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16(1 / 2)

好的事情”

黄立成给自己点了一根烟,“你的意思说,这部纪录片还另有玄机”

刘达耸耸肩,“这个我也只是猜测,等到时候去看了不就知道了吗”

新竣工的香港科技馆,11月23号这天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科技馆的其他馆室都还在内部装修,唯有以林宥伦名字命名的科技馆放映厅正式投入使用,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这里将连续的放映舌尖上的国这部纪录片。

托马斯来的比较早,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放映厅,在这之后见到林宥伦,他更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林先生,没想到你居然用技术在国拍了一部纪录片,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不知道托马斯先生对这项技术怎么看”林宥伦问起了一个题外话。

托马斯耸耸肩,“拍摄成本和放映成本,必须要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这项技术才可能真正的普及,你也知道,这项技术从67年被发明,直到现在也只局限在一些科技馆里使用,要想真正实现推广,必须要有其他的新技术来推动。”

托马斯并不知道未来的走向,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林宥伦印象,能够在商业电影领域得到推广,很大程度上是由3d拍摄技术推动的结果。

极光公司内部已经开始对3d拍摄进行研究,想要取得成果恐怕得等上好几年的时间。

林宥伦花大力气用技术拍摄舌尖上的国,目的只是想把这种技术先引进来,让更多人了解,等以后时机成熟,电影和影院计划就可以同步展开。

林宥伦和托马斯关于技术的话题还没有讨论结束,又有客人到来,两人的探讨不得不匆匆结束。

第一场放映,林宥伦邀请的主要是香港化界、传媒界的一些朋友,同时电影界的邹闻怀、何贯昌也收到了邀请。

在这一波客人,邹闻怀、何贯昌故意落在了最后,以便留下来和林宥伦说话。

“林生,我听说你为拍这部纪录片花掉了四千多万,真是大手笔啊”要说这部纪录片真的花了四千万,邹闻怀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过纪录片对外这样宣传,他也只能顺着这么说。

“我相信邹先生看过这部纪录片就会明白这笔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两位里面请”林宥伦也不多做解释,不过言谈举止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

邹闻怀、何贯昌对视了一眼,本来这次来完全是为了照顾林宥伦的面,不过现在他们对这部纪录片倒是生出了几分兴趣。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两人朝林宥伦点点头,一齐走进了放映厅。未完待续请搜索乐读窝,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665章舌尖传奇

黄立成一行因为身份特殊,在放映厅门口只是和林宥伦点点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彼此都心照不宣。

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客人们陆续走进放映厅内部,呈扇形布局的大厅最前面是一块巨大的银幕,里面的工作人员还特别向众人介绍了这块银幕的大小,22米宽,16米高,是香港目前最大的一块银幕。

黄立成三人一行人坐下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在小声议论。

“这个放映厅设计得有些不太合理啊,银幕这么大,观众的座位应该离远一些才对。”

“说不定是人家故意设计成这样的,你没注意到这边放映设备都和普通电影院不太一样吗”

“这是放纪录片,不是放电影,内容不行,画面拍再好有什么用”

“确实,林宥伦写小说、拍电影确实厉害,但纪录片要想拍好,需要更多化底蕴,就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那几个人在后排座位上为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前面陈然偏过头来,在黄立成耳边小声说:“老黄,你觉得这部纪录片靠谱吗”

“先看看吧。”黄立成这个时候也不好做判断。

放映厅内灯光渐暗,画面开始在银幕上显现出来,从开场的水墨画动态特效字幕,就已经显出制作者的用心,而随着英语旁白的响起,一幅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观众眼前,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些场景一一在银幕上展现。

黄立成紧盯着银幕,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他已经发现这部纪录片,确实和一般讲美食的纪录片不太一样,而坐在他身后的那几位,有人突然说了一句。

“这不是用一般摄像机拍出来的。”

经他这么一提醒,其他人这才发现到,银幕上做展现出来的画面不是一般的清晰。这样的画面已经和现实用肉眼看到的相差无几,便是那些耗资上亿的大制作电影,也没有哪部能达到这样的画面水准。

邹闻怀、何贯昌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两人已经就此事议论了起来。

“听说美国那边有一种技术,使用特殊的70毫米胶片拍摄,影像清晰度放在这种大屏银幕上效果十分惊人,只不过是成本太贵没有被普及应用林先生拍这部纪录片,应该用的就是这样的技术,难怪他会给科技馆捐了这么一个放映厅,放在一般的影院或是电视上。还真展现不出这样的效果。”何贯昌咂咂嘴,他现在是真的被林宥伦这次的大手笔给折服了。

“这么说来。那4000万的制作成本都是有出处的了”邹闻怀抱手看着大银幕,表情显得严肃。

相识这么多年,何贯昌又怎么会看不出邹闻怀心的想法。

“你是不是在想,如果用技术来拍电影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效果”

邹闻怀转过头看着何贯昌,反问道:“你觉得林宥伦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想法,怎么可能花这么大的劲儿来拍这样一部纪录片,也许这项技术的商业运用还不成熟,但他已经在开始做准备,最终目的肯定是要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商业电影上。”

“我觉得这是好事,林宥伦把这项技术完善成熟,然后我们也可以跟着受益。”

邹闻怀叹了一口气,“可这样一来,以后我们拍电影还是要被他继续牵着鼻走。”

何贯昌无奈地耸耸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当初我们一念之差,让他成了气候呢”

“这一点我倒是不后悔,当初我们要是压着他,就会把他推向新艺城或是邵氏那边,这样你觉得嘉禾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邹闻怀摇摇头,“我只是弄不明白,这些年他做的很多事情,给我的感觉都有些在赶时间,以他现在的位置,走得完全可以更从容一些,就像现在这部纪录片,你刚刚提到的技术,我觉得十年之内都很难得到推广运用,他现在就把它拿出来,是不是太着急了一些”

何贯昌两手一趟,“所以我说他就像一个谜,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把他真正看懂过。”

邹闻怀、何贯昌这边已经由纪录片讨论到林宥伦身上,而另一边,黄立成、陈然的话题却还继续停留在纪录片里的内容上。

“这是滇省的迪庆,和我一个大院长大的朋友以前在这边的部队里呆过,回来的时候还给我带了一包上面说这种野生菌,不过是晒干的,感觉味道一般,新鲜的烤出来真有那么好吃吗”陈然看着银幕皱眉说道。

“在香港的高档餐厅里能够卖到几百块一盘,你觉得呢”黄立成倒并不怀疑纪录片里所说的事情,因为市场价格是最能直观表现一种东西价值的标尺,当然抛开运输成本,片提到这种松茸的价格也是贵得惊人。