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4(1 / 2)

可是点珠哪是能随便联系到萧狄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十六章

萧狄知道自己输了。

在爱情这件事上,自己从来都不是赢家。

步步筹划可以得到权势、同生共死可以换来兄弟、金银珠宝可以买到丫头、可爱情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纵使他一片痴心、纵使他抢占先机,可不是他的终归不是他的。

小时候有很多心愿。大哥二哥是嫡子,每个月都有至少五两的零花钱,而他的零花钱经常被萧夫人扣了下来,他那个时候不懂得宅门里这些弯弯绕绕的事,胆子也小,心里既是嫉妒又是不服气,却不敢去质问当家的萧夫人为何如此,只得跑去和自己的姨娘发脾气,可他的姨娘也不富裕,只能从牙缝里挤出碎银子给他花,他还不知足。当时他的心愿是长大以后会有很多很多钱,比大哥二哥加在一起还要多。

长大一些的时候,他渐渐知道了庶子和嫡子的区别,也明白了他虽然姓萧,父亲也极为喜爱他,可是当家的还是萧夫人,有萧夫人在家里作威作福,他和他姨娘永远出不了头。那时,他的心愿是一定要混出个人模样来,至少得当个萧家一把手,这样才有和萧夫人对抗的实力,也只有这样,自己和姨娘才能受到一点尊重。

如今的他什么都有了,他有了比大哥二哥多了好多倍的银子,有了常人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权势地位,别说一个萧夫人,就算是整个萧家对他而言都不算什么,他推倒一个萧家就像是踩死蚂蚁一样那么简单。

年少时的心愿他都已经实现了,可他实现后才发现这些都不是他最想要的。

他把这么多年积累的身家财产分成两份,一份当做给纪家的聘礼,另一份为桑田买了那家文房铺,那一刻他才发现,对这个女人,他可以眼都不眨便送出自己追求了大半生的东西。

可是她不稀罕。不稀罕他的钱、不稀罕他的权、也不稀罕他的人。

既然如此,他何必再自讨没趣

那个晚上,萧狄告别了桑田,也告别了自己的爱情。

恰逢江西大旱,皇帝派遣官员前去赈灾,为了防止赈灾过程中会有官员贪污克扣中饱私囊,故派遣锦衣卫两名随从监督,而萧狄正是这两名锦衣卫其中的一个,吴荣便是另一个。

明日便要动身启程,这一去没个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锦衣卫大院内。

萧狄正在自己的房里收拾包裹行囊,吴荣从外面风风火火的进来,“肖头儿你怎么还在这呢明个儿就要离京了怎么还跟个孤家寡人似的在这儿待着呢不回家跟嫂子告别”

“你哪来的嫂子”萧狄手上动作没停,吴荣一愣,“肖头儿你不是把你那个相好接到皇上赏赐给你的那个宅子里去了吗这还不叫嫂子”

萧狄不说话。

吴荣又叹气道,“我的肖头儿啊你也太忠心耿耿了。家里有美人作伴,你却天天跟我们这群光棍一样歇在大院里,这大院有什么好的,都是臭男人,你还住上瘾了”吴荣的目光落在萧狄面无表情的脸上,茅塞顿开似的惊叫道,“哦我知道了肖头儿啊你不会是在躲嫂子吧”

吴荣越想越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自己又不是没见过肖迪那个相好的,那模样“啧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嫂子这样的女人宠不得,你敬她一尺,她回你一丈,现在怎么着这个嫂子啊不想嫁人就逃婚,也真够凶悍的”吴荣当初冒充肖迪上门提亲,桑田不但拒绝了他,还连夜跑掉了,搞的当时不明真相的吴荣万分烦恼,生怕没法和萧狄交差,幸好桑田最后还是被萧狄带回去了,否则他可真是没法和萧狄交待啊吴荣想想还心有余悸,连连感叹,“这女人到底得有多难搞,你都降不住她啊”

萧狄被他念叨的心里烦躁,恨不得一拳把他打出去。

“要不我陪你一块回跟嫂子道个别,顺便看看嫂子能不能把我认出来”

萧狄握紧了拳头,正要出拳,却听有人在窗子外面叫他的名字。

“副使萧副使”

萧狄皱眉,吴荣早已从窗户跳出去,然后手里拎着一个瘦弱的小太监从门外进来。

“你是哪个宫里的小太监,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吴荣叉着腰,神气的问倒在地上的王洙。

锦衣卫在皇宫大内作威作福惯了,欺负面生的小太监更是常事。吴荣看这小太监生的面嫩,蹲下来掐掐他的脸,“真光滑,就像女人的皮肤似的,有把没把还真不一样啊”

“别胡闹”萧狄喝止吴荣,亲自将王洙扶起来,“王公公是来找我的”

王洙掸掸衣服上的灰,抻抻被吴荣揉的发皱的衣领,长舒了一口气道,“咱家是来给人送信的。”

说着,王洙不信任的看了吴荣一眼,气的吴荣恨不得伸手揍他。

萧狄示意吴荣先下去,吴荣不甘心的跑了出去,王洙这才道,“纪姑娘一直在找您,可是您人在宫中,她联系不到,最后倒意外的碰上了我。她叫我给您传个话,说是请您回去一趟,她有话跟您说。”

“嗯。”萧狄没接话,却问王洙,“她是怎么碰上你的公公又出宫了”

王洙:“”

王洙因为受了七殿下逃婚一事的牵连,被圣上狠狠训斥了一顿,甚至还要把他拖出去乱棍打死,若不是七殿下绝食保王洙,恐怕王洙早就死了。这下子命是保住了,可是王洙出宫的腰牌却被收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私自出宫。

王洙支支吾吾,萧狄道,“公公是个聪明人,别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两个人当初都是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萧狄对王洙印象不坏,他也不希望王洙出什么事。

王洙红着脸应了。

桑田为了在离京前制好一方砚台,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白天和工匠师傅请教制砚的技巧,晚上有了灵感就设计砚台的样式,终于在谢清寿宴的前两天把这砚台打造好了。

这个砚台花样纹路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它实际上是一方“暖砚。”

桑田上辈子听她的祖母介绍过暖砚,暖砚是古人为了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特制的一种有保温功能的砚台。从清代开始流行,也是清代砚台的一种特色。桑田特地打听过,暖砚在这个时代并算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