,就算走都不打算和她说一声么

“没什么”她掩住嘴角的苦涩,“这次的事多亏了温当家了,否则我们纪家恐怕也保不住了。我知道她之所以出手救我们都是看在你的面子,所以我得好好谢谢你。”

她一下子客气起来倒叫他无所适从,他试探性的提了一句,“可惜还是没把萧狄救出来。”

她叹了一口气,“我知道,虽然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温家有钱,可萧家也不差,温当家不可能一点面子都不给萧家的。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你别自责了。”

她这副口气俨然是把萧狄当成了自家人,他双手撑地一使力就站了起来,犹豫了一下,又伸出手想拉她一把,“走吧,我送你回去。”

她看着那双他伸出的手,蓦地想起温良玉对她说过的话,将脸生硬的别过去,“你先走吧,我再坐一会儿。”

他的手僵在半空,也罢,他何必留在这里讨人嫌

呵,走了个萧狄,真是什么都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曲终,饯别,幻梦

陷害别人也是要费一番心机的,萧夫人在这一方面还是很有远见的。萧家家大业大,想陷害谁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证据,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糊弄县官,而县官连个“不”字都不敢说。不过,萧夫人并没有把力气省在此处,她诬陷萧狄之前可是做了精妙的部署,有了这番布置,就算京城来人彻查此案,萧夫人也占个“理”字。

温良玉受谢元修所托,在官府打通了关系,事情最后闹到州府那里,上头连京城的名捕都请来查案,可是查了三个月也查不到什么蛛丝马迹。没法子替萧狄翻案,也没法将萧狄抓获归案,这案子最后就那么不了了之,最后查案的捕快都回了京城。 官家的人一走,碧溪村就清净了不少。而就在明天,碧溪村最后的几个外乡人也将踏上归途,过了明天,碧溪村又会重归平静。

村长晚上为谢家设宴,一方面是为了饯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谢谢家父子在碧溪村的这三年无偿救了不少人。

由于碧溪村的大部分人都受过谢家的恩惠,所以前来送别的乡亲不在少数,村长本来只是每一家邀请了一个人参加,最后来的人数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颇有些人满为患的感觉。

村中人设宴,街坊乡亲都会前来帮忙做饭,宋玉便是那些帮着煮饭的村妇之一。

厨房里的几个村妇边忙活边闲聊,因为纪家是和谢家最相熟的,所以宋玉反而成了这番讨论的中心人物。

“这谢大夫一家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一个妇人遗憾的叹息道,“说实话,我觉得啊,这镇子上大夫的医术都没有谢大夫的医术高,上回我家娃娃发热好几天都不见好,我家那口子背着他去镇子上医馆看了好多回都不见好,想去赵道长那请道长做做法,可是又没有那么多银子,最后没了法子才去请了谢大夫。你猜结果怎么着那天谢大夫不在家,是小谢大夫随便开了几服药,喝了两幅就退烧了。你说,这儿子医术都那么好,那谢大夫医术岂不是更了得了而且啊,谢大夫家收的诊金还很少,谢大夫走了,去哪里找医术好又便宜的好大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