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4(2 / 2)

“你可以先穿上试试看。”林宥伦走时没忘记帮钟楚虹把门带上。

钟楚虹跑过去将门反锁,这才开始换衣服。这条礼服长裙本来就是为钟楚虹量身定做,柔软贴身的缎料使她的身材凹凸有致,火辣性感。

穿好裙,抬手左右转了一圈,钟楚虹这才发现这屋里没有镜。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砰砰的响了起来,林宥伦边敲门边高声说:“你穿好了没有”

钟楚虹急忙跑过去检查了门锁,确定林宥伦进不来,这才隔着门对林宥伦说:“衣服我已经试过了,很合身。时间不早了,你早点睡吧。”

林宥伦过来便是想看一眼钟楚虹穿上礼服的样,不达目的肯定是不会罢休的,而且他早就想好了进屋的办法。

“我给你搬来一面镜,你试衣服的时候可能用得上。”

等了一会儿,房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钟楚虹看到林宥伦真的搬来一面穿衣镜,这才放心将门打开。

林宥伦将镜搬进屋,朝镜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退到一边。

钟楚虹站在穿衣镜前,深邃迷人的五官,娇媚的笑容,魅惑迷人的气质仍让人不禁为之心动。这件礼服什么都好,就是胸前领口开得有些低,钟楚虹不得不伸手按住胸口,以防里面的风光被林宥伦看了去,白白让这家伙占便宜。

“喜欢吗”林宥伦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钟楚虹身后,身差一点就要贴到钟楚虹的后背上。

钟楚虹心里透出些许酥麻,又不好意思叫林宥伦走开。她的身体仿佛触电般挺直,那股酥麻的感觉蔓延至全身,不自觉地就沉浸在一种难言的享受。

林宥伦情不自禁地伸手扶住钟楚虹的纤腰,两手顺着她平坦的小腹向下滑去,钟楚虹蓦然惊醒,死死抓住了林宥伦的手。

林宥伦从钟楚虹的眼神读出了惊惶、讶然、羞恼等等复杂的情绪,更有一股坚决的态度,只好悻悻然地将手缩了回来。

屋里的气氛变得很怪异,一道无形的障壁界划在林宥伦和钟楚虹之间,彼此说一句话,往往心头先就震荡起来;同时呼吸急促了,目光不自在了,甚而至于两只手都没有安放处,身这样那样总嫌不妥贴。

钟楚虹默默的送林宥伦出门,这个晚上,她和林宥伦一起失眠了。

求收藏、推荐

第95章找上门

第二天一早,钟楚虹帮林宥伦做好了早餐,走的时候只带走了林宥伦送她那件礼服。

林宥伦后来给钟楚虹打了一个电话,确认她已经找人打开了家门锁,两人都觉得短时间内见面会很尴尬,所以约好近段时间只通过电话联系。

过了两天,林宥伦正式到明报上班,才发现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轻松,审稿、校对、定版这些事情都有专人负责,他只需要了解整个报社如何运行,却不用具体的参与进去。

第一天早上,林宥伦的办公桌上只放着金镛传来的一张字条。

金镛不是那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这与他善于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持偌大一个明报集团,他平时却不太喜欢说话,要交代员工办什么事,有什么指示或意见,或者与作者交汇意见,都喜欢以笔代口,写字条或者写信。他的字条一般都写在印有明报有限公司字头的便笺上,还有固定的格式,上款某某先生或兄,然后列出要办或要解释的事,若干事项都会标明号码,逐项详细开列出来,下款常常署一个“查”字。语调虽然客气,却是不容商量的口气,是一种指令。

林宥伦第一天到报社,金镛也没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纸条上称呼他为“宥伦小友”,上面却只写了两句话:“初到报社,尚无具体事务委任,可写评论一篇,完稿后请f给我过目;工作若遇不解之处,可问老董,或找我面谈。”

老董便是董千里,当初铁血天骄的书稿便是他向金镛推荐,金镛拍板后又是由他负责找林宥伦商议稿酬,两人见过几次面,算是老熟人了。

董千里那边也收到了金镛的字条,特意过来和林宥伦打了一声招呼,不过他身上事情多,没和林宥伦聊几句就走了。

林宥伦搜寻了一下脑的记忆,将近期可能发生的国际国内的大事件整了一遍,提笔写了一篇关于国际经济走势预测的章,重点提及了美国可能会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状况,并预测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货币将会有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章写好,又修改了几处内容措辞,检查完错别字,林宥伦正准备将稿件传真给金镛,门口却传来一阵吵闹声,其一个是金镛的秘书小杨的声音:

“黄先生,社长真的不在,你改天再来好吗”

“我已经来找查先生两次了,每次你都说他不在,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见查先生,你再拦着我可就硬闯了。”

林宥伦办公室的门刚好对着那边,被小杨拦着不让进去那人的脸部他看不大清楚,不过大约能捉摸得出,对方等身材,四方脸庞,是个四十来岁的年男。

那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见他情绪失控,眼看就要和小杨发生肢体冲突,林宥伦把稿往抽屉里一塞,赶紧跑出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小杨满脸委屈地解释说:“林副主编,这位黄先生坚持要见社长,我怎么都拦不住。”

听说面前的年轻人是报社的副主编,那位黄先生才认真打量起林宥伦,他第一反应很诧异,没听说过哪家报社有这么年轻的副主编,接着心里便有些怀疑,这年轻人真的能管事

林宥伦点点头,示意小杨不要着急,这事交给他来处理。

“社长确实一早就有事出去了,黄先生何必与下面做事的人为难你要是有什么急事可以和我说,等社长回来我一定帮你转告。”

那位黄先生却不买林宥伦的账,说这事只有金镛能做主。

林宥伦遗憾地耸耸肩,“我们也不知道社长什么时候能回来,实在不行,黄先生就先到我办公室喝杯茶,坐着慢慢等”

那位黄先生见周围的办公室不是人来人往就是大门紧闭,要留下来等人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跟着进了林宥伦的办公室。

“还没有请教黄先生大名。”

“黄震隆。”

林宥伦正在往杯里冲茶水,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手上停顿了一下。黄震隆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换成他的笔名黄玉郞,香港街头随便拦住一个年轻人,大概都看过他画的漫画。

黄玉郞那部已经更名为龙虎门的小流氓是7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漫画。那时候香港经济开始起步,市民的消费力有所提高,而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电影更是深深影响了香港,间接刺激小流氓的销量,当时二毫装漫画最高销量是二万五千本,最后被小流氓一举打破。

进入80年代,黄玉郞便开始致力在漫画制作方面作出重大改革,他先是成立了印刷、分色、植字、钉装等出版业所必须的部门,购入新型的印刷机和分色机,把漫画书的印刷质素大大提高;接着又把漫画制作分化为起稿、钩头、驳身、填头等各步骤。后来的香港漫画人在细说自己入行经历事都会说自己“在这套漫画负责钩头”或“那套漫画负责驳身”。

黄玉郞此时已经是香港漫画界的教父级人物,他的漫画虽然比不上金镛的小说影响力那么深远,但在香港的名气其实不比金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